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论集卷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7mb。
书籍内容:

□ 作者:叔本华

目 录
   序言

        论人世的痛苦
        论生存的虚无
        论自杀
        灵魂不死:对话录
        心理的观察
        论教育
        论女人
        论噪音
        杂喻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第1版序言
第1章 概念之规定
第2章 在自我意识面前的意志
第3章 在他物意识面前的意志 (1)
第3章 在他物意识面前的意志 (2)
第5章 结论和进一步的见解

道德的基础(节选)
第2部分 对康德道德学基础的批判
第4章 论康德道德学的基础 (1)
第4章 论康德道德学的基础 (2)
第5章 论康德道德学的主要原则
第7章 康德关于良心的学说
第8章 康德关于悟知的与验知的性格学说・关于自由的理论

第3部分 伦理学的创立
第4章 有道德价值行为的标准
第5章 对唯一真正道德动机的陈述与证明
第6章 公正的德行
第7章 仁爱的德行
第8章 现在提出由经验证实的证明

论充足根据律的四重根
第2版序言
第1章 引论
第2章 迄今为止有关充足根据律的最重要的观点概述
第3章 旧证明的不足和新证明的要点
第4章 论主体的第一类客体,以及在这类客体中起支配作用的充足根据律的形式 (1)
第4章 论主体的第一类客体,以及在这类客体中起支配作用的充足根据律的形式 (2)
第4章 论主体的第一类客体,以及在这类客体中起支配作用的充足根据律的形式 (3)
第4章 论主体的第一类客体,以及在这类客体中起支配作用的充足根据律的形式 (4)
第4章 论主体的第一类客体,以及在这类客体中起支配作用的充足根据律的形式 (5)
第5章 论主体的第二类客体以及充足根据律在其中起支配作用的形式 (1)
第5章 论主体的第二类客体以及充足根据律在其中起支配作用的形式 (2)
第6章 论主体的第三类客体以及充足根据律在这类客体中起支配作用的形式
第7章 论主体的第四类客体以及充足根据律在其中起支配作用的形式
第8章 总述和结论

叔本华生平及大事年表

序言

  阿图尔・叔本华(ArtharSchopenhauer)在世时,他的哲学整整沉寂了30多年。终于,他像一个从一场长期艰苦的战争中凯旋归来的英雄,顿时名噪全欧、誉满天下。各国人士络绎不绝地去拜访他;全国的报章杂志不断地登载他的名字;他的信徒们三番五次地为他画像、雕像,之后当神一般的供奉在屋中,顶礼膜拜。说来也令人难以置信,这其中竟然还有两位太太曾去造访过他。这位素来被称为极忧伤、极悲观的哲学家,最后大概是"乐极"地躺在沙发上瞌然辞世。
  近代,有许多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如尼采、瓦格纳、托玛斯・曼等人,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叔本华哲学的影响,其中尤以尼采所受的影响最为突出。这位狂傲不羁的存在主义的先驱者,在回忆购买、阅读《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的代表作)的情景时,是这样写的:"一个不知名的鬼灵,悄然地对我说:赶快去把这本书带回去!我一回到家,随后就把我的宝贝翻阅起来,我屈服在他那强力、崇高的天才魔力之下了。"他花了14天的时间读完了此书,几乎是废寝忘食的沉浸在那本书中了。之后他又说:"我像一般热爱叔本华的读者一样,在读到最初一页时,便恨不得一口气把它全读完,并且,我一直觉得,我是很热心的注意倾听由他的嘴唇里吐出来的每一个词句。"因此,尼采在1874年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就是《教育家叔本华》。把叔本华视为教育家,是因为他使一切现代人得以发现"真正的自我"。叔本华对尼采的影响究竟有多深?我们从尼采致友人P.托伊生的信中所述,不难窥其一斑。信中,尼采是这样写的:"你想知道叔本华对我的帮助吗?我只有这样来回答你:他让我有勇气并自由的面对人生,因为我的脚发现了结实的地盘。"尼采之所以能面对现实――冷漠、丑恶而充满悲惨的现实,实在是得之于叔本华的教训,尼采也由此建立了他自己的思想和哲学的基础。
  叔本华的哲学为什么会有这样深远的影响,如此的魅力呢?这首先应归功于他独树一帜的"意志哲学",其次,他那超群的语言才华也功不可没。
  叔本华于1788年2月22日生于但泽(即今天波兰的格但斯克),父亲是一个大银行家,母亲是一个颇有才气的女作家。由于父母的性格不合,所以时常借着娱乐活动来减少相互间的磨擦,旅行就更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就这样,叔本华从小不得不时常随着父母四处出游。据说他的父亲相貌长得令人不敢恭维,且脾气也很暴躁,而他的母亲则聪明美丽,且富文学才华,外国语也说得很流利。叔本华自己也曾说过:"我的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我的智慧则遗传自母亲。"这大概正是他自己特色的写照,如果确定是这样的话,那么,叔本华在先天就已经播下了"怪癖"和"天才"的种子了。
  叔本华8岁那年,随父母游历,途经法国,在巴黎近郊滞留了一段时间,其父为了儿子能彻底学会法文,便把他托付给一位商业上的朋友,自己则携妻返回到汉堡。叔本华在此处生活、学习了差不多两年。据他自己称,这是他一生中最最愉快、最值得回忆的一段欢乐时光。之后,他回到了汉堡的父母身边,并在父亲的刻意安排下,进入到一所商业学
  校读书,以便将来能继承父业。由于叔本华的父亲是商界名流,母亲又与文艺界人士素有往来,所以他家中常有名人雅士来往。也许就是因为这种环境,使得叔本华开始嫌恶商业生活的庸俗和那种市俗味道,心里从此便埋下了做学问的种子,就连学校里的老师,也从这位小小年纪的人的身上发现出他的哲学天才来。于是,叔本华的父亲坚信文人多穷的观念,坚持不让其独子弃商从文。直到1804年秋,他的父亲去世后。叔本华才在其母亲的应允下,脱离开囚役般的从商生活,真正踏上了学术研究之路。
  叔本华除了本行哲学之外,还兼习医学、物理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生理学、法律学、数学、历史、音乐等诸多学术领域,而且行行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且行行他都能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对待,都能现出他独特的个性来。正如叔本华本人所说:"人类的问题不能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悲观论集卷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