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4mb。
书籍内容:
沉默的大多数
目录
・前言
・序言
・沉默的大多数
・思维的乐趣
・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
・知识分子的不幸
・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积极的结论
・跳出手掌心
・道德堕落与知识分子
・论战与道德
・道德保守主义及其他
・我看文化热
・文化之争
・“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
・极端体验
・洋鬼子与辜鸿铭
・我看国学
・智慧与国学
・理想国与哲人王
・救世情结与白日梦
・百姓・洋人・官
・警惕狭隘民族主义的蛊惑宣传
・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
・人性的逆转
・弗洛伊德和受虐狂
・有关天圆地方
・优越感种种
・东西方快乐观区别之我见
・肚子里的战争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椰子树与平等
・思想与害臊
・体验生活
・皇帝做习题
・拒绝恭维
・关于崇高
・谦卑学习班
・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
・京片子与民族自信心
・高考经历
・有关“错误的故事”
・迷信与邪门书
・科学与邪道
・科学的美好
・生命科学与骗术
・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
・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
・有关“伟大一族”
・有关“给点气氛”
・我看老三届
・苏东坡与东坡肉
・摆脱童稚状态
・与同性恋有关的伦理问题
・《他们的世界》序
・《他们的世界》跋
・诚实与浮嚣
・不新的《万历十五年》
・《代价论》、乌托邦与圣贤
・《我为什么要写作》―《时代三部曲》总序
・我的精神家园
・我对小说的看法
・小说的艺术
・《黄金时代》后记
・《红拂夜奔》序
・盖茨的紧身衣
・关于文体
・关于格调
・关于幽闭型小说
・文明与反讽
・关于“媚雅”
・长虫・草帽・细高挑
・卡拉OK与驴鸣镇
・从Internet说起
・“奸近杀”
・电影・韭菜・旧报纸
・商业片与艺术片
・我对国产片的看法
・旧片重温
・为什么老片新拍
・欣赏经典
・都市言情剧里的爱情
・《祝你平安》与音乐电视
・承认的勇气
・明星与癫狂
・另一种文化
・艺术与关怀弱势群体
・在美国左派家作客
・门前空地
・卖唱的人们
・打工经历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文化的园地
・环境问题
・君子的尊严
・工作与人生
・后记
・王朔的作品
・浪漫骑士
・王小波生平年表
・王小波年谱简编
・王小波著作出版年表及目录
・王小波语摘
□ 作者:王小波
沉默的大多数
前言
王小波一生写过约35万字的杂文随笔,这些文字收过两个集子,一个是北岳文艺出版社的《思维的乐趣》,另一个是文化艺术出版社的《我的精神家园》。这本《沉默的大多数》是收得最全的一本,故称“全编”。这个书名是他生前为自选的杂文随笔集选定的,他为《沉默的大多数》所写的序言是在1997年3月20日即他去世前22天完成的。作为他对这本书所怀有的抱负的注脚,我愿在此引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致友人的信中说过的一段话:“我正在出一本杂文集,名为《沉默的大多数》。大体意思是说:自从我辈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说过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
这本杂文随笔集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涉及知识分子的处境及思考,社会道德伦理,文化论争,国学与新儒学,民族主义等问题;包括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来的各种真知灼见,涉及科学与邪道,女权主义等;包括对社会科学研究的评论,涉及性问题,生育问题,同性恋问题,社会研究的伦理问题和方法问题等;包括创作谈和文论,如写作的动机,作者的师承,作者对小说艺术的看法,作者对问题格调的看法,对影视的看法等;包括少量的书评,其中既有对文学经典的评论,也有对当代作家作品的一些看法;最后,还包括一些域外生活的杂感以及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评点。
王小波的杂文随笔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它独特的思路,一是它独特的语言风格。他的思路属于自由人文主义,是在经历过思想浩劫的国度硕果仅存的自由和独立思考精神的结晶;他的语言犀利幽默,妙趣横生,是一种极具个人特色的文字。正如一些专家和一般读者所说,读他的文字是一种享受,可以获得阅读的快感。他的文章既让人捧腹,又令人掩卷沉思,把杂文随笔提高到了艺术品的境界。
王小波的思想将通过他的作品活在人们的心中。
李银河
1997年8月23日于北京
□ 作者:王小波
沉默的大多数
序言
年轻时读萧伯纳的剧本《芭芭拉少校》,有场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工业巨头安德谢夫老爷子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儿子斯泰芬,问他对做什么有兴趣。这个年轻人在科学、文艺、法律等一切方面一无所长,但他说自己有一项长处:会明辨是非。老爷子把自己的儿子暴损了一通,说这件事难倒了一切科学家、政治家、哲学家,怎么你什么都不会,就会一个明辨是非?我看到这段文章时只有二十来岁,登时痛下决心,说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成了沉默的大多数的一员。我年轻时所见的人,只掌握了一些粗浅(且不说是荒谬)的原则,就以为无所不知,对世界妄加判断,结果整个世界都深受其害。直到我年登不惑,才明白萧翁的见解原有偏颇之处;但这是后话――无论如何,萧翁的这些议论,对那些浅薄之辈、狂妄之辈,总是一种解毒剂。
萧翁说明辨是非难,是因为这些是非都在伦理的领域之内。俗话说得好,此人之肉,彼人之毒;一件对此人有利的事,难免会伤害另一个人。真正的君子知道,自己的见解受所处环境左右,未必是公平的;所以他觉得明辨是非是难的。倘若某人以为自己是社会的精英,以为自己的见解一定对,虽然有狂妄之嫌,但他会觉得明辨是非很容易。明了萧翁这重意思以后,我很以做明辨是非的专家为耻――但这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当时我是年轻人,觉得能洁身自好,不去害别人就可以了。现在我是中年人――一个社会里,中年人要负很重的责任:要对社会负责,要对年轻人负责,不能只顾自己。因为这个原故,我开始写杂文。现在奉献给读者的这本杂文集,篇篇都在明辨是非,而且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沉默的大多数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