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学(套装5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0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新经济学
作者:向松祚
出版时间:2020-02-01
ISBN:9787521712858
总序

布莱恩·阿瑟的《复杂经济学》一书曾经引用了经济思想史学者大卫·柯南德尔(David Colander)讲述的一个寓言:
一个世纪以前,经济学家站在两座高耸山峰之间的底部,而山峰则隐蔽在云层当中。他们想爬上高峰,但是不得不先决定要攀爬的是哪一座山峰。他们选择了有明确定义、遵循数学秩序的那座山峰。但是,当他们费尽千辛万苦登上了那座山峰,站到了云层上之后,才发现另外一座山峰要高得多。那就是过程和有机主义之峰。
我很喜欢这个寓言。但我还想加上一句话,那就是当经济学者费尽千辛万苦登上那座山峰之后,却发现那是一座假想的山峰,真实的山峰是另外那座。
多年来,我曾经努力攀爬那座假想的山峰,最终无功而返,遂决定尝试攀登那座真实的山峰。《新经济学》是我勉力攀登新山峰所记录的风景和感受。书分五卷,自成一体。

第一卷题为《主流经济学批判》。当今主流经济学就是新古典经济学,它有严格的理论假设、优雅的数学模型、完整的逻辑结构和精妙的基本定理。经由标准教科书、大学课堂、期刊和学术著作的传播,新古典经济学已成为人类经济社会里居支配地位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人们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成为全球多数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那个乌托邦式的完全竞争一般均衡体系则成为经济学者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简言之,新古典经济学是数百年来无数经济学大师知识和智慧凝聚成的巍巍高山。
然而,这座巍巍高山的基石却是脆弱和虚幻的。因为哲理基础的脆弱和虚幻,新古典经济学的学术大厦有着无法克服的内在逻辑矛盾。更为重要的是,哲理基础的脆弱和虚幻导致新古典经济学绝大多数的所谓定律、定理、理论结论与真实经济世界完全脱节。新古典经济学根本不能解释人类体系最重要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
第一卷《主流经济学批判》旨在全面检讨新古典经济学脆弱和虚幻的哲理基础,并试图给经济学确立一个全新的、更加坚实的哲理基础,以此创建新的经济学范式。经济学范式转变的关键是重新认识人性的本质或人的本质。新范式的核心则是以人心内在且本具自足的面向未来的无限创造性取代新古典经济学的人性自私或理性经济人假设。

第二卷题为《新经济学范式》。新经济学范式的哲理基础是人心本具自足的面向未来的无限创造性。人心面向未来的无限创造性乃是“一心开二门”,即人心本具自足的无限的道德(精神)创造性和本具自足的无限的知识(物质)创造性。
以此为基础,我重新分析和定义人的经济行为,将人类的经济行为区分为旨在实现现有资源最优配置的适应性经济行为和面向未来的创造性经济行为。新古典经济学的着力点是分析人们致力于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适应性经济行为,却无力对面向未来的创造性经济行为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以此观之,新古典经济学可以算是新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经济学范式成功的关键是系统研究人的创造性活动或创造性经济行为的基本规律,这是真正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第二卷《新经济学范式》只是做了非常初步的尝试。要全面、系统、深刻地认识人的创造性活动或创造性经济行为的基本规律,必须进行跨学科研究,必须综合运用脑科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认知科学等众多学科的最新发现。我将继续沿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
第二卷的重心是从新经济学范式的新视角,全面检讨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市场理论、公司理论、增长理论和制度经济学。从市场到公司再到制度,代表着新古典经济学数百年不断精进的基本方向。从面向未来的无限创造性视角来重新审视市场、公司、制度和人类经济增长,我们会得到与新古典经济学完全不同的全新认识和崭新结论。新的市场理论、新的公司理论、新的增长理论和新的制度经济学由此应运而生。我必须承认,第二卷绝不意味着这项最重要的学术工作的结束,它仅仅是一个开端。我期待更多的年轻学者能够从崭新的视角来重新考察人类经济体系里最重要的经济现象和制度演化。

第三卷题为《人心的无限创造性》,它代表我一个雄心勃勃却并没有完全实现的学术理想,即融会中西思想,贯通古今哲理,重新认识人性(人心)的本质或人的本质。
一切社会科学或一切人学,只有一个源头或基本出发点,那就是认识人性(人心)的本质或人的本质。古往今来,一切伟大宗教和哲学思想的差异,就在于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各有各的不同。
第三卷《人心的无限创造性》的目标是寻求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终极形而上哲学基础。
追求人类经济体系或人类经济行为背后的终极规律,从一开始就是经济学者的崇高理想。芝加哥学派大宗师雅各布·瓦伊纳(Jacob Viner)曾经明确指出,亚当·斯密和整个苏格兰启蒙运动皆深受牛顿物理学革命的影响,《国富论》就是试图发现人类经济体系或人类经济行为背后的“自然规律”,也就是堪与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相媲美的普适规律。
斯密之后的历代经济学者,有很多人坚信人类经济体系或经济行为必定拥有类似物理世界那样内在的、客观的规律,经济学必定能够达到堪与物理学相媲美的“硬科学”地位。196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设立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最重要的理由就是经济学已经接近或达到堪比物理学那样的科学水准,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的皇冠明珠”(萨缪尔森语)。其重要标志就是经济学已经能够高度数学化,最前沿的数学研究成果往往首先应用于经济学研究。张五常教授在辉煌巨著《经济解释》里也明确指出,经济学规律的普适性与物理学定律的普适性并无二致。
尽管如此,在绝大多数经济学者(或许是所有经济学者)内心深处,恐怕也很难真正同意经济学已经达到或能够最终达到堪与物理学相媲美的科学水准。最让经济学者丧气或让普通大众对经济学丧失信心的,就是经济学预测未来经济现象或经济趋势的能力根本算不上精准,甚至根本就没有能力预测。物理学公式能够极其精确地预测物理世界的运行轨迹,从苍茫太空的庞大星系到深邃莫测的微观粒子,预测的精确度甚至能达到亿万分之一!但是经济学者却连自己身边的经济形势变化也无法准确预测。早在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另一位大宗师弗兰 ............

书籍插图:
书籍《新经济学(套装5册)》 - 插图1
书籍《新经济学(套装5册)》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新经济学(套装5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