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一》作者:金庸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9mb。
书籍内容:
第一回 縱橫鉤黨清流禍 峭蒨風期月旦評
第二回 絕世奇事傳聞裡 最好交情見面初
第三回 符來袖裡圍方解 椎脫囊中事竟成
第四回 無跡可尋羚掛角 忘機相對鶴梳翎
第五回 金戈運啟驅除會 玉匣書留想像間
第六回 可知今日憐才意 即是當時種樹心
第七回 古來成敗原關數 天下英雄大可知
第八回 佳客偶逢如有約 盛名長恐見無因
第九回 琢磨頗望成全壁 激烈何須到碎琴
第十回 盡有狂言容數子 每從高會廁諸公
《鹿鼎記一》金庸
《二○一一年十二月九日版》
《好讀書櫃》典藏版
第一回 縱橫鉤黨清流禍 峭蒨風期月旦評
北風如刀,滿地冰霜。
江南近海濱的一條大路上,一隊清兵手執刀槍,押著七輛囚車,衝風冒寒,向北而行。
前面三輛囚車中分別監禁的是三個男子,都作書生打扮,一個是白髮老者,兩個是中年人。後面四輛囚車中坐的是女子,最後一輛囚車中是個少婦,懷中抱著個女嬰。女嬰啼哭不休。她母親溫言相呵,女嬰只是大哭。囚車旁一名清兵惱了,伸腿在車上踢了一腳,喝道:「再哭,再哭,老子踢死你!」那女嬰一驚,哭得更加響了。
離開道路數十丈處有座大屋,屋簷下站著一個中年文士,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孩。那文士見到這等情景,不禁長嘆一聲,眼眶也紅了,說道:「可憐,可憐!」
那小孩問道:「爹爹,他們犯了甚麼罪?」那文士道:「又犯了甚麼罪?昨日和今朝,已逮去了三十幾人,都是我們浙江有名的讀書人,個個都是無辜株連。」他說到「無辜株連」四子,聲音壓得甚低,生怕給押囚車的官兵聽見了。那小孩道:「那個小女孩還在吃奶,難道也犯了罪麼?真沒道理。」那文士道:「你懂得官兵沒道理,真是好孩子。咳,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人為鼎鑊,我為麋鹿!」
那小孩道:「爹,你前幾天教過我,『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就是給人家斬割屠殺的意思。人家是切菜刀,是砧板,我們就是魚和肉。『人為鼎鑊,我為麋鹿』這兩句話,意思也差不多麼?」那文士道:「正是!」眼見官兵和囚車已經去遠,拉著小孩的手道:「外面風大,我們回屋裏去。」當下父子二人走進書房。
那文士提筆醮上了墨,在紙上寫了個「鹿」字,說道:「鹿這種野獸,雖是龐然大物,性子卻極為平和,只吃青草和樹葉,從來不傷害別的野獸。兇猛的野獸要傷它吃它,它只有逃跑,倘若逃不了,那只有給人家吃了。」又寫了「逐鹿」兩字,說道:「因此古人常常拿鹿來比喻天下。世上百姓都溫順善良,只有給人欺壓殘害的份兒。《漢書》上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那就是說,秦朝失了天下,群雄並起,大家爭奪,最後漢高祖打敗了楚霸王,就得了這隻又肥又大的鹿。」
那小孩點頭道:「我明白了。小說書上說『逐鹿中原』,就是大家爭著要作皇帝的意思。」那文士甚是喜歡,點了點頭,在紙上畫了一隻鼎的圖形,道:「古人煮食,不用灶頭鍋子,用這樣三隻腳的鼎,下面燒柴,捉到了鹿,就在鼎裏煮來吃。皇帝和大官都很殘忍,心裏不喜歡誰,就說他犯了罪,把他放在鼎裏活活煮熟。《史記》中記載藺相如對秦王說:『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也,臣請就鼎鑊。』就是說:『我該死,將我在鼎裏燒死了罷!』
那小孩道:「小說書上又常說『問鼎中原』,這跟『逐鹿中原』好像意思差不多。」
那文士道:「不錯。夏禹王收九州之金,鑄了九口大鼎。當時的所謂『金』其實是銅。每一口鼎上鑄了九州的名字和山川圖形,後世為天下之主的,便保有九鼎。《左傳》上說:『楚子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只有天下之主,方能保有九鼎。楚王只是楚國的諸侯,他問鼎的輕重大小,便是心存不軌,想取周王之位而代之。」
那小孩道:「所以『問鼎』、『逐鹿』,便是想做皇帝。『未知鹿死誰手』,就是不知那一個做成了皇帝。」
那文士道:「正是。到得後來,『問鼎』、『逐鹿』這四個字,也可借用於別處,但原來的出典,是專指做皇帝而言。」說道這裏,嘆了口氣,道:「咱們做百姓的,總是死路一條。『未知鹿死誰手』,只不過未知是誰來殺了這頭鹿,這頭鹿,卻是死定了的。」
他說著走到窗邊,向窗外望去。只見天色沉沉地,似要下雪,嘆道:「老天爺何其不仁,數百個無辜之人。在這冰霜遍地的道上行走。下起雪來,可又多受一番折磨了。」
忽見南邊大道上兩個人戴著斗笠,並肩而來,走到近處,認出了面貌。那文士大喜,道:「是你黃伯伯,顧伯伯來了!」快步迎將出去,叫道:「梨洲兄,亭林兄,那一陣好風,吹得二位光臨?」
右首一人身形微胖,頦下一部黑鬚,姓黃名宗羲,字梨洲,浙江餘姚人士。左首一人又高又瘦,面目黝黑,姓顧名炎武,字亭林,江蘇昆山人士。黃顧兩人都是當世大儒,明亡之後,心傷國變,隱居不仕,這日連袂來到崇德。顧炎武走上幾步,說道:「晚村兄,有一件要緊的事,特來和你商議。」
這文士姓呂名留良,號晚村,世居浙江府崇德縣,也是明末、清初一位極有名的隱逸。他眼見黃顧二人臉色凝重,又知顧炎武向來極富機變,臨事鎮定,既說是要緊事,自然非同小可,拱手道:「兩位請進去先喝三杯,解解寒氣。」當下請二人進屋,吩咐那小孩道:「葆中,去跟娘說,黃伯伯,顧伯伯到了,先切兩盤羊羔來下酒。」
不多時,那小孩呂葆中和兄弟毅中搬出三副杯筷,布在書房桌上。一名老僕奉上酒菜。呂留良待三人退出,關上了書房門,說道:「黃兄,顧兄,先喝三杯!」
黃宗羲神色慘淡,搖了搖頭。顧炎武卻自斟自飲,一口氣連乾了六杯。
呂留良道:「二位此來,可是和《明史》一案有關嗎?」黃宗羲道:「正是。」顧炎武提起酒杯,高聲吟道:「『清風雖細難吹我,明月何嘗不照人?』晚村兄,你這兩句詩,真是絕唱!我每逢飲酒,必誦此詩,必浮大白。」
呂留良心懷故國,不肯在清朝做官。當地大吏仰慕他聲名,保薦他為「山林隱士」,應徵赴朝為官,呂留良誓死相拒,大吏不敢在逼。後來又有一名大官保薦他為「博學鴻儒」,呂留良眼見若再相拒,顯是輕辱朝廷,不免有殺身之禍,於是削髮為僧,做了假和尚。地方官員見他意堅,從此不再勸他出山。「清風、明月」這兩句詩,諷刺清廷,懷念前明,雖然不敢刊行,但在志同道合的朋輩之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鹿鼎记一》作者:金庸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