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达传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6mb。
书籍内容:

目录
第一章 陈伯达之死
第二章 服刑18年
第三章 秦城监狱
第四章 最高法庭被告席
第五章 假释陈伯达
第六章 照料父亲
第七章 访问陈家
第八章 周扬关心陈伯达
第九章 “幕后新闻”
第十章 长子自杀
第十一章 起草人民公社“六十条”
第十二章 批判“现代修正主义”
第十三章 毛泽东口授“二十三条”
第十四章 “电子中心论”
第十五章 毛泽东召见五“秀才”
第十六章 与江青互相利用
第十七章 炮制《纪要》
第十八章 起草《五一六通知》
第十九章 “中央文革”组阁毛泽东亲自提名
第二十章 田家英之死
第二十一章 接管《人民日报》
第二十二章 “欢呼”聂元梓的大字报
第二十三章 在毛、刘对峙的日子里
第二十四章 点火于北大
第二十五章 掀起反工作组浪潮
第二十六章 跃为第五号人物
第二十七章 主笔“十六条”
第二十八章 暗伏危机
第二十九章 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第三十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激烈斗争
第三十一章 批判“血统论”
第三十二章 冲击国防部
第三十三章 安亭事件
第三十四章 迁出中南海
第三十五章 接管陆定一专案
第三十六章 清除异己
第三十七章 打倒陶铸
第三十八章 阎红彦之死
第三十九章 支持上海“一月革命”
第四十章 阻拦调查康生
第四十一章 鼓吹“公社”
第四十二章 与江青的尖锐冲突
第四十三章 自杀风波
第四十四章 叶剑英、徐向前拍案质问
第四十五章 垮台边缘
第四十六章 转折点
第四十七章 反击“二月逆流”
第四十八章 “乘胜追击”
第四十九章 《伟大的历史文件》
第五十章 批斗刘、邓、陶
第五十一章 “七・二○事件”
第五十二章 “揪军内一小撮”
第五十三章 端出“王、关、林”
第五十四章 “批判极左思潮”
第五十五章 总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
第五十六章 制造冀东大冤案
第五十七章 戚本禹垮台
第五十八章 “大树特树”风波
第五十九章 “武装冲击”钓鱼台
第六十章 掀起抓“小爬虫”“变色龙”运动
第六十一章 “第三次家庭破裂”
第六十二章 “热线”联系林彪
第六十三章 “中共中央非常委员会”案件
第六十四章 起草“九大”政治报告
第六十五章 保住第四把交椅
第六十六章 毛家湾的座上客
第六十七章 “天才”之争
第六十八章 国家主席之争
第六十九章 兵败庐山
第一章 陈伯达之死
  凡是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陈伯达的“大名”。虽然他一再逊称自己是“小小老百姓”,当年却是仅次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的“第四号人物”,是“中央文革”的组长,号称:“理论家”、“中共一枝笔”、“中国舆论总管”。

  本书是关于陈伯达的长篇传记。

  陈伯达在接受本书作者的独家采访时,回顾一生,不胜感慨:

  我是一个犯了大罪的人,在“文化大革命”中,我愚蠢至极,负罪很多,“文化大革命”是一个疯狂的年代,那时候我是一个发疯的人。

  我的一生是一个悲剧,我是一个悲剧人物,希望人们从我的悲剧中吸取教训。年已久远,我又衰老,老年人的记忆不好,而且又常常容易自己护短。如果说我的回忆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史料,我就慢慢谈一些。不过,我要再三说明,人的记忆往往不可靠。你要把我的回忆跟别人的回忆加以核对,特别是要跟当时的记录、文章、档案核对。我的记忆如有欠实之处,请以当时的文字记载为准。

  我是一个罪人。我的回忆,只是一个罪人的回忆。

  古人云:“能补过者,君子也。”但我不过是一个不足齿数的小小的“小人”之辈,我仍愿永远地批评自己,以求能够稍稍弥补我的罪过……

  ※        ※         ※

  1989年9月17日傍晚开始,北京骤降暴雨,竟整整下了一夜。翌日,气温剧降。

  9月20日中午,在北京远郊一幢六层楼房的最顶层,85岁的陈伯达正在吃饭。他的儿媳小张当时在场:“父亲突然头一歪,碰到墙上,食物吐出……”

  儿媳赶紧敲响隔壁老萧的门。老萧马上拨电话到某医院。20分钟之内,医生就赶到了。可是,陈伯达的心脏已停止跳动,抢救无效。经医生诊断,陈伯达因天气骤凉,死于心肌梗塞。

  陈伯达死前和他的儿子陈晓农、儿媳小张以及小孙子生活在一起。突然发病之际,陈晓农却不在家,而在北京驶往河北石家庄的列车上―――去看望他的母亲余文菲。余文菲是陈伯达的第二个妻子,已经离婚多年。陈晓农是陈伯达和余文菲所生的孩子。

  据陈晓农事后告诉笔者:

  “前几年父亲住院已检查出患有老年性冠心病,但因他心电图一向较好,又从未有过明显的心绞痛,仅是超声波检查有冠状动脉硬化,所以医生和我们都缺乏足够的重视。9月20日那天,北京天气很冷,早上刚下过雨。我9时多临走时,看父亲睡得正香,不忍叫醒他,给他加了条毯子,又把毛裤放到床前椅上。我爱人说父亲起来后,说天冷。现在想来,天气骤冷易使血管收缩,老人血管已脆,经受不住,这可能是发生心肌梗塞的原因……”

  当天下午,陈伯达所在单位负责人徐主任等赶来,和陈伯达的亲属商议处理后事。亲属明确表示:“听从组织意见,而且父亲生前也一再说过,他去世后一切从简。”

  根据领导意见,陈伯达以他原名陈建相,送往北京八宝山火化。

  尽管八宝山不知举行过多少回遗体告别仪式,但是陈伯达的遗体告别仪式与众不同:没有讣告,没有悼词。前来与他作最后诀别的,都是闻讯而来,没有接到任何正式的、以组织名义发出的通知。

  9月28日上午10时20分,陈伯达的遗体出现在八宝山第一告别室。这些年来他总是躲着照相机的镜头,连家中都找不到他现成的遗像。陈晓农记起去年冬天一位朋友为他拍过一次照片,赶紧请摄影者找出底片放大,才算有了一张遗像。

  在哀乐声中,40多人向他的遗体投注了最后一瞥。这些人有的是陈伯达的亲戚,有的是他的老朋友,有的是他的老秘书,有的是他的旧部下,有的是他的学生。陈伯达的遗体旁,放着许多花圈。花圈上写着:“陈建相先生千古”。由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陈伯达传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