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谶:《诗经》中那些不可方物的爱情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一章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新台一见便成谶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中之言,不可道也
第二章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有匪君子,如琢如磨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式微,式微,胡不归
鲁道有荡,齐子游敖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第三章 维以不永伤祸兮,福之所倚
乱之初生,僭始既涵
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维以不永伤
第四章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忧心如酲,谁秉国成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第五章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胡为乎株林?从夏南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第六章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无罪无辜,乱如此㐬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
岂不尔思?中心是悼
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第七章 人尽夫也,父一而已维士与女,伊其相谑
人尽夫也,父一而已
第八章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何去何从兮,失我故欢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前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作品。《诗经》中的诗句脍炙人口,尤其是爱情诗句更是传承广泛。那些美得不可方物的诗句,让暗自成殇的情愫得以慰藉,萦绕于心的相思有了寄托。《诗经》留给世人的不仅于此,它展现了当时上自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的鲜明生活,我们可以从中知晓那个时代的权力更迭、告庙祭祖、社会疾苦、婚嫁礼俗,乃至当时的建筑构造、品味情趣。
本书以《诗经》为主线,将《诗经》所在年代的婚姻伦理常识,结合那个年代那些经久不衰的爱情,用《诗经》中不可方物的诗句娓娓道来。
婚姻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原始社会以群婚为主,原始群婚时代的婚姻形态,依次主要有:血缘婚、亚血缘婚、对偶婚。血缘婚即族内同胞同辈兄弟姐妹相互结合,男女之间无固定夫妻关系。亚血缘婚是指一族兄弟与外族姐妹相互结合的婚姻形态,它跨越了氏族界限,但仍然男女混杂同居。对偶婚是指一男一女有较为固定的结合。通常,一个男子从众多女子中择一与其形成固定关系,或者一女子从众多男子中择一与其形成固定关系,这种关系不受任何制度约束,仅凭个人喜好,随时可能破裂。
原始群婚时代,虽有婚姻的雏形,但并未形成婚嫁之礼仪。西周时期是婚嫁礼俗发展形成之时,周礼继承殷礼,对婚嫁礼俗规定较为详细。周礼重宗族礼法,摒弃原始血缘婚,严厉禁止同姓而婚。婚嫁礼俗制定的初衷是为整治社会风气,规范世人行为。《礼记·经解》记载:“昏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故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故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婚嫁礼俗,约束男女关系,是礼之始端,男女之礼废,则内乱。
中国古代婚嫁礼俗,以“六礼”为重。《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西周时期,已有“六礼”之详细记载,《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纳吉用雁,如纳采礼。纳征:玄束帛,俪皮。如纳吉礼。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后代婚嫁礼仪形式虽与西周时期略有不同,但大体相差不大。不论是伦理观念还是婚嫁礼俗,周礼对后世的影响甚为深远。
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制礼作乐,确立严苛的宗法伦理制度,宗法礼制重血缘、等级,建立了一套森严的礼仪制度。周礼作为主流道德标准在许多诸侯国得到推崇,一些较为正统的王孙贵族对周礼更是敬畏不疑。存续数百年的周礼,对世人生活起居有潜移默化之用,诸如贞节观、男女有别、从一而终、夫权为大等约束婚姻伦理的观念在当时已深入人心。
春秋,战事繁多,政治冲突频繁。在文化领域,诸子著说,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受到挑战,男女关系也逐渐挣脱周礼的束缚,日渐随意。在那个时代,守身如玉的清纯女子、放荡不羁的声色尤物都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也正是因为春秋时期的旖旎妖娆,才会产生那么多脍炙人口传诵至今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字字珠玑,生动刻画出那个年代的爱与哀愁。
春秋既传承了西周的婚姻伦理制度,又有因烽火连天而雕琢出的乱世佳人,正因如此,让春秋的爱情充满了遥远的迷人气息,给人以好奇,诱人去探索。研究春秋时期的婚姻爱情,可谓一管窥豹,对了解中国古代婚姻举足轻重。因此,本书采用以点概面的方式,将春秋时期的婚姻伦理作为写作焦点,以期对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婚姻起到一叶知秋的效果,也期以笔者芜浅之笔为读者勾勒一幅春秋水墨山水,共画不老情思。
第一章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宣姜的爱恨情仇
宣姜者,齐侯之女,卫宣公之夫人也,生寿及朔。 欲立子寿, 谋危太子伋,阴设力士,寿伋俱死,卫果危殆,五世不宁,乱由姜起。后,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不可,强之。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
新台一见便成谶
卫宣公,姬姓,名晋。卫宣公继位之前即和其父卫庄公之妾夷姜有染,继位之后,据《左传》记载:“卫宣公烝于夷姜”,并册封其为夫人。周王朝对嫡庶划分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虽君王或贵族可有众多妾室,但正妻唯一。西周时期,妻的出身背景甚为重要,但至春秋时期,女子的出身不是判断其是否能成为正妻的唯一标准,一些诸侯国君王经常打破常规凭自己的喜好册立夫人。卫宣公从其父亲处烝报而得之夷姜也可仅凭一时之宠被册封为夫人。
卫宣公宠爱夷姜。二人之子伋长大成人,因对夷姜的宠爱,卫宣公自然疼爱公子伋,遂册立公子伋为太子。待太子成年,卫宣公欲为其娶妻,听闻齐僖公之女正处待嫁之龄,且齐国为大国,卫宣公希望能与齐国联姻。于是,派人到齐国提亲,齐僖公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美人谶:《诗经》中那些不可方物的爱情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