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宇宙全书第三部分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mb。
书籍内容:

  万维宇宙全书第三部分 第十一章 宇宙漂移论上
  第十一章 宇宙漂移论
  仙界一日内,人间千岁穷。观棋未偏局,万物皆为空。
  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唯余石桥在,忧自凌丹虹。
  ――孟郊
  一、光速悖论
  时间相对曾经被认为是神话,结果科学的发展证实了古人的观念。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光速是个常数,光速与光源运动无关,即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在各个方向都是相同的,与光源的运动无关。
  根据这个假设,推论光子的静止质量是零,运动质量为m=hν/c2。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时间变的越来越慢,并且推论任何有质量的物体运动速度不能超过光速,因为超过光速就会出现时间倒流。根据质能公式,任何有质量的物体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无穷大,进一步加速需要的能量也趋于无穷大,所以没有办法增加其速度。
  相对论已经取得系列证实,但这理论仍是公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光速为什么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为什么正好是30万公里/秒,而不是60万公里/秒?宇宙为什么要将最大的速度给光子而不是给人呢?是谁制订了这个规则?
  光子静止质量为零是理论的推论,谁见过静止的光子,不但是光子,宇宙中有哪个物体是绝对静止的呢?
  根据量子理论测不准原理,不能同时确定两个量:如果光子是静止的,那么说明空间就确定了,就不可能再确定质量,更不可能质量为零;如果光子的质量为零,那么就不可能再确定空间是静止的,所以光速静止质量为零是违反量子理论的基础,又如何成为量子理论一部分呢?
  如果解释光速悖论?
  二、狭义相对
  1.绝对时空
  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概念源于古希腊思想,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牛顿等许多人构想过一种参考框架,一种绝对静止的状态,它类似于一个巨大的、延伸到整个宇宙的网络。
  相对于这个框架或状态,一切物体的运动就可以在实验上和理论上与它比较。例如一个在火车上走动的乘客,如果以火车为参照系,他的速度可能每小时几公里,如果以静止的铁轨为参照系,他的速度可能每小时200公里。那么研究物体的速度应该依据什么参照系为最基准的呢?
  牛顿认为宇宙中存在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绝对时间是存在于物质之外均匀流逝,与空间没有任何关系。具体的时间计量单位,如秒、分等只是相对的时间。绝对空间也是与物质无关,是均匀、恒定不动,且能容纳物体及其运动的大容器。具体的空间计量,如长度或容积的米、公里、光年、秒差距等或其立方则是相对空间。
  牛顿认为绝对空间应与太阳系的中心重合,后来有人进一步认为应该用所谓固定恒星的参照系,作为绝对空间的框架。
  从逻辑上讲,牛顿力学存在问题。
  首先宇宙中能看到的任何物体都在运动,那么绝对空间的中心就是在不断地运动,既然是运动的中心那么就不是牛顿希望出现的那个不变的空间中心。用所谓恒星系来代替太阳系的中心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恒星之间也在变动,只是因为它们距离我们很远,不容易观察而已。
  其次牛顿定律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即两列火车对面开来,速度都是100公里/小时,在匀速运动时,大家都感到自己没有动,是对方的火车处于200公里/小时运动,这与我们处于静止状态,看到一列火车以200公里/小时运动是一样的。那么如果存在绝对空间,我们对这两种情况感觉不一样才对,可现在是一样的,说明并没有绝对空间,至少证明绝对空间与意识感觉到的运动性质是有区别的。
  因为宇宙中没有特殊的网格,也没有一个像图表中的原点那样,可以被唯一地指出来,所以在所有的参照系中,牛顿定律描绘的是相同的物理现象。在数学上,可以通过伽利略变换的方法来解决相对运动的转换。
  绝对空间尽管逻辑上站不住脚,但绝对空间的观念对于19世纪的物理学家是太根深蒂固了,于是他们设想,宇宙中存在以太,以太是宇宙的属性,就像地图上的经纬一样。任何距离的测量,都可以相对于以太作出。以太弥漫于整个绝对空间中,电磁波就是在这云雾状的以太中的扰动。
  1887年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没有检测到“以太风”的存在,各种弥补以太假说开始出现:牵引假说、完全带动说、附面层牵引说、发射假说等,结果,一个个的假说都被证明不能成立。
  与此同时,洛伦兹假定,原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电磁力,原子就分布在其他原子对它的电磁作用的平衡位置上面,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计算出粒子周围的电磁场,洛伦兹电子理论推论到一系列的惊人的结论:
  长度缩短:当粒子以速度u相对于以太运动时,计算发现力场不再是球对称的,等势面变为一个旋转椭球,垂直于运动方向上的直径不变,而在运动方向却以比率 缩短。一条相对于以太静止时长L0的测量杆,当它以速度u沿着长度方向相对于以太运动时,将具有长度L= L0 。但是,如果杆垂直于运动方向,它的长度不会改变。
  质量变大:电磁质量是粒子相对于以太的速度u的函数,在用阴极射线(即电子束)测量荷质比(e/m)的研究中,发现整个质量随着u的增大而以比率1/ 增大,即m=m0/ 。其中m0是粒子在静止以太中的有效质量,因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一些带电部分组成的,一般质点的质量,包括谐振子的质量,也遵从上面这个关系。
  时率变慢:由于倔强系数也源于分子间的电磁力,它也应该是u的函数。
  通过计算,洛伦兹得出T=T0/ ,T0是钟相对以太静止时的周期,即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慢!
  洛伦兹理论的出发点是:在电磁现象中存在一个绝对静止的“以太”参考系,因而相对性原理不适用于电磁现象,可它本身又导致“以太漂移”无法测知,光速在所有惯性系中都相同这样一个逻辑结论。洛伦兹理论中存在着“绝对时间”和“绝对长度”,它体现在对“以太”静止的钟和尺的测量结果中,但因为“以太漂移”无法测定,我们又无法修正我们的时空测量结果去得出这些绝对量。
  结论:洛伦兹推论已经走到科学的前沿,他根本的问题是被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思维给困死了,没有进一步提升理论。
  2.相对原理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题目为“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
  狭义相对论的第一个基本原理:物理定律对所有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万维宇宙全书第三部分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