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1mb。
书籍内容: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中文版译序
・・

威廉・冯特著李维沈烈敏校译

中文版译序
  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系心理学创始人之一,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冯特于1832年8月16日出生在德国曼海姆北郊内卡劳,求学于杜宾根大学和海德堡大学,主修医学,后改行研究生理学。1855年获海德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题为《炎症引起的变性器官之神经变化》。1855-1874年,冯特一直在海德堡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858年,受聘担任H.赫尔姆霍茨(H.Helmhltz)的助手。当时规定所有想在巴登接受国家医学考试的人,都需在生理学实验室接受一个学期的训练,于是冯特帮助训练这些学生,对肌肉的痉挛和神经冲动的传导作标准化的实验。在从事生理学研究的同时,冯特关于心理学是独立的实验科学的概念开始形成。他对新心理学的最早建议见于《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一书。在这本书里,冯特除了报道他最初的实验外,还对新心理学的方法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并第一次讲到"实验心理学"。1873-1874年,冯特刊布其重要的心理学著作《生理心理学》,该书被视作新心理学进展的记录。1875年,冯特应聘出任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开始了其漫长但也是最重要的学术时期,他在那里工作了45年。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出现,可以说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新心理科学的诞生。1920年,冯特写成自传《经历与认识》一书,回忆了他在心理学领域中艰苦奋斗的一生。这本书出版后不久,他便于1920年8月31日在莱比锡去世,享年88岁。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Lectures on human and Animal Psychology)刊布于1863年。在此之前,也即1861年,冯特在施佩耶尔博物学会的天文学组内演讲其对人差方程律的心理物理学解释,1862年他又在海德堡讲演"自然科学的心理学"。以此为基础,他于1863年将其论稿整理后刊行,定名为《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这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心理学著作,它记录了冯特心理学思想的形成,以及从哲学向心理学的转折,史称该书为"生理学家的朴素心理学"。该书涉及的是实验心理学多年来重点讨论的问题,例如,人差方程式和反应实验、知觉的地位、当时面世不久的心理物理法,还有许多系统的材料是冯特后来著述《生理心理学》的基础。《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一经刊行,嗣后便不断再版,每次再版均有修订,前后历经六次再版,以第二版的修订量最大,而且直到1920年冯特去世后还见重印发行。1912年,冯特的得意弟子、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位代表人物E.B.铁钦纳(E.B.Titchener)等人以第二版为蓝本,将其译成英文予以出版。中译本便是以铁钦纳的这个英译本为依据的。

  冯特在创建心理学的前后,曾就心理问题提出过两种不同的体系。第一种体系是冯特在海德堡大学期间提出的,在这一体系中,他把心理学界定为"研究意识并探索控制心灵的独特规律"。他的构想是,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自然科学。为此,他仿效J.S.穆勒(J.S.Mill)的观点,认为心理能够通过实验的方法而被带入自然科学的领域:"唯有实验才能在自然科学中有所发展;让我们把实验用于心理的自然。"在冯特早期的心理学定义中,没有像他后来所做的那样把心理与意识一致起来。相反,实验的目的是去搜集资料,对无意识进行推论:"心理学实验是一种主要的方法,它指引着我们从意识的事实到达下述那些过程,这些过程在我们心理的黑暗背景中准备着意识生活。"
第二种体系是冯特在应聘莱比锡大学之后不久提出的,并不断地对其加以修改。在冯特的时代,德国知识分子已经区分了"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前者研究物理世界,探索控制物理世界的规律;后者研究人类世界,探索控制人类生活、人类发展和人类历史的规律。冯特认为,人类的躯体和人类的心理基础属于物质世界和自然科学,而对人类心灵更高水平的探索,也即对高级心理过程的探索,则属于精神科学。这样,"心理学便形成了从自然到精神的过渡"。生理心理学的方法与物理科学的方法有关。可是,由于出现了高级的心理过程,便需要其他的科学分析,也即需要特殊的精神科学方法。
贯穿上述两种体系的一条主线是,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经验的科学。心理学不是形而上学,所以不能借形而上学以谋求发展。这种经验的科学遵循下述几条原则:
1.这种经验的科学必须主张心理学不是"内在经验"的科学,因为内外经验的区别是没有根据的。例如,情感是内部体验,它在意识上是属于主观的,知觉是外部感受,原因在于它是涉及外物的。至于心理学,则应兼取两者而研究之。经验的资料只是它们本身;知觉不必为我们所知才算知觉,它只要来了就是。物理学以间接法研究经验,它的资料是概念的;正因为它的资料是概念的,所以它的方法是间接的,它的要素是推知的,并不直接呈现为经验内的现象。而心理学则是研究直接的经验,它的资料是现象的;正因为它的资料是现象的,所以它的方法是直接的,它的要素是可供实验观察的,并直接呈现为经验内的现象。
间接经验提供给我们的是关于某种东西的情况或知识,而不是经验本身。例如,我们看到一朵花时说:"这花是红的。"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关心的主要是花,而不是正体验着红这一事实。在冯特看来,看花时的直接经验不在于这一现象本身,而在于对红的体验。因此,直接经验是经验本身。正是这种直接经验形成了意识的基本状态或心理要素。
2.这种经验的科学必须用内省的方法来研究直接的经验。旧的哲学。乙理学运用空想的内省来揭示心理内容和活动,但它由于不可靠和主观性强而遭到一些科学家的反对。在冯特看来,"意识的科学只能根据可以复制和系统变化的标准条件建立在客观的允许重复的基础之上"。为此,冯特区分了心理观察的两种方法:(1)内部知觉,涉及前科学的空想、主观、内省等方法。这种内省是由任意的、无控制的方法来实现的,不能指望它对科学心理学产生有用的结果。(2)实验的自我观察,一种科学内省形式。在这种内省形式里,被试被置于标准的、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