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的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9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左镰
小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晚熟的人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斗士
一
二
三
四
五
贼指花
一
二
三
四
五
等待摩西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诗人金希普
一
二
三
四
五
表弟宁赛叶
地主的眼神
一
二
三
四
澡堂与红床
一、澡堂
二、红床
天下太平
一
二
三
四
五
红唇绿嘴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火把与口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本书作品创作年表
左镰
小引
各位读者,真有点儿不好意思,我在长篇小说《丰乳肥臀》、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短篇小说《姑妈的宝刀里,都写过铁匠炉和铁匠的故事。在这篇歇笔数年后写的第一篇小说里,我不由自主地又写了铁匠。为什么我这么喜欢写铁匠?第一个原因是我童年时在修建桥梁的工地上,给铁匠炉拉过风箱,虽然我没学会打铁,但老铁匠亲口说过要收我为徒,他当着很多人的面,甚至当着前来视察的一个大官的面说我是他的徒弟。第二个原因是,我在棉花加工厂工作时,曾跟着维修组的张师傅打过铁,这次是真的抡了大锤的尽管我抡大锤时张师傅把警惕性提到了最高的程度,但毕竟我也没伤着他老人家。张师傅技艺高超,但识字不多。他的儿子当时是个团参谋长,我代笔给他写过信。后来我当了兵进了总部机关,下部队时见了某集团军司令,一听口音,知道是老乡,细问起来,才知道他是张师傅的儿子。
一个人,特别想成为一个什么,但始终没成为一个什么,那么这个什么也就成了他一辈子都魂牵梦绕的什么。这就是我见到铁匠就感到亲切,听到铿铿锵锵的打铁声就特别激动的原因。这就是我一开始写小说就想写打铁和铁匠的原因。
一
每年夏天,槐花开的时候,章丘县的铁匠老韩就会带着他的两个徒弟出现在我们村里。他们在村头那棵大槐树下卸下车子,支起摊子,垒起炉子,叮叮当当地干起来。他们开炉干的第一件活儿,其实不是器物,而是一块生铁。他们将这块生铁烧红,锻打,再烧红,再锻打,翻来覆去的,折叠起来打扁打长,然后再折叠起来,再打扁打长。烧红的铁在他们锤下,仿佛女人手中面,想揉成什么模样,就能揉成什么模样。他们将这块生铁一直锻打成一块钢。我小时候从我哥的中学语文课本上读到“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样的句子,脑海里便浮现出铁匠们的形象,耳边便回响起铿铿锵锵的声音。这块钢,最终会被铁匠锉成一条一条的,夹到村里人送来修复的菜刀、镰刀等农具的刃口上。被加了钢的农具,只要淬火的火候恰当,使用起来锋利持久,得心应手,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是我们村的人从来不去供销社购买县农具厂生产的劣质农具的原因,这就是老韩每年必来我们村的原因。当然,我想,在高密东北乡的许多个村庄里,大概都会有像我这样的孩子,每年在槐花盛开之前或之后的日子里,思念着老韩的到来并成为他们的忠实观众。
老韩的两个徒弟,一个是他的侄子,大家叫他小韩。另一个名叫老三。老韩瘦高、秃顶、长脖子,永远是眼泪汪汪的样子。小韩大个子,身材魁梧。老三是个矬子,身板浑厚腿短臂长,有点儿猩猩体型。老三性格开朗,爱说爱笑,与沉默寡言的小韩成为鲜明对照。干活时,老韩掌钳,小韩抡大锤,老三拉风箱、烧件,并在干大活的时候,提着一柄十二镑的锤子上阵助战,形成三锤轮打的热烈的劳动场面小韩使用的大锤是十八磅的。
二
我爷爷是个技艺高超的木匠,手艺人,对活儿挑剔。我能明显地感觉到铁匠们对我爷爷的反感,心里很是遗憾。我爷爷拿着一把斧头,要求铁匠们给加钢。那把斧头已经用了很多年,大部分刃儿都化为元素渗透到木头里了。老韩接过那把斧头看了看,说:“这还叫斧头?”
我爷爷问:“那你说该叫什么?”
老韩说:“另给你打一把吧。”
“另打的我不要,”爷爷说,“如果你们干不了这活,我另找别人。”
“老爷子,”老三道,“你就放心吧,大到铡刀小到剪刀,没有我们干不了的。”
我爷爷问:“绣花针能打吗?”
“绣花针打不了,”老三笑着说,“老爷子,咱们不是同行吧?您是木匠。”
“新打一把,一块钱;这旧斧头翻新,一块五。”老韩道。
我爷爷说:“你们三个别打铁了,去劫道吧。”
“中就放下,不中就拿走!”老韩斩钉截铁地说。
“好,”我爷爷说,“你们可要看好了,我这把斧头可不是一般的斧头。”
“鲁班用过的?”老三嬉笑着问。
“鲁班是个传说,管二是个真人。”我爷爷说。
我爷爷就是管二。
老三歪着头,用粉笔头儿往那块倚在柳树干上的锈铁板上写字:官二,福头加钢一块五。
我说:“写错了!是‘管’不是‘官’,是‘斧’不是‘福’!”
没人理我。
饲养员赵大叔将一把旧铡刀扔在地上,问:“老韩,今年来晚了吧!”
“不晚,跟去年一天到。”老韩闷声闷气地说。
“翻新,加钢,快点,等着用呢。”赵大叔说。
“十块!”
“老韩,”赵大叔道,“穷疯了吧?”
“十块!”
“我不敢应承,”赵大叔说,“待会儿让队长来跟你说吧。
“队长来了也是十块。”老三道。
“老三,我给你说个媳妇吧。”赵大叔说。
“老赵,”老三道,“有熏鸡熏鸭的,没见过熏人的。去年你就说过这话。”
“去年我说过吗?”赵大叔道,“今年是真的,我老婆娘家有个远房侄女儿,白白净净,大高个儿,模样周正,就是眼睛有点儿毛病。”
“眼睛有毛病不碍事儿,”老三道,“只要能摸索着办个饭儿就行。”
“那你就放心吧,”赵大叔道,“这闺女,别说能办饭儿了连鞋都能做。”
“那你赶快去说,”老三道,“我什么都不想,就是想个媳妇儿。”
老韩看了老三一眼,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田千亩阴沉着脸来到铁匠炉前,说:“打张镰。”
“旧镰加钢吗?”老三问。
“没有旧镰。”
“是胶县镰还是掖县镰?”老韩问。
胶县镰窄,掖县镰宽。胶县镰轻,掖县镰重。有的人爱用胶县镰,有的人爱用掖县镰。
“左镰。”
“左镰?”老三问,“什么叫左镰?”
“左手用的镰。”
“左撇子啊!”老三道,“左撇子也可以用右手拿镰的呀!”
“知道了,”老韩说,“我们会给你打张左镰。”
刘老三的傻儿子喜子光着屁股从大街上跑过来,他的妹妹拿着一件衣服跟在后边追。
老三道:“去年不是请了一个游方神医给治好了吗?”
“什么神医,”赵大叔道,“骗子!”
田千亩低垂着头,一声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晚熟的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