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乐黛云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乐黛云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5 (名家专题精讲) ISBN 7-309-03906-8  Ⅰ.比… Ⅱ.乐… Ⅲ.⑴比较文学-文集⑵比较文化-文集 Ⅳ.⑴I0-03⑵G04-5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4)第008683号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乐黛云 著出版发行 復旦大學出版社     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86-21-65118853(发行部) 86-21-65109143(邮购)     fupnet@fudanpress.com http://www.fudanpress.com责任编辑 孙 晶装帧设计 陈 萍总  编  辑 高若海出  品  人 贺圣遂印  刷 浙江省临安市曙光印务有限公司开  本 890×1240 1/32印  张 6.75  插页 2字  数 174千版  次 2004年9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印  数 6 001—10 100书  号 ISBN 7-309-03906-8/I·248定  价 12.00元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向复旦大学出版社发行部调换。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目录题名页 版权页 1 比较文学的国际性与民族性 2 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 3 文化冲突与文化自觉 4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与文学研究 5 互动认知:文学与科学 6 中西诗学中的镜子隐喻 7 中西诗学对话中的话语问题 8 文化对话与世界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9 世界文化对话中的中国现代保守主义——重估《学衡》 10 中西跨文化文学研究五十年 附录:我的比较文学之路 编后记: 面向世界的对话者
1 比较文学的国际性与民族性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比较文学家曾提出:“比较文学就是从一种以上的民族文学的眼光或结合一种或另一种甚至几种知识学科,对任何文学现象所作的研究。”⑴这里所说的民族文学指的大体是西方文化体系内部的各民族文学;直到70年代,著名的《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一书的作者乌尔利希·韦斯坦因(L.Weistein)教授仍然认为东西异质文化间的比较文学是不可行的,比较文学只能在同一文化体系内进行。20世纪下半叶,比较文学学科有了很大发展,80年代以来,许多有识见的比较文学家都在力求突破西方中心论和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特别是从亚、非、拉第三世界的视角来看,随着后殖民阶段的到来和后结构主义理论的广泛影响,比较文学这一学科正在呈现出空前未有的蓬勃生机,预示着未来的更大发展。西方中心论的隐退带来了多元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比较文学发展的新的可能性;后殖民主义的深入人心,促使各民族力求返本归原,充分发掘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大大丰富和发挥了自己的民族性;与此同时,世界进入信息时代,高速信息网络、电子邮件等等使快速的跨文化传递成为现实,全世界各种文化的地区和人民,都可以在同一时间接受到同一信息,以至任何自我封闭、固守一隅、逃避交往的企图都可以受到成功的抵制。这一切使比较文学可以不再局限于同质的西方文化体系内部,而在欧美、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异质文化的对比和共存中获得了空前未有的广阔空间。80年代以来,许多有识见的比较文学家都在力求突破西方中心论和殖民主义意识形态。比较文学在欧美、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异质文化的对比和共存中获得了空前未有的广阔空间。目前我们首先感到的是文学和比较文学的非殖民化问题。回首20世纪,可以看到它集中反映了以往几个世纪建立起来的殖民体制和专制政体造成的灾难和祸害:两次世界大战、屠杀犹太人、古拉格群岛、文化大革命、恐怖主义……人类死伤无数。现在殖民体制虽已结束,但殖民主义在人类思想和心灵上的影响却仍然根深蒂固,亟待清除。我认为作为欧洲文艺复兴发源地的意大利的比较文学家——罗马知识大学的阿尔蒙多·尼兹教授在他的《作为非殖民化学科的比较文学》一文中率先提出这个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他指出:对原来的西方殖民国家来说,比较文学学科代表一种理解、研究和实现非殖民化的方式。我们首先感到的是文学和比较文学的非殖民化问题。对于一向持有优越感和权力意志的身份卡的欧洲知识分子来说,认识到自己属于一个“后殖民世界”,要学会和过去殖民地的普通人民一样生活、共存并不容易,这一方面靠自我批评,另一方面也还要靠对方的合作和善意。他说:不能仅靠我们的力量,以我们的哲学传统下的心理状况为基础,就能实现这种“苦修”;相反,这只有通过比较、倾听他人,以他人的视角看自己之后,才可能实现。通过这些手段,我们最终才会向他人,也向我们自己学习那些我们永远不能通过别的方法发展的东西。如今,这一切无需离家就可以实现,因为其他人已前来与我们相会。他们的目的不是武力征服,或以文化优越性压人一头,而是希望平等尊严地生活在我们当中⑴。尼兹教授认为,在不可避免地被定义为“后殖民”的世界,欧洲知识分子要摆脱自身的殖民倾向,就意味着接受与其他民族文化平等共存的逻辑。“这个逻辑建立在欧洲与摆脱欧洲殖民的人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他特别强调:“对于一个欧洲知识分子来说,这确实是今天最迫切、最重要的精神任务和批评任务。”⑵尼兹教授的意见显然代表了正在欧洲发展壮大的比较文学的最新动向,他热切地呼唤着亚、非、拉各地知识分子,特别是比较文学学者的回应。从曾经被殖民或半殖民地区的视角来看,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后殖民的全球语境下,如何对待自身的传统文化的问题。由于这些地区的传统文化长期以来受到西方文化的灌输和扭曲,一旦从殖民体制压制下解脱出来,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如何恢复发扬自身的固有文化,使其传播四海。这种倾向完全合理,无可非议。但与此共生的往往是一种极端的民族情绪,特别是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传统深厚的民族来说,更容易滋长这种情绪。在沉醉于这种情绪的人们看来,既然自己的文化已经被压制了几百年,如今为什么不应该扬眉吐气,“独逞雄风于世界”?他们认为西方中心的隐退就意味着另一中心如东方中心取而代之。显然,这样的思维方式不可能创造出任何新事物,以“东方中心论”来代替过去 ............

书籍插图:
书籍《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乐黛云》 - 插图1
书籍《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乐黛云》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乐黛云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