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卡夫卡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译文名著文库城 堡〔奥地利〕卡夫卡 著赵蓉恒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本序“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二十世纪世界文坛上出现了一位旷世奇才,几十年来几乎无人能与其相比,他就是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他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始终以沉静内省的姿态思悟人生的价值,寻索人类精神的家园,在文学的田野上苦苦地耕耘,为人们创作了大量独特奇妙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页。他的创作对当代各国文学起了很大的影响,本世纪以来活跃在世界文坛上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精神文学流派,如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存在主义文学等,几乎都可以在卡夫卡的创作中找到自己创作方法中某些特征的渊源。因此,他当之无愧地被尊称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1883年7月3日,卡夫卡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幼时受的是德语教育。1901年入布拉格大学攻读日耳曼语言文学,后来迫于父命改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08年起在布拉格一家半官方的工人工伤保险公司供职。1917年患肺病,1922年病休。1924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林疗养院,终年41岁。卡夫卡短暂的一生充满了不幸。他所处的时代,他的社会生活环境,他的家庭都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卡夫卡生活的时代正是奥匈帝国的末期。当时在布拉格,民族矛盾、政治矛盾十分尖锐,帝国摇摇欲坠,“山雨欲来风满楼”。作为犹太人,卡夫卡与斯拉夫人没有什么来往,而布拉格的多数民族是斯拉夫族;他受的是德语教育,这使他与周围的人没有共同的语言;他既不是完全的奥国人,也不是捷克人。他的父亲是个白手起家的商人,性格刚强,在家庭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对自己唯一的儿子态度简单粗暴,作风专横。卡夫卡从小就感到来自父亲的压力,一生都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在《致父亲的信》中,他把自己的恐惧感、负疚感和不善生计都归之于父亲的影响。父子冲突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曾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解除婚约,始终没有建立自己的家庭。只是在他去世半年多以前才与一位名叫多拉·迪阿曼特的年轻犹太女子同居。卡夫卡的生活环境以及他内向的性格,使他把写作作为唯一的精神寄托。卡夫卡是一位勤奋的业余作家。他自幼喜爱文学,中学时代就开始阅读易卜生、斯宾诺莎、尼采、达尔文等人的著作。大学时期开始文学创作,并常与同学马克斯·布洛德参加布拉格的一些文学活动,从1909年到1912年曾几度结伴去巴黎、苏黎世、魏玛等地参观游览。他受丹麦存在主义哲学家克尔恺郭尔的影响颇大,也研究过中国的老庄哲学。他于1908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作家卡尔·施特恩海姆把他获得的冯塔纳文学奖转让给卡夫卡,以表彰他的短篇小说《司炉》。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中短篇小说和三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美国》、《诉讼》和《城堡》,还有大量书信、日记、随笔、箴言等,但他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十分严格,对大多数作品不甚满意,生前只发表了极少的一部分。他在遗嘱中要求挚友马克斯·布洛德销毁他所有未发表过的手稿并永不再版已发表的作品,但布洛德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花了很大的精力将卡夫卡的所有作品整理出版。可惜很多作品在此以前已被他的女友按照他的愿望烧毁了。1935年至1937年出版了六卷集,1950年至1958年又出了九卷集。自五十年代起,欧美各国掀起了一股“卡夫卡热”,作家们纷纷模仿借鉴卡夫卡的创作手法。学术界也掀起了研究卡夫卡的热潮,声势越来越大,历久不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现代艺术的探险者”的作品,将赢得越来越多的读者,理所当然地被列为不朽的经典之作。卡夫卡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一共写了三部长篇小说:《美国》、《诉讼》和《城堡》。这三部长篇都是未竟之作。在这三部作品中,《城堡》篇幅最大。与前两部长篇相比,《城堡》的情节更加完整,人物间的联系也更为有机。可以说,《城堡》突出地体现了卡夫卡的创作特色,被公认为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马克斯·布洛德甚至称《城堡》是“卡夫卡的浮士德”。小说描写主人公K,自称是城堡聘请来的土地测量员,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城堡所辖的一个村庄。按照规定,没有城堡的许可,他不能在村里过夜。K受到严厉盘查,才侥幸被允许住在客店里。城堡并没有聘请K,却承认了他,并给他派了两名助手,只是始终不准他进入城堡。尽管城堡就在附近的山冈上,但他却永远走不到。城堡主人西西伯爵人人皆知,却从未有人见过。城堡办公厅主任克拉姆也不肯露面,K只能通过他的信差巴纳巴斯同他联系,但巴纳巴斯也从未见过克拉姆本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K勾引了克拉姆的情妇弗丽达。K并未因此而见到克拉姆,反而得罪了客店老板娘,被赶出客店。K去学校当校役,又因看不惯教师的颐指气使而差点被解雇。K想通过巴纳巴斯与城堡沟通,也未能得逞。不久,弗丽达发觉了K与她同居的真正动机,并由于助手的存心破坏,便与K分手。克拉姆派人命令K把弗丽达送回贵宾饭店。至此,K与城堡失去了一切联系的可能性。小说到这里为止,没有写完。作者的计划是:K将继续奋斗,最后在弥留之际才接到城堡通知,准许他在村里居住和工作。作为现代派文学大师,卡夫卡的小说寓意深邃,内容怪诞离奇,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独特的世界,反现实与非现实、合理与悖理、常人与非人并列在一起。有人称《城堡》是一部“迷宫似的令人晕头转向的小说”。美国犹太作家、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格在短篇小说集《卡夫卡的朋友和其他故事》(1970)中有这么一句话颇能说明问题:“杰奎斯,昨天我读了卡夫卡的《城堡》。有意思,很有趣,不过他究竟想说明什么?”有一位外国评论家指出:“《城堡》的读者读了头几页往往会有如坠五里雾中之感,而这并不是因为书中的语言晦涩——卡夫卡的文风倒是明白晓畅的,而是因为书中所描写的事情是如此离奇,人们间的对话是如此怪诞〔1〕……”同卡夫卡的其他小说一样,《城堡》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解的谜。对它的解释历来就众说纷纭,有各种各样的观点,例如:城堡是神和神的恩典的象征。K寻求进入城堡之路,以求得灵魂的拯救,但他的努力是徒劳的,因为神的恩典是不可能由人强行取得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城堡-卡夫卡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