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因评传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mb。
书籍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是解放以来全面评介刘因生平思想的第一部专著。刘因是与许衡、吴澄齐名的元代思想家。有《静修集》传世。但前人对刘因的论述较少,刘因为文又常过于简括,因此,对其思想的底蕴较难把握。本书以刘因的身世、时代环境和理学发展的情势为背景,以刘因的诗文为依据,对刘因的哲学、经学、史学、艺术等方面的思想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努力抉发其内涵,理出其脉络,揭示其实质,并给予客观扼要的评价。
  序本书传主刘因,字梦吉,号敬修,容城(今河北省容城县)人①,是生活在距今七百多年前的一位元代思想家。他一生的主要活动是教书,但却不同于只知传授章句的迂儒。他倾心理学,很有思想,著书立说,成为名重一时的理学家。他生活的元代初年是理学由偏安江南走向全国普及的时期。在当时,理学还是兴盛的,有生命力的。刘因以自己的教学和著述对于理学在北方的传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提出的一些见解博得了学界的好评,他的诗文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品格和风节更赢得了普遍的尊敬。正因为如此,他在当时颇具盛名,当朝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先后两次授给他官职。他死后,朝廷又对他进行过封赠。他的著述颇丰,流传下来的有《静修先生文集》二十八卷①、元、明、清三代一再翻刻。他的文章在元朝即被选入《元文类》,诗被编入《元诗选》,他的事迹广为流传,被列入《元朝名臣事略》,《元史》有《刘因传》,《宋元学案》有《静修学案》,将他与许衡、吴澄并称元代三大儒。②他的家乡容城更是对他尊仰备至,将他与明代的杨继盛、明清之际的孙奇逢(人称夏峰先生)并称"容城三贤",立祠建庙供奉,他们的著作也合编为《容城三贤集》刊行。最先给刘因作传的是他的再传弟子苏天爵(元代名士,官至吏部尚书)和另一位再传弟子杨俊民(元代名士,官至河东廉访金事)。苏氏撰有《静修先生墓表》,杨氏撰有《静修先生祠堂记》。《元史》本传内容多据此二文。元、明、清三代,对于刘因的评价总的说是较高的,但也有争论,以致刘因从把孔庙的问题多次被搁置,迟至清末宣统元年才被朝廷批准。光绪年间,《静修集》收入《畿辅丛书》。民国时期,该书又分别收入《四部丛刊》和《丛书集成》。
  解放以来,由于对元代思想一度较少研究,刘因之名也不大为人所知。
  近年来,情况有了变化,介绍和研讨元代思想的论著不断出现,如唐字元发表过一系列论文,侯外庐主编的《宋明理学史》、蒙培元著的《理学的演变--从朱喜到王夫之戴震》,对刘因都设专章论述;但关于刘因的专著尚属阙如。当前,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对于刘因这样一位在学术上有相当建树、名声曾耸动当时、思想又影响后世的人物,自然也希望有更多的了解。
  本书旨在真实地介绍刘因的事迹、品格和思想面貌,并加以必要的分析和评价,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刘因的生平看,他是个普通人,但从他的思想和贡献看,他又是个杰出的思想家。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与千千万万人民大众贴得很近;作为一个思想家,他又是卓然超群的。由于与民众贴得近,人民就容易理解他;由于卓立不群,人民就必然敬仰他。本书既是为这样一位学者作评传,便没有多少传奇的故事和波澜壮阔的情节,但传主那既平凡又有特色的一生,那深邃的思想,凝炼的诗文,也许能引起好学深思的读者的兴趣,打动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的心灵。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匡亚明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产生这一奇迹有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思维活动和对外交往以及抗击外来侵略过程中,逐渐创造、积累、发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是一种伟大、坚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历史留给我们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无价之宝。当然,和各国各种不同传统思想文化一样,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中,也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因而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不对;一知半解、信口开河或裹足不前、漠然置之,也不对。郑重而严肃的态度应该是对它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和弘扬这份瑰宝,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人类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就是在不断去粗取精、继往开来和改革创新过程中实现的。继往是为了开来,开来不能离开继往。民族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都是违背历史发展的辩证规律的。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新的继往开来迈向四化的关键时刻。继往就是继民族优秀传统之往,开来就是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来。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系统研究,实现去粗取精的要求,正是继往开来必须完成的紧迫任务。我认为这是中国各族人民,首先是文化界、学术界、理论界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但面对这一时间上长达五千年,内容上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的传统思想文化,将从何着手呢?毛泽东同志早在1938 年就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①这是很有远见而又切合实际的英明建议。从孔子到孙中山这两千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最丰富的时期,如果总结了这段历史,也就基本上总结了五千年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当然,基本不等于全部。孔子以前和孙中山以后的情况,可以另行研究。因此,我认为首先最好是在时间上从孔子开始到孙中山为止,方法上采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形式作为实现这一任务的开端。这就是从这段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和各个学科(包括文、史、哲、经、教、农、工、医、政治等等)有杰出成就的人物中,遂选二百余人作为传主(一般为一人一传,少数为二人或二人以上合传),通过对每个传主的评述,从各个侧面展现那些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中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活力和业绩,从而以微见著、由具体到一般地勾勒出这段历史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总体面貌,揭示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主要内涵,以利于开门见山、引人入胜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也为进一步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刘因评传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