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美国改革了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7mb。
书籍内容:
导言
导言
纪
80年代即将结束的时候,危机迫使美国政府和企业对各自的任
务和相互关系进行改革。危机的发生主要由于与外国的竞争。有的工业部门,
如钢铁和机器制造部门,事实上在萎缩。看来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进行
改革,以恢复经济竞争力;要么削减生产,但求守住摊摊。同前苏联的情况
一样,轮到美国改革了。不改革,不得了。事实上,别无出路。不改革,无
论经济、政治或社会,都会继续垮下去了。
改革的快慢,效果的好坏,全看政府和企业的领导人对正在于、必须干
的事理解的深度如何,改革势必会威胁到传统,会有这种思想倾向:何必多
此一举?如果治病,看来比害病还要难受,病人自然会讳病忌医啦。甚至改
革开始之后,还会否认在改,把改革看成一时脱离常轨的现象,而不是势在
必行的、不可逆转的根本性变化。在本书第二章里,我们会说到这种实例:
政府与企业在微电子工业领域上合作时,双方都犹豫不决,思想混乱。但是
一点一点地,上场的选手们看到了:原来认为只局限于半导体工业中的问题,
事实上要大得多,要政府采取果断行动去抢救牵涉到整个电子工业的“食物
链”(要有供应商提供制造芯片的设备;芯片制造出来了,又要有客户,如
高清晰度电视机厂商来购买)。有了这套“食物链”,半导体制造商才有了
靠山。政府要认准和维持这条“食物链”。除了政府,谁也做不到这一点。
但是由于现实威胁着政府与企业间的传统关系,改革一步三停,受到矛盾心
理的阻碍,改革也为疏忽大意所曲解。
进行有效的改革,要有三项必备条件:
第一,政府和企业领导人必须了解,政府的政策极大地影响着企业在世
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政策的确是举足轻重。
第二,必须了解政府的政策是从国家的体制产生的;各国的政策大不相
同,有些国家的政策,其竞争力大于其他一些国家。为了增强竞争力而进行
的改革威胁着美国旧的体制。向新体制转轨要求对利害攸关的问题有全面了
解。看不到转轨带有体制性质,改革就不会成功。
第三,必须十分重视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处理不好,企业和政府
的战略都会告吹。
政府政策的作用
走出第一步,看似容易,其实很难。在美国,可能还在别的国家如英国,
传统的理论是: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上的竞争地位的是企业与企业间竞
争的结果。根据这个理论,有的企业固然可以从本国相对的优势中获利,但
是如果市场开放,政府不加干涉,那么,所有企业统统都会得到好处。政府
可以充当“裁判员”,时不时吹吹“哨子”,但是政府不是“教练”,更不
是“运动员”。
是“运动员”。
1974~1976年之间,美国、欧洲共同体和日本的钢产量下降
1.22亿公
吨,其半数是美国减产造成的。结果,到了
80年代初,美国成了钢的净进口
国,欧洲和日本却自给有余,仍旧是净出口国。不管是否适宜,美国这种减
产后果是痛苦的。28家公司申请破产。1980~1987年间裁员
60%,20多万
份高薪职位没有了。仅从
1982~1985年,钢铁业损失了
120亿美元。可是,
到了
1987年,经过淘汰留下来的炼钢厂恢复了竞争能力,成本比
1982年降
低了
31%。
为什么美国比欧洲和日本减产多?政府政策是主要原因。例如
1975~
1985年间,欧洲政府为使炼钢轧钢能力现代化补贴了
448亿美元,过去
5年
(1980~1983)中补贴了
350亿美元。正如艾伦・沃尔夫说的:“欧洲政府
想找到一条市场不愿提供的出路,具体说就是更大的炼钢能力。”美国政府
对其他政府的战略所起的作用视而不见。在钢铁工业的逼迫下,美国政府便
设法去惩罚欧洲人,埋怨他们在耍花招。为了求得问题的解决,欧洲人同意
象其他国家已经做的那样,“自愿”限制对美国钢的出口,给美国人留下一
部分美国市场。
戴维・科利斯所作的工业比较研究表明,政府的政策同样在机床制造工
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既影响到机床制造业的结构和产品,也影响到成本、
技术和水平。结果是惊人的:从
1955~1985年,美国的机床生产量从全世界
的
40.4%降到
11.7%,日本从
0.6%上升到
24%,德国持平,为
14%,
英国从
8.7%降到
3.3%。日本政府采用了一整套的政策――贸易、投资、
补贴、研究与开发、税收的刺激、低息贷款等等――鼓励机床制造业进行合
作、制定统一的标准、制造的机器从简单趋于复杂、先在国内,然后在世界
取得市场份额。美国则反其道而行之,到
1970年为止,国防部在机器制造业
上已投资
15亿美元,鼓励制造昂贵的尖端机器,这些机器用来造喷气式战斗
机倒很不错,但却毫无商业价值。这样就延误了广大市场所需的低价数控机
床的投产,而反垄断政策又阻碍了工业合作,从而使得美国机床制造的资本
费用为日本的一倍。
近数十年来,美国政府不断地设法保护处境危险的工业――如纺织业、
服装业、鞋袜业、电视机制造业等,或采用和制钢工业类似的办法,迫使外
国竞争对手自愿限制对美出口;或与外国政府谈判达成分配对美销售份额安
排的协议。戴维・B・约菲把美国采取的这些保护主义政策形式称为短期的、
目标具体明确的特殊对策,用来替某些走下坡路的国内行业招架咄咄逼人的
外国竞争者。说来可笑,这些政策竟一成不变地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来执行,
美其名曰临时措施,是正常准则的一些例外,据说是为了避免采取更加露骨
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云云。但是正如约菲所指出的那样,这些治标不治本的
政策在所有方面都失败了。结果在国内,保护了缺乏竞争能力的现状,在国
外,扶植起更加强大的竞争能力,迫使外国的出口商提高技术、增加品种、
钻美国进口限制的空子,往往寻找到赚大钱的机会。这些后果的起因是美国
拒绝从长期、整体规划的角度出发,不把贸易政策当作“积极的产业结构调
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所及,衰退的工业得到的只是实际价值不大的保
护,而新兴工业却遭到忽视,或在不相协调,甚至彼此矛盾的政策压力下举
步维艰。
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云云。但是正如约菲所指出的那样,这些治标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轮到美国改革了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