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性恋研究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8mb。
书籍内容:
中国同性恋研究: 中国古今同性恋剖析
图书简介:
同性恋在中国长期以来被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人们把它视为禁区,讳莫如深。实际上这一现象从古至今都客观存在着,它是不容回避的,应该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与重视。本书由刘达临、鲁龙光教授主编而成,分析古代与现代的同性恋者,并从临床心理学及社会学角度上做了2000多例调查分析,希望人们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同性恋者,使他们从自卑、屈辱甚至绝望的心理中解脱出来。...
作者: 刘达临 鲁龙光
/* 标题 */
中国同性恋研究
/* 目录 */
序言(1)(图)
序言(2)
前 言(鲁龙光)
前 言(刘达临一)
前 言(刘达临二)
作者(图)
有关同性恋的记载(图)
日本同性恋(图)
历史上最早的同性恋记载(图)
同性恋的一些称谓 (图)
迷于同性恋的两汉皇帝(图)
古代同性恋者的性角色(图)
社会环境影响同性恋 (图)
男风泛滥的明清朝野(图)
清代文人笔下的同性恋(1)(图)
清代文人笔下的同性恋(2)(图)
中国历史上的女同性恋(1)(图)
中国历史上的女同性恋(2)(图)
中国历史上的女同性恋(3)(图)
中国历史上的女同性恋(4)(图)
中国历史上的女同性恋(5)(图)
中国历史上的女同性恋(6)(图)
中国历史上的女同性恋(7)(图)
中国历史上的女同性恋(8)(图)
中国现代对同性恋研究的状况(1)(图)
中国现代对同性恋研究的状况(2)(图)
中国现代对同性恋研究的状况(3)(图)
同性恋者知多少(图)
同性恋者的分类(1)(图)
同性恋者的分类(2)(图)
同性恋者的分类(3)(图)
同性恋者的分类(4)(图)
人们对同性恋的看法(1)(图)
人们对同性恋的看法(2)(图)
人们对同性恋的看法(3)(图)
同性恋者的婚姻问题(1)(图)
同性恋者的婚姻问题(2)(图)
同性恋者的婚姻问题(3)(图)
同性恋者的婚姻问题(4)(图)
同性恋者的婚姻问题(5)(图)
法律、政策和同性恋(1)(图)
法律、政策和同性恋(2)(图)
法律、政策和同性恋(3)(图)
法律、政策和同性恋(4)(图)
法律、政策和同性恋(5)(图)
法律、政策和同性恋(6)(图)
同性恋与艾滋病(1)(图)
同性恋与艾滋病(2)(图)
同性恋与艾滋病(3)(图)
同性恋与艾滋病(4)(图)
同性恋在香港和台湾(1)(图)
同性恋在香港和台湾(2)(图)
同性恋在香港和台湾(3)(图)
同性恋在香港和台湾(4)(图)
同性恋在香港和台湾(5)
文艺介入同性恋探索领域
艰难的调查之路(1)
艰难的调查之路(2)
艰难的调查之路(3)
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特点
性生理发育和手淫
择偶标准
相识与相聚
同性性伴侣之间的关系特征(1)
同性性伴侣之间的关系特征(2)
性行为(1)
性行为(2)
性行为(3)
性行为(4)
性行为(5)
性观念(1)
性观念(2)
性观念(3)
性观念(4)
性教育和性知识(1)
性教育和性知识(2)
意向型同性恋许多通过调查(1)
意向型同性恋许多通过调查(2)
意向型同性恋许多通过调查(3)
性感型同性恋(1)
性感型同性恋(2)
性感型同性恋(3)
性感型同性恋(4)
性感型同性恋(5)
快乐型同性恋(1)
快乐型同性恋(2)
快乐型同性恋(3)
复合型同性恋(1)
复合型同性恋(2)
复合型同性恋(3)
同性恋的成因(1)
同性恋的成因(2)(图)
同性恋的成因(3)
同性恋的成因(4)
同性恋的成因(5)
同性恋的成因(6)
同性恋的成因(7)
同性恋的成因(8)
同性恋的分类确定(1)
同性恋的分类确定(2)
同性恋的分类确定(3)
同性恋的分类确定(4)
对同性恋者治疗的可能性(1)
对同性恋者治疗的可能性(2)
对同性恋者治疗的可能性(3)
疏导矫正心理治疗(1)
疏导矫正心理治疗(2)
疏导矫正心理治疗(3)
疏导矫正心理治疗(4)
疏导矫正心理治疗(5)
疏导矫正心理治疗(6)
疏导矫正心理治疗(7)
疏导矫正心理治疗(8)
疏导矫正心理治疗(9)
疏导矫正心理治疗(10)
疏导矫正心理治疗(11)
疏导矫正心理治疗(12)
疏导矫正心理治疗(13)
同性恋的预防(1)
同性恋的预防(2)
同性恋的预防(3)
同性恋的预防(4)
同性恋的预防(5)
同性恋的预防(6)
同性恋的预防(7)
结论
后记
/* 1 */
前言
序言(1)(图)
[德]E・J・黑柏乐 对我来说,为刘达临教授和鲁龙光教授主编的这本关于同性恋行为的书写一个序,是我的快乐,也是我的一种荣誉。在西方工业社会,在近150年以来,出现了一种看法:同性性行为是一种特殊形态的人的特点,即所谓同性恋者。近来,也往往谈到“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所有的这些名词都是源自工业化这一短暂的历史时期。在这以前,即使在西方,人们对此也很陌生,不明白他们在这方面需要表达的概念。当然,众所皆知的是,在全世界,少数男女在不同程度上,在他们生活中对男女两性都有性爱的兴趣,甚至少数人部分或全部地为同性所吸引,而不赞成同性恋行为的那些社会并不认为所涉及的人们已经构成了人类的不同形态。他们对性的尝试都是不同的,很难说这是为什么,正像为什么有人喜欢草梅冰淇淋而另一些人却喜欢巧克力冰淇淋那样,也很难说清这是为什么。当然,有许许多多有关这种起因的理论。它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呢?它是荷尔蒙不平衡造成的吗?它是存在于大脑里,还是存在于基因里?它是健康的还是病态的?它是可以防止的还是应当防止的?它应当受惩罚还是可可用药物治疗?还是简单地不去理会它?所有这些新问题是如何出现的,为什么只出现在西方呢?我们在赫希菲尔德环游世界的旅行报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同性恋研究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