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东亚史 站在全球视角审视东亚历史(全4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7.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总目录
横滨中华街(1894~1972):一个华人社区的兴起
倭五王:日本的王位继承与五世纪的东亚
青年井上靖:诗与战争
帝国的暮光:蒙古帝国治下的东北亚
RISE OF A JAPANESE CHINATOWN:Yokohama,1894-1972 by Eric C. Han
© 2014,2020 by 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through Bardon-Chinese Media Agency
Simplifed Chinese translation copyright © 2021
by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彩图1· 玄武门,它是横滨中华街的北门。
作者拍摄
·彩图2· 2005年3月,横滨中华街一个略显喧嚣的周末夜晚。
作者拍摄
·彩图3· 约1894年的旧居留地。
横滨开港资料馆授权
·彩图4· 约1894年的旧居留地。
横滨开港资料馆授权
·彩图5· 1907年阿兴裁缝铺的广告。
横滨开港资料馆授权
·彩图6· 1898年的大同学校教室。
「横浜における支那学校」『東京日日新聞』、六月十五日、一八九八年、三九頁
·彩图7· 犬养毅(发言者)和大隈重信(中间坐者)在大同学校。
林慧儒编《小学新读本》,第一卷,1903
·彩图8· “兄弟正直”,苏曼殊所作插图。
林慧儒编《小学新读本》,第一卷,1903
·彩图9· “书及鲤鱼”,苏曼殊所作插图。
林慧儒编《小学新读本》,第一卷,1903
·彩图10· 1935年的一张明信片中的平安楼(左)与万新楼(右)。
横滨开港资料馆授权
·彩图11· 1922年11月,赢得横滨市棒球锦标赛冠军后的中华体育会。后排左一为梁扶初。
梁有义授权
·彩图12· 横滨华人在游行中挥舞日本国旗,支持日本所谓的“大东亚战争”。
「『我らも戦い抜かん』、在浜華僑感激の行進」『神奈川新聞』、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三日、二頁
·彩图13· 横滨中华学校的儿童练习写“中日和平”。
芳贺日出男文库授权
·彩图14· 1945年被摧毁的横滨中华街(上),以及1975年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的中华街(下)。
横滨市史史料室授权
·彩图15· 印于1901年的“横滨真景一览图”。
横滨开港资料馆授权
·彩图16· 2013年卫星图像。
© 2013 Cnes/Spot Image,Digital Earth Technology,Digital Globe
致谢
引言
第一章 甲午中日战争与民族团结,1894~1895年
第二章 流亡民族主义者与杂居地政治,1895~1911年
第三章 一个国际港口的合作、冲突与现代生活,1912~1932年
第四章 中日战争、“中日亲善”与横滨人认同,1933~1945年
第五章 分裂之城:冷战时期的横滨中华街,1945~1972年
结论 单一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族裔及日常生活中的微观政治
附录
缩写说明
参考文献
索引
致谢
1996年夏,我第一次来到横滨中华街。完全没想到,日后我会写一本关于这个地方的书。怎么可能呢?那时我刚拿到分子生物学的学位,对历史研究一无所知。但早年的这次旅行,留下一些让我感到无比困惑的问题:这些华人如何看待日本和中国间的复杂历史?他们觉得自己更像中国人呢,还是更像日本人?这两个问题最终催生了这本书,但在动笔之前,我花了很多年时间磨炼写作技巧、积累自信。这一路上,我从很多人那里得到过鼓励、灵感和支持,没有他们,我恐怕永远无法完成从研究自然科学到研究人文科学的转变。首先,我要感谢横滨的美国-加拿大大学联合日本研究中心,这里是我研究的起点。1999~2000年,我在这里打下了日语基础,为日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也正是在这里,横滨中华街社区给我留下了第一印象。
不过,在那个决定性的千禧年到来之前,很多人和机构在学识方面对我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是普林斯顿大学的马丁·科尔卡特(Martin Collcutt),他是我的日本史启蒙老师。接着是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我在这里拿到了东亚语言与文化研究的硕士学位。在罗纳德·托比(Ronald Toby)、唐纳德·史密斯(Donald Smith)以及已故的戴维·古德曼(David Goodman)的教导下,我打下了跨学科研究的基础。同时,我非常感谢台湾大学的国际汉语学习项目,1999年夏,在那里我的汉语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到了东亚历史研究的博士学位,感谢那里的教授们在我研究的最关键阶段给予的支持。真心感谢我的导师卡罗尔·格卢克(Carol Gluck),在她不知疲倦的修改和质问中,我的研究计划日渐成熟,最终得以完成博士论文,又因为她的不断鼓励,我才能将它出版。我也非常感谢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成员,包括亚当·麦基翁(Adam McKeown)、格雷戈里·普夫卢格费尔德(Gregory Pflugfelder)、乔斯·莫亚(José Moya),以及梅·恩盖(Mae Ngai),他们的建议、洞察和批判有助于我打磨及完善论文论证。同时,我也感谢哥伦比亚大学的其他教授,包括尤金妮亚·利恩(Eugenia Lean)、大卫·卢里(David Lurie)、亨利·史密斯(Henry Smith)、玛丽莲·艾薇(Marilyn Ivy)、查尔斯·阿姆斯特朗(Charles Armstrong)、威廉·T.德巴里(William T.de Bary)以及刘乐宁,是他们让我在纽约市度过的那几年收获颇丰。
得益于2004年富布赖特研究所国际教育基金的赞助,我能够在日本进行田野调查。我在日本的研究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包括东京大学的指导老师吉见俊哉、吉见教授研究班的成员们、伊藤泉美和横滨历史档案馆的其他成员、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甲骨文·东亚史 站在全球视角审视东亚历史(全4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