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随笔——跟大师学语文-叶圣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跟大师学语文”丛书出版说明
这套丛书此次共收录了《文章作法》、《文话七十二讲》、《文章讲话》、《怎样写作》和《语文随笔》五本关于语文学习的指导性名著。它们的作者就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大师夏丏尊、叶圣陶先生。这就是丛书名的由来。
夏丏尊先生(1886—1946)和叶圣陶先生(1894—1988)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他们都把毕生精力投入祖国的新文化建设和教育事业之中。尤其是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身为开明书店总编辑的夏丏尊先生创办了《中学生》杂志,叶圣陶先生任杂志主编。这本杂志以先进的文化思想、丰富的科学知识教育中学生,在中国语文教学方面,下力尤深,成果卓著,被几代中学生视作良师益友,在文化界、教育界和出版界有口皆碑。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性思考,使他们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有突出的建树,留下许多精彩的著作,这套丛书选录的就是其中的精粹。
《文章作法》由开明书店初版于1922年。其原型是夏丏尊先生在长沙第一师范和白马湖春晖中学的讲义稿,后经教育家刘薰宇先生(1894—1967)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修改编辑而最后成书。其特点是根据不同的文体,着重介绍语文知识和写作技巧,便于中学生提高实际写作能力。
《文话七十二讲》则源自于夏丏尊、叶圣陶先生编的《国文百八课》。上世纪三十年代,两位先生因不满当时的语文教学和使用的课本“缺乏客观具体的科学性”,着手编撰了一套供初中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因初中共六个学期,每学期上课十八周,一共一百零八周,所以这套按照一百零八周来顺序设计教学内容的课本,就定名为“国文百八课”。每一课包括“文话”(阅读写作指导)、“选文”、“文法修辞常识”和“习问”(练习和问题)四部分,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初中语文教学体系。可惜因抗日战争爆发,《国文百八课》只出版了四册,成七十二课,就不得不中断了。吕叔湘先生认为,这套课本的“最大特色”同时也是“编者用力最多的部分”,就是“文话”。所以,这本《文话七十二讲》就是从《国文百八课》中抽出的单行本。用七十二个主题,分别结合阅读,主讲文章的写作方法。
《文章讲话》一书收录了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先生有关文章写作的十篇文字。前七篇是1935—1937年在《中学生》杂志《文章偶话》栏目中连载的;后三篇是夏先生利用1937年暑假赶写的,但因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而未能刊登。直到1938年,开明书店才结集出版。
《怎样写作》是叶圣陶先生有关写作的文章专集,共收录了二十一篇长短文字。他集数十年写作经验,多角度多侧面地讲述了写作成功的诀窍和失败的根源,精义迭出。
《语文随笔》则是叶圣陶先生有关中学语文教学的随笔集,共收录了十四篇文章,能够比较完整地体现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教学的看法和见解。
这五本书虽然绝大部分完成于上世纪前半叶,而且篇幅都不大,但毫无疑问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经典,就像朱自清先生对《文心》的评价一样,“不独是中学生的书,也是中学教师的书”,而且常读常新,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更具有极大的启发性。经典是不会过时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先生写作的《文心》(开明书店1934年出版)也是应该收入此套丛书的,但因目前版权问题尚未解决,故此次出版只能暂且割爱了。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07年7月
目录
“跟大师学语文”丛书 出版说明
认真学习语文
中学国文学习法
关于使用语言
谈语法修辞
语文随笔
谈搀用文言成份
拆开来说
多说和少说
《文章例话》序
讲夏衍的《包身工》
讲鲁迅的《看戏》
讲朱自清的《背影》
讲茅盾的《浴池速写》
讲丰子恺的《现代建筑的形式美》
讲韬奋的《分头努力》
讲老舍的《北平的洋车夫》
评《读和写》,兼论读和写的关系
评改《最近半年工作情况汇报》
评改《当我在工作中碰到困难的时候》
评改《雷锋式的战士》
认真学习语文(1)
学习语文很重要
学习语文的确很重要。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的语文程度不够高。语文程度不够高,大约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阅读。比方看《人民日报》社论,有些人看是看下去了,可是觉得不甚了然,抓不住要点,掌握不住精神。另一方面是写作。写了东西,总觉得词不达意,仿佛自己有很好的意思,只因写作能力差,不能充畅地表达出来。这就可见阅读和写作两方面的能力都要提高。
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要做一个社会主义时代的公民,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比任何时代都重要。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这两件事没有学好,不仅影响个人,还会影响社会。说学习语文很重要,原因就在这里。
对学习语文要有正确的认识
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个名称是从一九四九年下半年用起来的。解放以前,这个学科的名称,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解放以后才统称“语文”。
语言是一种工具。工具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的。工具不是目的。比如锯子、刨子、凿子是工具,是用来做桌子一类东西的。我们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思想和语言是分不开的,想心思得靠语言来想,不能凭空想。可以说,不凭借语言的思想是不存在的。固然,绘画、音乐、舞蹈表达思想内容是不凭借语言的,绘画凭借线条和色彩,音乐凭借声音和旋律,舞蹈凭借动作和姿态,可是除了这些以外,表达思想都要依靠语言。
就学习语文来说,思想是一方面,表达思想内容的工具又是一方面。工具有好有坏,有的是锋利的,有的是迟钝的,有的合用,有的不合用,这是一方面。思想也有好有坏,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有的很周密,很深刻,有的很粗糙,很肤浅,这又是一方面。学习语文,这两方面都要正确对待。
有些人认为只要思想内容好,用来表达的语言好不好无所谓。有些人甚至认为语文是雕虫小 ............

书籍插图:
书籍《语文随笔——跟大师学语文-叶圣陶》 - 插图1
书籍《语文随笔——跟大师学语文-叶圣陶》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语文随笔——跟大师学语文-叶圣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