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开花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Nässlorna blomma by Harry Martinson Copyright © Harriet Martinson-Andersson This edition arranged with Harriet Martinson-Andersson Simplified Chinese edition copyright © 2016 by Yilin Pres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10—2013—483号书  名 荨麻开花作  者 【瑞典】马丁松译  者 万 之出版发行 译林出版社ISBN   978-7-5447-6068-3关注我们的微博: @译林出版社关注我们的微信:yilinpress意见反馈:@你好小巴鱼
目录 CONTENTS
马丁松的生平、作品及思想
引子
马丁
小社区的寄养生活
图勒尼农庄
北庄
石造的收容所
注释
马丁松的生平、作品及思想《荨麻开花》是瑞典小说家、诗人,一九七四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哈瑞·马丁松(Harry Martinson,一九○四—一九七八)的长篇小说,首版于一九三五年。马丁松虽然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这样的殊荣,也是瑞典文学界公认的经典作家,是继奥古斯特·斯特林堡之后最有影响力的瑞典作家之一,但至今在中国依然不太为人所知,远不如其他瑞典作家如斯特林堡、塞尔玛·拉格洛夫、阿斯特丽·林德格伦等那么有名。有很多年,马丁松的作品没有一本完整的中译本出版。二○一二年,我翻译了他的长诗《阿尼阿拉号》,二○一三年我翻译了他的剧作《魏国三刀》,而《荨麻开花》则是他第一部被译成中文的长篇小说。 马丁松的国际知名度不高当然是有些原因的。在瑞典学院网站上介绍马丁松的拉森承认,即使诺贝尔文学奖也没有能够“提升”马丁松的国际声誉,他在国外还是“相对来说无人知晓”。 其主要原因在于马丁松作品本土色彩非常强烈,非常民族化、乡土化。他的文学语言有典型的瑞典南部地方特色,作品中频繁出现各种当地植物的名称,而他还“使用自创的语言结构和词汇”,所以将他的作品翻译成其他语言非常困难。各种语言的译本都不多,在其他语言文化中的影响自然有限。马丁松受到冷落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的思想和艺术创作有一定前卫性,而同时代人还没有充分理解。当别的作家还在对现代文明高度赞赏的时候,马丁松就已经对大工业和技术发达的社会野蛮掠夺自然资源式的生产方式表示不满。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广岛原子弹爆炸后恐怖的结局,使他对工业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持否定态度,不是政治性的,而是出于自然和环保意识的否定。所以,马丁松被认为是全世界最早的环保作家和“生态主义”诗人。现代工业技术给马丁松带来的忧虑很早就明显地反映在他的第一本原创性小说《失去的美洲豹子》中,也明显地表现在他描绘自然的诗集《蝉》《图勒的青草》以及《大车》等作品中。对于未受破坏的自然的珍爱之情,以及呼吁人类关心自然的责任感,还表现在他死后出版的诗集《沿着回声的小径》及《多丽德人》中。和这些诗集中对自然的赞美相对照的是一九五六年创作出版的幻想史诗《阿尼阿拉号》对自然灾难的描写。这首长诗述说了宇宙飞船“阿尼阿拉”号如何把人类撤出被毁坏的地球,但飞船控制系统也遭毁坏,飞船上的人类最后被抛入了空荡寒冷的外星空间。诗人对未来的预见以及充满幻想的风格使这部作品被瑞典文学评论家赞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星球之歌”,也使它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稀有的当代史诗作品,因此也奠定了他作为斯特林堡之后瑞典文学最伟大作家的地位。马丁松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还发表过很多哲学散文。他很早就提出了环保问题和生态问题,发展了自己的“自然哲学”理念,并借用中国文化中的道家思想反对盲目和片面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能具有这样的生态和环保意识,并用文学形式向全人类发出警告,这在全世界的作家中都是非常超前的,比很多生态学说的开拓者都要早。 马丁松写作的题材当然非常广泛。他不仅关注环保,还关心二十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新处境。所以拉森指出:“马丁松的写作像镜子一样映照出二十世纪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社会不公和专制,包括战争与和平,包括商业文化与汽车文化,包括核武器与环境破坏。”还可以说马丁松是个预言家,预见了现代社会在未来的“全球化”中会出现的多方面的问题。因此,近年来,马丁松在瑞典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二○○四年瑞典文化界举办了很多纪念他一百周年诞辰的活动。世界各国翻译马丁松的作品日渐增多。他的长诗《阿尼阿拉号》除了我翻译的中文版外,西班牙、日本和越南最近都出版了译本。一个作家的创作能够既有乡土气息,又有广阔视野,地方性与国际性结合,甚至有透视宇宙的全方位观点,这样的结合实在是比较独特的,像是一个预言者,能在水晶球内看到未来,道破人生机密,所以瑞典学院颁奖词称赞他的写作“捕捉了露珠而映射出大千世界”。这一句话非常简短,其实内涵丰富深厚而又准确到位。它能反映出小和大、微观和宏观的关系,而最主要的,是反映一种特殊的自然和宇宙观,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自然哲学”。“捕捉露珠”一词形象说明他对自然而微观世界的兴趣,而“大千世界”一词反映他对宏观世界的观察和思考,两者结合则表达他对自然和宇宙的关注。*为什么马丁松对自然有特殊兴趣,甚至提出了自己的自然哲学?为什么他既能 “捕捉露珠”而又能透视“大千世界”展示宇宙视野?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了解他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活动。一个作家的思想与创作,总是和他个人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而半自传体长篇小说《荨麻开花》也为我们提供了非常生动的解说。马丁松一九○四年出生在瑞典南部的偏远乡村(那时其实也可以算是穷乡僻壤)。他幼年时,父亲做小生意破产,受到打击而早亡,家境因此衰败,母亲无力维持,就丢弃孩子只身移民到美国去了。马丁松从六岁多开始就由社区安排寄养在别人家里,直到十五岁那年背井离乡出海当水手闯荡世界。母亲的遗弃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其实很大,内心的阴影一直不能消散。童年和少年时代这段寄养的经历与他一生注重与自然的关系颇有关联 ............

书籍插图:
书籍《荨麻开花》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荨麻开花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