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忠老汉的儿女们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3mb。
书籍内容:

余忠老汉的儿女们
贺享雍/著

楔子
第一部
第01节第02节第03节第04节第05节
第06节第07节第08节第09节第10节
第11节第12节第13节第14节第15节
第16节第17节第18节第19节第20节
第21节第22节第23节第24节第25节
第26节第27节第28节第29节第30节
第31节第32节第33节第34节第35节
第36节第37节第38节第39节第40节
第41节第42节第43节第44节第45节
第二部
第01节第02节第03节第04节第05节
第06节第07节第08节第09节第10节
第11节第12节第13节第14节第15节
第16节第17节第18节第19节第20节
第21节第22节第23节第24节第25节
第26节第27节第28节第29节第30节
第31节第32节第33节第34节第35节
第36节

 

 

苍凉悲歌 警世力作

――评贺享雍长篇小说《余忠老汉的儿女们》

吴野

城市里,霓虹耀彩,车水马龙,既有灯红酒绿,轻歌曼舞,又还流淌着说不完
道不尽的恩怨情仇。文学,你还记得作为民族根基的农村、农民吗?
不用说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以农立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就是截至今天,
在二十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绝大部分中国人仍然生活在农村中,仍然依靠一方方
黄土维系着自己和全家的生活。可以说,不了解农民,不理解农村,就谈不到理解
中国;不了解农民的心路历程,也就说不上对民族精神史的了解。农村,这个现在
往往被人以戏谑的口吻提起的“广阔天地”,曾经使一代又一代中国作家深深地透
视了民族的心灵,透彻地摸准了民族的脉跳。像孕育万物一样,中华的黄土地曾让
多少作家和农民的命运留下了动人的记载。
确实,从“五四”发轫的中国新文学,来自有着热切关注中国农民命运的传统,
对于以农业立国,百分之八九十的国民都生活在农村的中国来说,这似乎是不需要
特别的解释的。鲁迅的《祝福》、《闰土》等名篇,从新文学迈出的第一步起,就
把关注农民命运、探索农民生存状况的创作定在了相当高的水准上。建国前后的一
段时间里,丁玲、赵树理、周立波、柳青等一大批作家,也始终用炽热的目光观察
着那个时代的农民的人生历程,在文学画廊里树起了一批批足以折射民族艰难跋涉
的历史进程的农民形象。八十年代后期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文学自身感受到了转
型期社会的巨大压力,手忙脚乱地寻求着自己的生存之路,多种多样的社会文化消
费方式,又毫不留情地让文学曾经拥有的读者减少到让人难堪的程度。在这种社会
文化背景下,有的作家开始冷落了读者,尤其是冷落了为数众多的农村读者。有的
作家试图把作品“还原成纯粹的私人记录”,有的则宣称出现在自己笔下的只是
“个人的一个梦”。
当然,在文学乃至影视作品里,农民和农村生活仍然时时出现。但是,不难发
现,在许多情况下,那往往是用了城里人的眼光,城里人的心理,来进行描述的。
它们提供给读者、观众的,要么是荒山野岭里的古风旧俗,野味十足的男女恋情,
要么是在现代城市文明面前手足无措的洋相,就像前些年电视台春节晚会中出现的
农民一样,总是靠土得掉渣的语言、动作,引起观众的哗然大笑。说白了,就是
“大观园里人”看刘姥姥的心情。
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我们读到了贺享雍五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余忠老汉的儿
女们》。
像书名一样,在这部作品里,你将寻不到开心,更得不到城里人对乡下的优越
感。它能带给你的将会是你想象不到的沉重,想象不到的苍凉。一股气憋得你心里
胀痛,憋得你想推开窗户大声呼号。
在这部作品里,作者不是从男欢女爱、恩怨情仇的视角去展开他对农村生活的
描绘。他选择了这样一种十分沉重的宏大视角:从农民现实的生存境况中,从勤巴
苦做的农民的真实感受中,去思考、去发现关乎民族兴衰、关乎国家命运的时代大
课题。在整部作品中充满了浓郁的忧患意识,因此,我们不必求全责备地要他面面
俱到地去表现经济振兴、莺歌燕舞的一面,也可以设想在接触如此沉重的话题时,
他不是也不可能是完全没有任何顾忌地畅所欲言,但他毕竟笔酣墨饱地写出了当今
农民生存的艰难,振聋发聩地为农民大声地鼓与呼!不用说这本身就是值得重视的
“警世之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说,它成功地从一个侧面,画出了我们这个古老
民族在经济腾飞的起点上,所经历着的挣扎与阵痛是何等的惨烈。为了这个转变,
农民承担何等沉重的负载,以及在这种颇有些悲壮意味的冲突中,新一代农民又如
何从中崛起。就艺术描绘而言,尽管她还稍嫌粗糙了一点,但她毕竟是一部难得的
凝重、大气的作品。转型期社会将要留给后人的,不应当只是轻歌曼舞、恩怨情仇
一类轻飘飘的东西,历史将会淘汰它们,沉淀下来的只会是凝重与深沉。

贺享雍把笔尖对准了一个“种田大户”。这是县乡各级领导树立的标兵,是在
报纸、广播上经常受到表扬的先进典型,是远近闻名、令人羡慕的“富裕户”。可
是,随着画面拉开,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一幕幕令人心里倍感“苍凉”的戏剧,
在一家之主余忠老汉身上,几乎集中了作为中国农民个性特色的忠厚诚朴、谦忍待
人,像牛一样的节俭勤劳,像牛一样地逆来顺受。可是,这种忍让厚道却似乎正好
成了欺侮、掠夺的天然落点。卖了一万七千多斤“合同定购粮”,七扣八扣,到手
的竟然仅仅二百多块钱。各种税费按田摊派,种得越多,摊得越多,连农民见也没
见过的什么“程控电话”的建设费用也不由分说地强加在他们头上。真像他的小儿
子文义算的账:一亩水稻就要摊上一百五十多元,剩下的不过五十多元,而且农民
自己所投入的劳动力还没有计入成本。现实摆在种田人面前的道路也实在过于险峻
了。所以,余忠老汉就身不由己地陷进了“种得越多,负担越重,就不得不尽量地
多种”的看不到尽头的迷宫漩涡中了。农民这个历来对土地有着斩不断的深情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余忠老汉的儿女们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