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女生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mb。
书籍内容: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高歌11岁时随父母来到美国从小学读到大学,2001年从耶鲁大学本科毕业后,到德国波茨坦大学任教一年,现任美国OS Earth培训公司经理,即将进入哈佛法学院。
高歌曾在国内和海外发表许多记述异邦求学生涯的纪实作品,在海外最有影响的中文网站“多维网”和中国大陆《二十一世纪》等杂志开设专栏,大量作品被国内百余家报刊转载或摘录,在海外和国内出版了多种中文著作。其英文诗作曾获1996年全美高中生诗歌比赛一等奖,1996年和1997年蝉联美国新泽西州高中生诗歌比赛一等奖,中文短篇小说《门》曾获1994年美国《汉新》文学三等奖。
曾经在海外和中国大陆出版《美国顶尖大学》、《赴美就学笔记》和《东边日出西边雨:美国读书纪实》的美国华裔女孩高歌,将她数年来关于耶鲁求学和欧洲游历的近五十篇文章,辑录成这本17万字的文集。
高歌在高中时与许多同龄孩子一样,把进入名牌大学作为奋斗目标,后来如愿被美国当年排名第一的长春藤名校耶鲁大学提前录取。进入大学后,她发现名牌大学的价值远比通常所理解的要深刻,名牌大学的生活也远比过去的想象要丰富。她在紧张攻读学业的同时,如饥似渴地感受这种深刻和丰富。高歌从事过十多种勤工俭学的工作:在耶鲁职业介绍中心当文秘,在交响乐团演出时给观众带位,给耶鲁儿童研究中心做调查员对中小学生进行性与毒品调查,还从事德语辅导,担任研究助理……在一个教育基金会工作数年,从英语教师升到教学总监,还考了执照,好好过了一把调酒师的瘾。
高歌还争取到奖学金,到德国进修数次,后又到德国波茨坦大学任教,抓住机会“盲流”了欧洲十几个国家,观察同属西方文明的美国与欧洲之间的异同,剖析美国与欧洲民众彼此的复杂观感。
高歌将这些经历记录下来,告诉读者:进入名校学习,并不意味着成才,而只是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人生也不应该只有“成才”这一个目标与内容。
  

第一辑 课内课外求求你,别上我的课!

美国许多名校遭到重视科研、却不把本科教育放在心上的抱怨,而耶鲁大学号称是长春藤名校中对本科生最友善的一个,给新生的资料上洋洋洒洒地夸耀: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只有一比七,75%的课都只有20个学生以下,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来和教授沟通,也让教授能给每个学生以“个人的帮助和注意”。
可是,进了耶鲁才发现,虽然资料上的数据十分美妙,这些小研究课并不是每个人都进得去的。因为每班人数有限额,比较受学生欢迎的课就总是人满为患。如果再碰上教这堂课的教授名气大些,竞争就相当激烈。这种情况,在人文科目的课上最为严重。在耶鲁每学期开学时的“买课周”――真的,就叫“买课”(shopping class),整整一个星期让学生到处自由听课,好决定是否适合自己――历史系、英语系或政治系有许多限定学生人数只能有十五六人的小研究课,竟有七八十人来报名。
这样的情景,我在耶鲁的四年中不知遇到过多少次:一间小小的教室,一张圆桌,旁边只有15个人的位置,都已经被捷足先登的学生占满,只留了一个座位给还没到的教授。其他学生密密麻麻地站在墙边,有的房间甚至满得站不下了,学生拥在门外踮着脚透过人群向门里窥探。尽管水泄不通,可是没有喧哗,学生有的和同伴们窃窃私语,有的默默地看这门课的提纲,也有的环视四周,估摸自己被选入这堂课的可能性。
然后,教授提着公文包匆匆从走廊那端疾走而来,看见这么多人在恭候,不禁倒抽一口冷气。
接下来,就该由教授来决定谁去谁留了。
在耶鲁,决定谁有资格上这堂课完全是这门课的教授的权利。可是这对教授们来说也是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面对着这几十张眼巴巴盯着自己的脸,该让谁喜悦谁失望呢?怎样在这几十个对自己来说可能完全陌生的学生中,选出十几个“最应该上这门课的学生”,而把其他人淘汰出局呢?
在耶鲁四年,我见到过教授们用形形色色的办法来做这个困难的决定。最常见的情况是这样的:教授先对这这一屋子学生简短地介绍一下该课的内容、读物、作业等等,并且渲染一下这堂课的难度很大,作业很多,要求很严,等等等等,希望能把某部分学生给自动“吓”走。介绍完毕,教授停顿一下,然后充满希望地说:“现在你们中间如果有人已经知道这堂课对你不合适,你们现在可以离去,我绝不会觉得你对我不敬。”
学生中一阵窃笑。有人真的收拾东西走了,可是大部分人还是岿然不动。堆积如山的阅读和必交的三四篇论文吓不倒我们,许多人已经身经百战了,不然怎么能成为耶鲁学生呢?于是剩下的人继续沉默地站着。教授这时一般会叹一口气,说:“这堂课的人数限制是16人,现在多出来至少25人。我下学期还会教这门课,另外,这学期我还在教另一门与这门课题目相关的大课,不限人数。你们中间可有人愿意去上那门大课?”
静了一会儿,也许又有几人离开,可是大课显然没有小研究课有吸引力,大多数人还是坚守原地。这时教授无奈地又开口说:“现在仍超额20人。我很抱歉,不愿让你们失望,但现在人数实在太多,绝对不行。现在我们按照年级和科目来淘汰人――请你们中间的三、四年级学生举起手来。”
大部分教授都会让高年级的同学们优先,因为考虑到他们快要毕业了,如果错过这个学期和这次机会,可能就再也上不了这门课了。而低年级的学生如果真有兴趣,来日方长,等到他们自己成为高年级学生之后,还有机会再申请。
当然,这个规定是有空子可钻的。一些在高中时就修过大学课程的学生们,在来耶鲁之前就积累了不少大学学分。耶鲁允许拥有足够学分的低年级学生们跳一到两学期的级,每年有相当一部分的耶鲁学生选择跳级。这些学生其实绝大部分并不打算缩短在耶鲁学习的时间(尽管耶鲁也允许那些学分修满的学生提前毕业),而只是想通过跳级而提前成为高年级学生,以得到选课上的优先权。我就是因为高中时修过六门大学课程,得以被允许跳两个学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耶鲁女生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