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体系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出版说明
我馆历来重视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1981年开始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在积累单行本著作的基础上,分辑刊行,迄今为止,出版了十二辑,近五百种,是我国自有现代出版以来最重大的学术翻译出版工程。“丛书”所列选的著作,立场观点不囿于一派,学科领域不限于一门,是文明开启以来各个时代、不同民族精神的精华,代表着人类已经到达过的精神境界。在改革开放之初,这套丛书一直起着思想启蒙和升华的作用,三十年来,这套丛书为我国学术和思想文化建设所做的基础性、持久性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集中体现了我馆“昌明教育,开启民智”这一百年使命的精髓。
“丛书”出版之初,即以封底颜色为别,分为橙色、绿色、蓝色、黄色和赭色五类,对应收录哲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历史•地理和语言学等学科的著作。2009年,我馆以整体的形式出版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四百种,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以襄盛举。“珍藏本”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读书界希望我们再接再厉,以原有五类为基础,出版“分科本”,既便于专业学者研读查考,又利于广大读者系统学习。为此,我们在“珍藏本”的基础上,加上新出版的十一、十二辑和即将出版的第十三辑中的部分图书,计五百种,分科出版,以飨读者。
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以更加虚心的态度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研究和学习各国发展的有益经验。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任重道远。我们一定以更大的努力,进一步做好这套丛书的出版工作,以不负前贤,有益社会。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11年3月
中文版序言
本书是费希特依据他的知识学原理,系统地研究道德哲学的专著。这项工作是他在耶拿大学讲授道德学说的过程中进行的,开始于1796年夏季,完成于1797年秋季。全书以《以知识学为原则的伦理学体系》为标题,发表于1798年复活节。
关于这部写得完整的古典伦理学著作,译者想按照自己的初步理解和研究结果,向我国读者扼要地谈三个问题。
一、本书在近代欧洲伦理学史中的地位
大家知道,中世纪经院哲学完成者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人生的目的是人的幸福,而人生的最高幸福是追求最高的真善美,即追求作为万事万物的最终目的的上帝。他指出,人的幸福不在于肉体的快乐,因为这种快乐阻碍人接近上帝;尘世的幸福虽然能满足一时的愿望,但毕竟是有限的,而只有追求上帝才是无限的幸福。所以他认为,要达到至善至福,单靠后天养成的审慎、正义、节制和刚毅这四种德性是不充分的,还必须具有神学的德性,即信仰、希望和爱。在这三种神学德性中,爱是根本的,爱上帝是最高的神学德性,而且必须经过教会,因为上帝是通过教会赐恩于人的。很明显,这种伦理学的实质从实践方面看,在于把封建教权的专横统治颂扬为最合乎道德的,而把广大人民的正当欲求描绘为最不合乎道德的;从理论方面看,在于抬高神的地位,而贬低人的尊严。它是一种典型的宗教道德哲学。
在欧洲各国从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的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哲学家们都在这样或那样的程度上批评了这种禁欲主义的宗教道德哲学,而从人本身得出伦理原则,由此建立起提倡人的自由和尊严、价值和才能的伦理学。由弗兰西斯•培根开始的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从人的感性出发,把新时代的利益定为道德的原则,创建和发展了功利主义伦理学;与此同时,在欧洲大陆上,由勒奈•笛卡尔开始的理性主义哲学家则从人的理性出发,把新时代的理性定为道德的原则,创建和发展了先验主义伦理学。虽然两派的哲学思路相反,但在破除旧的道德观念和建立新的道德观念方面却是相同的。
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哲学家继承了英国经验主义伦理学的传统,在为行将到来的政治革命做思想准备的时候,发挥了幸福主义的伦理学。例如,费希特在本书中批评过的克•阿•爱尔维修就认为,物质世界是由运动的规律支配的,道德世界是由利益的规律支配的,因此,个人利益是人类行为的价值的唯一普遍标准;并且他以这样的规律为依据,把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定为永远支配人的行动的唯一原则。
德国古典哲学开创者康德作为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同样批判了中世纪禁欲主义的宗教道德哲学。他指出,人具有理性,同时也具有感性,所以,照顾到感性方面的要求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道德与幸福并不是相互对立的,也不是可以相互取代的。真正的问题在于,人如何才配享幸福。他认为,只有有道德的人才配享幸福,并不是道德依赖于幸福,而是幸福应该依赖于道德。所以,康德也不赞成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哲学家所持的那种幸福主义伦理学,因为对于幸福的追求或利益的千差万别的经验因素,不足以构成人类行为的价值的普遍有效标准。他沿着莱布尼茨的理性主义传统,吸收卢梭的自由思想,从人的理性得出决定道德行为的善良意志,并进而推演出体现这一意志的职责概念和道德规律,高扬了人作为道德行为的主体所固有的自由和尊严。
作为康德哲学的继承者,费希特在本书中贯彻了康德的这个基本立场,既反对了中世纪禁欲主义的宗教道德哲学,也批评了在英国和法国盛行的功利主义、幸福主义伦理学;同时,作为康德哲学的改造者,他在本书中又发展了康德的先验主义伦理学。这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就形式而言,他应用古典公理化方法,从知识学原理出发,演绎伦理原则及其实在性和适用性,得出了伦理学的各条定理和各个范畴,克服了康德演绎中的缺陷;其二,就内容而言,他在广阔的现实范围里研讨伦理原则的各种条件和人的职责问题,试图克服康德的形式主义倾向,得出了康德未能得出的结论,而为谢林和黑格尔创建他们各自的实践哲学提供了重要论点。我们完全可以说,费希特的这部伦理学著作既是用科学方法对先验伦理原则作出的深刻论述,也是以感人激情对人类道德完善表示的热烈向往。
二、本书的逻辑结构和主要观点
费希特的伦理学是构成他的思想体系的一门实践哲学。它的课题是要阐明一种必然的思维的体系,即道德世界符合于和产生于我们的伦理原则。它的演绎的出发点是作为主观东西与客观东西的同一体的完整自我或绝对自我,更简单地说,是理性存在者或理智力量。它的演绎的方向与理论哲学走的道路不同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伦理学体系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