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遍红楼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9mb。
书籍内容:

卷一 梦里梦外
此书系自愧而成不过实录其事
通灵宝玉:一块被幻化的顽石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
贾宝玉:前身是一块“美石”娶妻当如薛宝钗
智而通则悟娇养太过,竞酿成个盗跖习性
难得糊涂有此一说
宁荣二公的嘱托与祭宗祠茶道始于寺院
实非别书之可比仕途钻剌要精工
《红楼梦》中的一桩难解之谜皎日一照,则当误人
尤氏心内有什么“病”?误把贾芸当奸兄
看着明白人,倒都是些呆子!“齐全”在一双小脚上
一支《寄生草》,填的真妙《梦》中“老货”有男女
一日倘或乐极生悲惟智无涯
裙钗一二可齐家人名,还是人物
万不可奢华过费“宝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敏探春“兴利除弊”多君佳句清人骨
三人成众,众志成城尘梦更数几是非
题《红楼梦》诗始于脂评

卷二 文本心解
来之大智,离之天真金钗十二人何处
偶然题作木居士风情月貌败家根
玉钗重合两无缘千里东风一梦遥
相映生辉骂尽前朝不是罪
史湘云的扮相酒后口出多真言
新雨不来旧雨来惟有娇杏自侥幸
冷雨敲窗被未温银河双星遥相望
燃暖香满室如春狠毒有如乌眼鸡
焚稿事难闻花魂自比诗魂好
泪干春尽花憔悴凤尾森森半巳舒
名不可尽,春月尤妙昏惨惨似灯将灭
泪痕点点寄相思姓名中多寓褒贬
香气袭人醉寻根究底终存疑
探春读过《孟子》无为有处有还无
猫不拿耗子倒咬鸡错改一字意不同
“擒王”者必胜“王”一筹一字一句见精神
“看过会”的热闹青山掩幛碧纱厨
惊破红楼梦里心世家大族蓄优伶

卷三 家世搜奇
冷香萦遍红桥梦纳兰小字几曾知
绣虎才华,司空清誉绣虎当年此授经
自多新裁,自多妙泳楝亭佳梦已难寻
词学之良工,倚声之宗匠文采风流自有源
名出《北史》实有典画石诗化楝亭诗
书带小同开叶细家业凋零自有因
为伊消得人憔悴家散人亡各奔腾
最难解处是萦牵立此存照待商量
梦境犹自耿耿心 

卷四 校勘纠谬
一逗生百态爷“说”了才能“回”
草书误认一个近水,一个喜玉
怎么“驳老太太的回”抄漏了一个字
“梯己花”是什么“花”?一只手拍不响
都因为头上长了“草”迟暮仍惭句读师
让人怎么“握”着脸 

卷五 题咏撷英
遗才谁识补天人踏遍“红楼”觅菊香
痴情幽怨满天涯娲皇难补离恨天
可笑世人空说“梦”梦幻情尘谁解悟
多少红楼梦未醒春到红楼燕双飞
堪叹才高人不赏留得诗稿无弱词
几人参透此中禅多情种子怜顽石
七宝楼台忆旧事 

卷六 红边拾翠
《红楼梦》与北京话匡鼎说诗能解颐
双松并茂祝瑶峰狂沙吹尽始见金
傲骨凌霜伴高贤疏影寒香入梦来
惭愧天涯作客人闲情偶记“扫红”忙
芳情重奉一枝春错将《真梦》当《春梦》
千载传闻每异辞梦里梦外大观园
孤艳不争团扇宠 

卷七 朝花夕拾
芳卿家住芙蓉城觅得佳句寄情思
新妇并非皆新娶劝君莫学真事隐
可恨同时不相识续得红楼惜未传
玉立峨峨背不驼狗尾续貂也须论
追踪觅画话真伪姹紫嫣红说红楼
究根求源终虚话妙笔集艳有芳芬
寻求全不费功夫石床花梦人同艳

卷八 东邻来风
东邻自有爱红人丹青彩画为谁作
书翰件件红楼情喜逢雅集有短章
红楼隔海有知音相思遥指海云黄
扶桑谈红榴遗稿海客琴樽结墨缘
海客琴樽两无缘 

卷九 版本珍闻
跋舒元炜序本《红楼梦》旧时真本轶闻多
书山深处藏佳本抛砖引玉待高贤
白下又见“红楼梦”开卷有益话不虚

作者简介
胡文彬,祖籍山东黄县(今龙口市),1939年10月生于辽宁省盖平县九区瓦盆窑村(今归大石桥市黄土岭乡)。1956
年随父母从农村进入城市,中学毕业后于1961年入吉林大学历史系读书,1966年毕业。1968年入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辑工
作20年,1987年2 月转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后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平生酷爱《红楼梦》,沉酣一梦,久而不觉,痴而
不悟。近年著有《冷眼看红楼》、《红楼梦人物谈》、《(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数种。而今步入古稀之年,仍然
以书为伴,聊遣愚衷。现任《红楼梦学刊》常务编委,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研究员。

内容简介
本书是知名红学大家胡文彬先生遍读红楼,沉酣一梦的沧海遗珠之作,共分十四卷,170 余篇。既有妙趣横生的典故溯源,亦有严谨细正的
校勘纠谬,梦里梦外,深入浅出,以小见大,浑然天成。字句皆有出处,嬉笑全成文章,令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渊博的知
识和敏捷的才思。尤其在红学喧嚣尘上、各路诸侯纷纷来分一杯羹的今天,这样一部细致、严密而又引人入胜的红学著
作,继承并展现着一切真正做学问者应有的务实、严谨、有理有据的优秀品德,当成为一代红学研究的典范。

卷首
絮语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其永恒的魅力举世公认。令人困惑的是,二百年后的今日,这部伟大
作品却被某些人视为中国谜语大全,视为可以任由宰割的羔羊,使《红楼梦》失去了血肉,成了一堆没有尊严的骷髅。
这是中国学术的悲哀,也是民族尊严的悲哀!在面对嘈杂喧嚣的“红学”热的时刻,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有责任感的《
红楼梦》的读者不能不叩问:《红楼梦》究竟有没有自己的审美价值?红学是学术研究还是玩杂耍?进而叩问:我们的
学人究竟要向那些渴求知识的大众们普及什么样的“知识”――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还是毒素超标的瓜果梨桃。这
既不是什么危言耸听,更不是有意去苛责某些“名家”,而是现实逼迫人们必须冷静地去思考,从高分贝的喧嚣中警醒,
细心地去辨识那些“食品”的优劣与真伪。这种“制造”出来的“学术公共空间”让人们望而生畏,进而生厌!我生性
愚拙,智商一般。但我记得哲人说过:“大道无术,克世在诚。”做人做事,都应该如此,惟此才能对得起那个大写的
“人”字。数十年来,我作为一个《红楼梦》的热心读者,悉心阅读这部人生的科教书。它使我认识了几千年宗法制度
下的中国历史,同时透过那诗情画意般的“镜子”看到了人生的艰难与辛酸,也看到了一个人的脆弱与无奈。逃离固然
是一种选择,但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正因如此,我爱《红楼梦》,也记下我每一次阅读时的心灵感光。然而,我并不
敢大言不惭地说自己真正读懂了《红楼梦》,更不敢去枉担那个被一些人羡慕的“红学家”的虚名。我永远是《红楼梦
》的一个忠实的读者!我喜欢读短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读遍红楼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