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套装共9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9.7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

——中国是怎么出现的

杨照 著

中信出版集团

目录
总序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第一讲 是时候重新认识中国历史了
01 为什么要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02 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学?
03 认识古代中国,从宋明理学开始说起
04 程朱、陆王之争与古代经典注释
05 古代经典注释与考据学的繁荣
06 阎若璩探案《古文尚书》
07 考据学的拓展 ——从“辨伪”到“疑古”
08 顾颉刚的“古史层累构成说”
09 社会史论战 ——用“科学”认识中国史
10 金石学的发展与甲骨文的发现
11 发掘小屯殷墟的“天下第一所”
12 彻底改写中国历史的考古发现
13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从考古开始
第二讲 考古学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古史
01 “挖死人骨头”的考古学
02 从文化人类学到考古人类学
03 我学习考古学的趣事
04 改写考古学历史的谢里曼
05 考古学是怎么产生的?
06 考古学的考验
07 考古怎么考?
08 科学助推考古
09 考古考什么?
10 考古与文字记录的关系
11 中国历史要从新石器时代讲起
12 “满天星斗”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13 陶器 ——理解中国文化开端的关键
第三讲 新石器时代遗址与中国国家起源
01 国家从哪里来?
02 关于国家起源的“治水社会说”
03 新石器时代的居所和食物
04 新石器时代房舍遗址
05 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与陶器
06 陶器的重要意义
07 墓葬在说什么?
08 陶器在说什么?
09 以器皿为开端理解中国国家起源
第四讲 夏、商、周的同步发展和夏人共主
01 夏、商、周是前后接续的王朝吗?
02 商取代夏成为共主,并未消灭夏
03 同时存在的夏、商、周各在何处?
04 中国国家起源的实际状况
05 三大区域的互相竞争推动了国家的产生
06 夏人何以成为共主?
07 从玉器得知社会分化
08 青铜器铸造带来的启发
09 青铜器纹饰的含义
10 夏人通过建筑技术而成为共主
第五讲 聚落、建筑与共主更迭
01 最早被记录的王朝 ——夏朝
02 社会分化的产生与夯土技术
03 农业定居聚落需要建筑技术
04 聚落竞争与城墙修建
05 夯土技术与宫室建筑
06 宫室建筑的神圣性
07 大型聚落与城墙林立
08 “国” ——城墙内外的分别
09 氏族 ——全新的组织形式
10 夏、商、周的共主更迭
第六讲 中国古代文字与古代信仰
01 文字系统的发明
02 中国古代文字的特殊功能
03 甲骨文的意外发现
04 甲骨文的内容
05 甲骨文与氏族辨别
06 中国文字起源推论
07 《尚书》与《诗经》语言文字对比带来的启发
08 中国文字的表意特性与特殊功能
第七讲 鬼气森森的商朝
01 历史文献中的商朝历史
02 成功的畜牧民族与迁徙、定居两难选择
03 “商”为何又被称为“殷”?
04 商王世系与二元统治
05 商人与动物的特殊关系
06 商朝的人祭与人的观念
07 商朝统治的二元系统与占卜的两派
08 旧派、新派此消彼长与鬼神信仰的衰落
第八讲 从部落共主到国家体系
01 中国农业文化的多中心扩散发展
02 由青铜器制作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
03 动用大批人力的“劦田”
04 商朝的大型动员和组织能力
05 商朝的鬼神信仰
06 商人的“连续性的世界观”
07 商人权力的基础
08 周人的崛起
09 周人和羌人的联盟
10 周人偷学商人的青铜铸造和文字
11 周人对商人技艺的改革
12 周人攻打戎狄和实力上升
13 周人轻松翦商
第九讲 商周之际的巨变
01 西周的宫室建筑
02 周人的甲骨文和青铜器风格
03 牧野之战的意外胜利
04 商、周矛盾的来源和扩大
05 周人的信仰和“天”的观念
06 “天命”归周
07 周人的人本观念
08 周人翦商之后的统治策略
09 周召东征
10 周人全新的制度设计 ——封建制
第十讲 周朝的统治制度
01 周人的忧患意识
02 中国第一位政治家 ——周公
03 二次东征与封建制的开始
04 封建即征服
05 封建以后如何统治?
06 周人的宗法制度
07 宗法制度的特别设计 ——昭穆制
08 封建层级
09 史官地位的提升和策命礼
10 封建制的创举
11 封建制与文字功能的提升
12 中国文字在古代的崇高地位
13 中国文明的另一项特质 ——记忆
14 总结: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奠基
总序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01
钱穆(宾四)先生自学出身,没有学历,没有师承,很长一段时间在小学教书,然而他认真阅读并整理了古书中几乎所有春秋、战国时期相关史料,写成了《先秦诸子系年》一书。钱穆之所以写这样一本考据大书,很重要的刺激来自名噪一时的《古史辨》。钱穆认为,以顾颉刚为首的这群学者“疑古太过”,带着先入为主的有色眼光看中国古代史料,处处寻觅伪造作假的痕迹,没有平心静气尽量客观做好查考比对文献的基本功夫。功夫中的功夫、基本中的基本,是弄清楚这些被他们拿来“疑古辨伪”的材料究竟形成于什么时代。他们不愿做不能做,以至于许多推论必定流于意气、草率,于是钱穆便以一己之力从根做起,竟然达成将大部分史料精确排比到可以“编年”的成就。
很明显,《先秦诸子系年》的成就直接打击了《古史辨》的可信度。当时任职燕京大学,在中国学术界意气风发引领风骚的顾颉刚读了《先秦诸子系年》,也立刻理解了钱穆的用意,他的反应是什么?他立刻推荐钱穆到广州中山大学教书,还邀请钱穆为《燕京学报》写稿。中山大学钱穆没有去,倒是替《燕京学报》写了《刘向歆父子年谱》,钱穆说:“此文不啻特与颉刚诤议,颉刚不介意,既刊余文,又特推荐余在燕京任教。”
这是个“民国传奇”。里面牵涉那个时代学者对于知识学问的热情执着,也牵涉那个时代学者的真正风范,还牵涉那个时代学院重视学识高于重视学历的开放氛围。没有学历的钱穆在那样的环境中,单靠学问折服了潜在的论敌,得以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任教。
这个传奇还有后续。钱穆后来从燕京大学转往北大。 ............

书籍插图:
书籍《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套装共9册)》 - 插图1
书籍《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套装共9册)》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套装共9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