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国际特工》作者:张晓宏 许文龙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9mb。
书籍内容:

【内容提要】
本书以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情报组织――共产国际情报组织在中国的活动踪迹为轴线,以恢弘凝重的纪实笔触,全景再现了国际情报战士为保卫红色苏联,支援中国抗战,同日本法西斯及中国反动势力进行了一次次惊心动魄而又鲜为人知的秘密交锋。
本书所介绍的“国际特工”,并非指的是国际上那些职业间谍或神秘的冒险家,而是指20世纪上半叶,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了战略利益派遣到世界各地的情报人员。因这些情报人员大多以共产国际的情报组织成员身份为掩护,所以称做国际特工。可以说这个情报组织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当时苏联两个最大的情报机构“克格勃”和”格柏乌”的幕后操纵。“格柏乌”(GRU)是苏军总参谋部情报部的简称。与偏重于谍报活动的“克格勃” 不同,这是一个完全隶属于军方管制的情报机构,它的首脑全部是从秘密警察的高级官员中选派。“格柏乌”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苏联所有情报机构中最机密的一个”。整个“二战”期间,“格柏乌”在全世界建立了几个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也被情报界视为样板的著名情报网,如欧洲的“红色乐队”情报网、亚洲日本的“拉姆扎小组”、中国的“满洲情报组”等等。在这些英雄的群体中,涌现出许多光辉的名字。
前言
  本书是一部凝重的历史题材纪实文学作品。它涉及的范围广、事件多;内容新颖,史料翔实;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情报战,是军事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像许多事情一样,谍报史在中国也是极其久远。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记载的女间谍,也是个色情间谍,就是中国的女艾。古代大政治家伊尹也可称得上是个大间谍。((孙子兵法》中专列《用间》一篇,战国时信陵君也是搞情报的高手。古代中国在情报战的理论和实践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也许是不屑于也没有多看外面的世界,古代中国在对外情报战中下的功夫远远不够。不仅害人之心不多,连防人之心也大大缺乏。在对越南、倭寇、沙俄的战争中屡吃大亏。在后来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等对外战争和国际交往中,清政府在情报战上更是一塌糊涂。之后,随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情报战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到建国前,国内以国共两党为主,对外以对日为主,在秘密战线上展开了一次次激烈的交锋。这其中,有一支鲜为人知的力量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本书即以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情报组织――共产国际情报组织在中国的活动踪迹为轴线,再现了国际情报战士为保卫红色苏联,支援中国抗战,同日本法西斯及其中国的反动势力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秘密战争。
  关于共产国际中国情报组织的活动,迄今为止仍鲜为人知。本书对共产国际情报组织在中国的活动,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红色国际特工的光辉群像。 提到共产国际情报组织,不能不首先介绍一下格柏乌的发展历史。
  格柏乌(GRU),是苏军总参谋部情报部的简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年,即1918年,苏联红军干6月份绢建了东方战线,下辖5个集团军。同一天,东方战线建立第一个登记部,统管情报工作;随后组成的新的战线也都组建了自己的“登记部”和情报网。然而此时苏联已经有了名为“契卡” 的情报机构,也就是后来的克格勃。契卡也有自己的情报网,于是免不了时常与军队的“登记部”发生冲突。到了1918年底,各个战线的“登记部”都开始正常运转,但是唯独红军总参谋部没有自己的情报机构,于是在10月21日,列宁签署命令,成立“共和国野战参谋登记处”。这是在俄国各红军部队已建的军事情报机构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统领全军的军事情报最高领导机关,也就是“格柏乌”的前身。“登记处”成立后,从契卡派去一个名叫阿拉诺夫的人去任部长,他在名义上仍然保留着契卡成员的头衔。从这时开始,便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军队情报部门的首脑必须从秘密警察的高级官员中选派。两年后,列宁在错误的情报指引下指挥苏军进攻波兰,战斗失利。痛定思痛,列宁决定整顿情报工作,扬・卡尔洛维奇・别尔津走马上任,成为“登记处”的新领导人。不久,别尔津对“登记处”进行了改组,组建了情报局,以代替“登记处”。后来这个机构一度被称为红军参谋本部第二局,最后定名为总参谋部情报部,即“格柏乌”。
  1937一1938年间,苏联发生了著名的大清洗运动,包括别尔津在内的大批红军情报部门人员被残酷“清洗”,整个格柏乌几乎陷于瘫痪状态。次年,苏联红军进攻芬兰,因情报跟不上被重创。幸运的是,在这场动乱中大批在国外工作的格柏乌人员得以幸存,这为即将到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打下了牢固的情报基础。
  “二战”爆发后,军事情报工作重新得到克里姆林宫的重视,1940年6 月,菲利普・戈利科夫被任命为总参情报部部长。在他的领导下,格柏乌很快又高效运转起来,大量有价值的情报从全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传送到莫斯科格柏乌总部。斯大林亲自委派菲利普・戈利科夫前往欧洲和美国,疏通各种有利于苏联的情报通道,很快,格柏乌便在全球建立了卓有成效的情报网络。其中在欧洲主要是搜集各种军事情报,以利于展开军事行动;在美国则主要是搜集军工科学方面的信息,这些情报后来对苏联的国防工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帮 助作用。
  整个“二战”期间,格柏乌利用共产国际的关系,在全世界建立了几个被情报界视为样板、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情报网,如:由波兰共产党员雷贝,多姆于1939―1942年在欧洲建立的“红色管弦乐队”秘密电台网,德国共产党员理查德・佐尔格于1933~1941年在日本东京建立的“拉姆扎”情报小组,中国共产党员杨奠坤、张逸仙等于1932年一1940年在中国建立的“满洲情报组”,日籍苏共党员武田义雄于1937一1943年在中国南京、上海建立的“梅杰姆”小组……还有设在中立国瑞士的“拉多”情报网、美国的阿姆托格公司等。 在这些英雄的群体里,涌现出许多光辉的名字:波兰共产党员雷贝・多姆,德国共产党员理查德・佐尔格,中国共产党员杨奠坤、张逸仙,日籍苏共党员武田义雄,等等。另外,还有一批超级特工在孤军奋战,如在纳粹德国保安局战斗了十个春秋、号称“千面人”的苏军情报员阿贝尔,号称“超级女谍”、在欧洲建立卓越功勋的德国共产党员乌尔苏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红色国际特工》作者:张晓宏 许文龙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