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世界大战史II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4mb。
书籍内容:

第一章 战争阴云战争乌云(1)

 第一章 战争乌云在攫取权力后,希特勒迅速重建德国的军事力量,目的是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复仇。希特勒坚信,德国不会再次站在失败者一边  慕尼黑的绥靖协定  1938年9月30日,在跟纳粹德国的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完成了紧张的外交谈判后,英国首相尼维尔・张伯伦从慕尼黑返回,那时,战争的乌云看起来正在欧洲集结。  张伯伦的要求已经和平地实现了,但英国公众太害怕谈判失败,以至于他们觉得防毒面具将会是生活中的必需品,生产线上整天都大量地生产出防毒面具。毒气攻击自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期间使用以来就是一种有效的武器,这个时候人们则害怕德国人的空袭。  针对德国炸弹会轰炸英国城镇的问题,人们准备了一套空袭预警系统,也制订了把孩子们从主要城镇转移到安全的乡村去的计划。50万男男女女,在一种轻蔑和害怕交织的心态下,志愿为ARP――空袭预防服务。那个时候醒目的广告用语是“炸弹会炸掉一切”,平民和军人也都相信这一点。这也是前首相斯坦利・鲍德温于1937年被张伯伦取代的原因。希特勒在纳粹著名的纽伦堡集会的中心。每年举行的集会是纳粹政治生活中的焦点。纳粹党的忠实追随者和普通德国人每年云集纽伦堡,以聆听他们元首精彩而催眠般的演讲   张伯伦没有对公众隐瞒危机感和紧张不安的情绪。在去慕尼黑之前,他在BBC广播电台发表讲话,对听众们说:“因为我们对其一无所知的遥远的国家间的争吵,而在我们土地上准备挖战壕和戴防毒面具,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不可思议和难以置信的事。” “我们对其一无所知”的人说的是捷克人,捷克共和国建立的时间只有20年,那是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它的敌人――德国在同一年被英法及其盟国打败之后建立的。发生争议的是苏台德问题,它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但希特勒宣称,那里主要居住的说德语的人正遭受迫害。  回国时,张伯伦慢慢地从他的飞机里走出来,他告诉等在赫斯顿机场的记者们,他跟希特勒的谈判取得了成功。他说,英国和德国同意“永远不再为敌”。首相宣称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和“光荣的和平”,它不仅属于英国也属于整个欧洲。  夜里,英国人的紧张情绪一扫而光。人们放下心来,欢喜若狂。张伯伦和希特勒的面谈把欧洲从一代人的时间内发生第二次大战的危机里拯救了出来。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肯定。一些下院议员就谴责慕尼黑协定是一个“向希特勒投降”的协定。法国总理,爱德华・达拉第,跟张伯伦一起参加了慕尼黑谈判,在回到巴黎时对狂热欢呼他的人群说道:“一群傻瓜!”这些怀疑者已经认识到慕尼黑协定背后的真相了。仅仅十年时间,希特勒就从一个无家可归的浪人变成了德国的最高领导人   事实上,一个像阿道夫・希特勒那样成功地成为德国最高领袖的人,乃是历史上曾有过的攫取权力最令人惊奇的一个事例。1889年,希特勒出生于奥地利的布劳一个下层农民家庭。在学校里,据说他是一个自大而懒惰的孩子,他不愿遵守传统和习俗。具有讽刺性的是,他在客栈里生活并做了几年临时工后,是一战期间的军旅生活给了他最重要的组织经验。希特勒喜爱战争,他因为勇敢而获得了两枚铁十字勋章;在德国最终于1918年被协约国打败后,他把为自己国家的失败而翻案当做一生的使命。   这以后,他成了一个政客,他把高深莫测的民族主义理论、对民主的诉求和对犹太人的仇恨、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混杂在一起。而在当时,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的《凡尔赛条约》,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等问题让很多德国人失业,穷困潦倒,人们对新的民主政府能解决国家的问题没有多少信心。  德国的政治生态因此迅速地走向激进暴力,希特勒的纳粹党对很多人来说是惟一的能挑战强大有力的共产党的组织。这种社会和政治的变化使希特勒脱颖而出,他那些看来疯狂的政治主张,现在也有了意识形态的基础。在纳粹党成为德国政治领域中的惟一大党后,1933年1月30日,上了年纪的兴登堡总统很不情愿地任命希特勒做德国首相。兴登堡也于1934年死去,希特勒利用一切机会打击他在德国境内实现独裁的反对派,并且开始在欧洲范围内扩大德国的霸权。  因为那些想看到真相的人已经看到了证据。在慕尼黑,希特勒的口气不是调和的,而是威胁的。他警告英国和法国,除非他们能让捷克斯洛伐克放弃苏台德地区给他的第三帝国,否则不可避免地会有另一场战争。他说,这是他的“在欧洲最后的领土要求”。那意味着三百万苏台德的捷克人会发现他们一夜之间在德国领土内生活,当然,作为回报,希特勒承诺保证剩余部分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他说,不会再有战争了。  捷克人大吃一惊。在别人分割他们年轻的国家时都没有人跟他们商量,他们准备打仗。有一百万之众的军队士气高昂,他们的士兵精良,他们自己在布尔诺的历史悠久的军工厂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现代武器,他们相信一旦纳粹进攻他们也可以指望得到英国和法国的援助。1942年,德国士兵在摩莱维亚的布尔诺处决捷克平民。在德国占领时期,三十多万捷克人死亡。但这一可怕的情境相对德国在入侵波兰和苏联后的作为又黯然失色,德国人在波兰和苏联屠杀了数以百万计的人   他们大错特错了。1938年,英国和法国宁愿安抚希特勒,满足他的要求,而捷克总统爱德华・伯纳斯只有听从的份儿。随后的事件证明,捷克斯洛伐克,作为第一个被纳粹吞并的民族,远不是希特勒所说的最后一个。  而那个时候,尼维尔・张伯伦正有着很高的声望。甚至当时的英国君主,乔治六世国王也认可了他的绥靖政策,即使有反对这一政策的下议院议员们的警告声音,国会仍兴奋地支持了首相。因为那时在敏感的问题上对希特勒让步是为了避免在欧洲发生广泛的冲突,英国对此类冲突还没有准备好,她既无能力也无意愿去打仗。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漫长而充满死亡的阴影仍强烈地影响着英国人,他们记忆里的大屠杀还鲜活生动。卷入另一场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英国的公众和媒体都站在张伯伦一边。《泰晤士报》带头向首相欢呼致意,它甚至走得如此之远,断言捷克斯洛伐克的被肢解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人类的贡献。上图:纳粹党集会:一个展示力量并宣布重要立法的集会,包括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图文世界大战史II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