历史的人证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学魂(代序)
“坑儒”史料考辨
——兼谈王立群“修改历史教科书”之议不可取
哭倒长城骂倒秦
——从孟姜女故事看中国老百姓眼里的秦始皇
略窥宋金时代的留发不留头
写入青史总断肠
八旗雄兵是怎样没落的
——八旗生计问题解析
论明清以来的同乡会馆及其社会历史背景
论中国历史上的流氓文化
刺青:刻进肌肤的“水浒气”
天国遗恨说洪杨
沈三白师爷生涯考略
——《浮生六记》发隐
烈日秋霜
——鲁迅与绍兴师爷
燕京乡土入法眼,红尘万丈梦华图
——谈《清代北京竹枝词》
历史的人证
——文史资料随感录
看《少帅》,说张学良
师法北方之强、燕赵之风
一个卓然特出的杂学家
——谈邓云乡和他的著述
寻出《红楼梦》后面的真史
考据谈屑
说《易水歌》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探源
“新闻总入《夷坚志》”
——故纸堆里觅“新闻”之一
《红楼梦》里的“新闻”
——故纸堆里觅“新闻”之二
“冰弦玉轸播新闻”
——故纸堆里觅“新闻”之三
一个“贩卖新闻”的人物
——故纸堆里觅“新闻”之四
从庙宇的分布看历史
做“中国人”,不做“乡曲人”
“日寇给狼牙山五壮士鞠躬”之说可信
补 记
后 记
学魂(代序)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人的国魂中,有民魂、官魂、匪魂,唯有民魂值得发扬。我想,对于中国学人来说,还应该发扬一个魂——学魂。在学人品质中,最高尚、最精粹的东西,便是学魂。崇尚独立,坚持真理,不畏压力,是学魂最重要的表现。
清代思想家颜习斋说:“立言,但论是非,不论异同。是,则一二人之见,不可易也;非,则虽千万人所同,不随声也。”学者的使命是探求真理,是真理,则虽然只是一二人的见解,也要坚持,不可更易;不是真理,即便众口一词,铺天盖地,也不去附和。这就叫有学魂。
清代思想家孙奇逢说:“天下事只论有愧无愧,不论有祸无祸。”这种只怕愧,不怕祸的操守和气概,更是有学魂的表现。“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文天祥把这些“只论有愧无愧,不论有祸无祸”的史官写进了《正气歌》。
鲁迅先生的独立精神最强,骨头最硬,一生反封建,反奴气,反卑劣的国民性。鲁迅文章的字里行间,闪烁着他的学魂的刚劲和异彩。
陈寅恪先生说:“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 …… 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这是陈氏学魂的经典自述。晚年的陈先生目盲膑足,却发愤撰著《柳如是别传》,其立意就在表彰和弘扬我中华民族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颜习斋、孙奇逢、鲁迅、陈寅恪,他们的学魂,是中华民族宝贵学魂的典范。相信这学魂会永远游荡在天地间而不散去,永远感召和教育后来的学人。
“坑儒”史料考辨
——兼谈王立群“修改历史教科书”之议不可取
引 言
焚书坑儒是发生在秦始皇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细言之,焚书与坑儒是先后两件事,但因其有内在联系,史家往往合而言之。在焚书坑儒的当时,并无“焚书坑儒”一语。记录焚书坑儒事件最早、最权威的史料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没有“焚书坑儒”一语。大约是西汉经学家孔安国在《尚书序》中最早使用了“焚书坑儒”一语:“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由此,后世史学家便多用“焚书坑儒”一语来概括相应的历史事件,史著和教科书上便有了“史称焚书坑儒”的说法。
在《史记》中,对焚书坑儒事件做了全面记述的是《秦始皇本纪》,《儒林列传》《淮南衡山列传》也有零星记载。《汉书》的《儒林传》、东汉王符的《潜夫论·贤难》、东汉王充的《论衡·语增》也有零星记载,但基本是抄录《史记》的《秦始皇本纪》和《儒林列传》《淮南衡山列传》的内容。秦汉以后,关于焚书坑儒事件的记述和评论,基本根据的都是上述记载,如《资治通鉴》关于焚书坑儒的记述,就主要抄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从史料看,秦始皇不一定只坑过一次儒,不一定只是《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记的那次。但究竟坑过几次,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东汉学者卫宏在《诏定古文尚书序》中记录了一次与《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不同的另一个坑儒事件,见于《史记·儒林列传》张守节“正义”。但是,一般所说的坑儒,都是指《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记的那次。
王立群先生的“坑儒一家言”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焚书坑儒史实的了解,基本是清楚的,因为史书的记载基本是明确的。但由于人们对史料的解读不同等原因,对于焚书坑儒的看法常常发生歧异,产生学术上的争论。这是正常的现象。关于焚书坑儒历史真相的争论,比较起来,人们对焚书的争论少一些,对坑儒的争论多一些。但是,主流史学界对于焚书坑儒的基本史实,历来是有共识的。所以,焚书坑儒历来被作为铁案写入历史教科书,也写入了许多工具书。
但是,最近这一铁案似乎发生了一点问题。“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先生,在其新著《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中提出了与历来主流观点不同的见解,认为对“焚书坑儒”这一史称要修改,应改为“焚诗书,坑术士”,理由是《史记》和《汉书》的《儒林传》,王符的《潜夫论》所记载的都是“焚诗书,坑术士”,这个记载说明秦始皇坑的不是儒,而是“术士”。对于史汉所称的“术士”,王先生又简单地解释为主要是“精通方术”“寻求仙药的方术之士”,即神仙家或江湖术士一类人物。王先生又说,把“坑术士”说成“坑儒”,是汉代以后的儒生有意对史实的放大和夸张。进而王先生提出,希望修改历史教科书,把“焚书坑儒”改为“焚诗书,坑术士”。此即王立群的“坑儒一家言”。王先生的看法,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报纸和多家网站都作了报道。王立群是我非常尊敬的学者和老师,但他的看法我不能苟同,“师如荒谬,不妨叛之”,本着鲁迅先生之教,下面我略陈一些不同看法。
实际上,关于坑儒对象的争论,自古就有。王立群的见解,只是沿袭了一些古人的看法,并非自创。欲知这些古人的见解,可读史学家陈登原先生的《国史旧闻》卷第十二“阬儒”一节。
与《国史旧闻》所录的一些古人见解及王立群的见解不同的是,自古以来,主流史学界特别是近现代一些著名史学大家,都是肯定“焚书坑儒”这个说法的,都认为秦始皇所坑的就是儒,或认为既有儒也有 ............

书籍插图:
书籍《历史的人证》 - 插图1
书籍《历史的人证》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历史的人证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