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鲁迅活着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1mb。
书籍内容:

幻想曲通讯-www.openelib.org 前言编者的话

新世纪开始的三年以来,由周海婴先生《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首先披露的“毛罗对话――假如鲁迅还活着”设问求答,一直成为文化人关注的焦点。各方面正式发表的辩驳与研讨文章,已经有几十篇之多(还不包括电脑互联网上的言论);至今众目睽睽,意犹未尽,评议方酣。
鲁迅与毛泽东是中国20世纪影响最大的伟人(有人甚至说是巨人),鲁迅与毛泽东之间的关系、精神与思想之间的关系,值得深入探讨。周海婴的《再说几句》可谓“引玉”之作,功不可没。此后一年间,南北各地,连续地至少有五位专家学者提出质疑。这些论述,都是认真的学术研究,是下了很大功夫的,绝非胡说、戏说。如谢泳先生的《谈“鲁迅活着会怎样”的对话》、陈晋先生的《鲁迅活着会怎样――罗稷南1957年在上海和毛泽东“秘密对话”质疑》、薛克智先生的《质疑毛泽东关于鲁迅的一次谈话》、陈漱渝先生的《学术的力量和道德的力量》等等,各自都很有见地。
这是一场高层次的“文化史”论辩。双方都具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尽量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认真进行考证和质疑。虽然涉及鲁迅和毛泽东两大伟人,但不视为“禁区”而畅所欲言。基本上没有门户之见、没有“非学术成分”的介入,而是文化人之间比较规范的争鸣。论辩过程中,一波三折、奇峰突起。从鲁迅之子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的叙述引发,到关键人物罗稷南的两位亲友的“若干补正”,再到几位学者专家引经据典的质疑、考证、推理,最后是仅存的“当事人”、著名演员与作家黄宗英亲自出场作证。许多研究鲁迅的专家和广大读者,老中青三代人纷纷撰文立论,真是兴味盎然、非常精彩。
本书收录了各处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是一部“众说纷纭”的辑录,“20世纪文化史”的讨论集;而非盖棺后的定论。只要能为一家之言而非空论、废话者,尽量兼收并包;各作者文责自负。因编者所见不广、能力有限,恐怕还有一些好文章未及收录,敬请读者们提示,待以后补充编入。
感谢周海婴、黄宗英、萧关鸿、丁东、谢泳、贺圣谟、陈晋,以及李普、钟沛璋、邵燕祥、朱正、袁鹰、钱理群……(以联系先后为序)诸位先生亲自提供了许多资料,并慨然同意将他们的文字编入此书。但有少数作者未知准确地址,谨根据文章发表的刊物继续联系,请予见谅。同时要感谢黄宗江、牛汉两位老师的亲切指导和鼓励。
最后更必须感谢文汇出版社,及时将此书投入文化市场,使得21世纪初我国文化人的这一番精彩论辩,“被刻入于宇宙文化之砾石”(黄宗英语)。
编者2003年3月

第一辑 “毛罗对话”的公案第1节 再说几句―假如鲁迅还活着

周海婴
……回忆录写到这里,似乎应当收笔了。但有一件事再三疑虑,是不是应该写下来,心里没有把握,因为既有此一说,姑且把它写下来请读者判断吧。
这件事要从母亲的老朋友罗稷南先生讲起。他思想进步,崇敬鲁迅,生前长期埋头于翻译俄国高尔基的作品,五六十年代的青年接触高尔基的主要文学著作,几乎都是读他的译著。抗战时期,他们夫妻住在浦石路,距离我家霞飞坊很近,母亲经常带着我在晚饭后溜达到他们家,静静地聊些时政传闻、日寇溃败的小道消息。罗稷南先生长得高大魁梧,脾气耿直,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声音低沉,若不用心不易听懂。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受聘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任教,直至退休。九十年代罗老去世,我因定居北京,没能前赴告别。
1957年,毛主席曾前往上海小住,依照惯例请几位老乡聊聊,据说有周谷城等人。罗稷南先生也是湖南老友,参加了座谈。大家都知道此时正值“反右”,谈话的内容必然涉及到对文化人在运动中处境的估计。罗稷南老先生抽个空隙,向毛主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疑问: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这是一个悬浮在半空中的大胆的假设题,具有潜在的威胁性。其他文化界朋友若有同感,绝不敢如此冒昧,罗先生却直率地讲了出来。不料毛主席对此却十分认真,沉思了片刻,回答说: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一个近乎悬念的询问,得到的竟是如此严峻的回答。罗稷南先生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不敢再做声。他把这事埋在心里,对谁也不透露。
一直到罗老先生病重,觉得很有必要把几十年前的这段秘密对话公开于世,不该带进棺材,遂向一位信得过的学生全盘托出。
我是在1996年应邀参加巴人(王任叔)研讨会时,这位亲聆罗老先生讲述的朋友告诉我这件事的。那是在一个旅馆房间里,同时在场的另有一位老专家。由于这段对话属于“孤证”,又事关重大,我撰写之后又抽掉。幸而在今年(2001年)7月拜访了王元化先生,王先生告诉我应当可以披露,此事的公开不至于对两位伟人会产生什么影响,况且王元化先生告诉我:他也听说过这件事情。
我记得,类似的这种拟想,在“文革”初期,母亲就曾接到学生红卫兵的多封来信,也有径寄党中央的;叙述了许多的理由,要求追认并接纳鲁迅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党员。我不清楚是否也有与罗稷南先生那般脾气的人,亦把这个问题率直地提出来
1925年7月4日摄于北京。
请示,毛主席的回答是怎样的,那也只能留待另一位写了。
(原载《鲁迅与我七十年》第370―371页,南海出版公司,
2001年10月4日《报刊文摘》转载)

第一辑 “毛罗对话”的公案第2节 假如鲁迅还活着

萧关鸿
编完周海婴先生回忆录《鲁迅与我七十年》的校样,感觉言犹未尽。因为有一则重要史料,海婴先生与我多次讨论,斟酌再三,还是没有写下来。我总觉得不写出来,这本书似乎没有完成。但我又不想让海婴先生勉为其难,所以一直踌躇不决。
去年7月,海婴先生来上海,去拜访了王元化先生,感谢王先生为他的书写序。谈话间,他又提到这件史实。王先生说,他也听说过这件事,应当写下来,公之于世。这增加了海婴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假如鲁迅活着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