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他说——用历史擦亮思想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8mb。
书籍内容:

《孟子他说――用历史擦亮思想》
  自序
  你觉得这很荒谬吗?
  “礼仪之邦”和“讲文明、懂礼貌”关系不大。
  传统孝道和孝顺父母关系不大。
  我们背上从来就没背过什么“封建传统的大包袱”。
  等等等等……
  你觉得这很荒谬吗?但这却是真的。
  把历史的脉络梳理清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会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都建立在误解的基础上。不妨顺藤摸瓜找找源头,读历史很有些做侦探的乐趣。
  而我能做的,也只是帮你油印一套《小侦探入门》罢了。
  以史为镜?以史为哈哈镜?
  “以史为镜”这话谁都知道。可问题是,这面镜子真就那么可靠吗?灰尘擦干净了没有?镜面是不是平的?如果我们对着一面哈哈镜穿西装、打领带,大摇大摆地出门而去……
  又如果:这镜子一会儿是凸面镜,一会儿又是凹面镜,一会儿这里被贴了张招贴画,一会儿那里被记号笔涂了几句友情提示……又如果:这镜子不再成其为镜子,而变为巫婆手里的水晶球――你能从这里面照见什么,那就全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我能做的,也只是借你一块抹布罢了。
  要读史,先读经
  想要了解历史,只读史书当然是不够的。你看到古人这么做、那么做,可是,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为什么会那么做呢?那么,把他们曾经熟读的书也拿来看看好了――好比你若是没读过马列,又怎么可能真正了解我们的当代史呢?
  由史读经,由经读史,经书和史书是分不开的。
  我能做的,也只是借你一瓶胶水罢了。
  侯宝林讲解《管锥篇》
  经典并不一定都是面目可憎的,读书也并不一定非要正襟危坐。但深入浅出到底是个高标准,我力争深到通透、浅到诙谐,让这本书能使各位在休闲解闷之余多少活动活动脑子。这是件侯宝林讲解《管锥篇》的工作,嗯,想法虽然可嘉,效果如何却不是我能说了算的。
  我能做的,也只是尽量帮侯老把好史料关罢了。
  熊逸
  2006年3月
  目录
  卷一?梁惠王章句上
  ? “礼仪之邦”其实是别的意思
  ? 河南人惹谁了?
  ?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 中国人也篡改过教科书
  ? 封建社会是个好社会
  ? 拉大旗,做虎皮,打着红旗反红旗
  ? 圣水、清水和脏水
  ? 人民是可以自由迁徙的
  ? 别把政府失职说成自然灾害
  ? 两千年前的中国人妖
  ? 孟大侠天下无敌
  ? 孟子要搞和平演变
  ? 姓陈的没一个好东西
  ? 自由主义在齐国
  ? 咏春拳诀
  ? 孟子的生活作风问题?说实话骗人才是真功夫
  ? 胸有成竹说错话
  ? 人人成佛,人人成圣
  ? 草民们的瞎激动
  ? 书生好谈兵
  ? 卖国、亡国全有理
  ? 亲娘、后娘、别人的娘,有奶就是娘
  ? 有奶就是娘,有枪也是娘,有奶有枪更是娘
  卷二?梁惠王章句下
  ? 我爱周杰伦
  ? 礼非礼,乐非乐
  ? 看A片还是蹦迪,这是个问题
  ? 炎黄子孙并不多
  ? 儒家思想与时俱进
  ? 中国第一大汉奸
  ? 劳民伤财有助于社会稳定
  ? 雷锋式外交
  ? 炫耀型消费
  ? 安息日不是星期日
  ? 古得猫宁的《大悲咒》
  ? 有贪有懒才有变
  ? 可靠的中医和不可靠的风水
  ? 完美八字风水买房记
  ? “永不加赋”不是善政
  ? 贪财好色理直气壮
  ? 诡辩无处不在
  ? 进化论和基督教并不矛盾
  ? 人民群众的眼睛不一定是雪亮的
  ? 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 科举好,八股更好
  ? 可爱的侵略者
  ? 暴君有了核武器
  ? 作为格言的“出尔反尔”
  ? 真遇上小国也没辙
  ? 积德行善,听天由命
  ? 小弟们不愁没老大
  ? 孝道与河童
  ? 附录:人间佛国
  ? 后记

  卷一?梁惠王章句上
  “礼仪之邦”其实是别的意思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s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s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一书,从这一节开宗明义,先把“利”字一棒打杀,再捧出“仁义”二字,真有当头棒喝的味道。
  “孟子见梁惠王”,单单“梁惠王”这三个字就已经有些嚼头了,要知道,搞明白“梁惠王”这三个字后面的故事,就能明白些圣人们痛心疾首的所谓“礼崩乐坏”大概是怎么回事了。
  梁惠王是魏国的诸侯王,因为魏国的国都叫做大梁,所以这里以“梁”指“魏”,这就好比我们现在会说“华盛顿的意见是……”用法是一样的。
  在此之前的春秋时代,是没有魏国这个诸侯国的。当年统治魏国这片地盘的是强大的中原诸侯晋国,它主要的领地就是现在的山西,所以,现在的山西省还被我们简称为晋。在春秋末年,晋国发生了一件世界级的大事:成功应付过一次次外敌威胁的晋国居然被自己人从内部给搞垮了,韩、赵、魏三家权贵瓜分了自己的祖国晋国,从此,这个曾经威名赫赫的中原强国便不复存在,而在兼并战争中诸侯国越来越少的周朝土地上却多出了韩、赵、魏三个新的诸侯国。这段历史,称作“三家分晋”,后来的司马光就是以这件大事作为《资治通鉴》的开头的,更加重要的是,还以这件事情来作为历史断代上的标志――“三家分晋”以前算作春秋时期,以后算作战国时期。
  晋国本是超级大国,就算被瓜分成三份了,这三份各自也都不弱,其中最强的当属魏国。而后,就如同人一发财通常都会牛一鼻子,暴发户魏国很快有人开始要称王称霸了。
  说到这里,先得澄清一个概念:春秋战国时候的“称王称霸”和我们现代汉语里的“称王称霸”意思不大一样。现在我们用这个词通常都是虚指,可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时候,这个“王”和“霸”却都是实指,“王”指的是中央政府的头子,普天之下属他最大,每一任的周天子就是这个“王”,比如知名度比较高的周武王、周平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孟子他说——用历史擦亮思想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