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晚清的魅力
小引
第一章 骚动的春天
伏阙忧危数上书
开学会振士气
爱国的权利
第二章 问题并非那么严重
西花厅问话
警惕“雅各宾主义”
“伴食宰相”的西方认知
第三章 一个亲王之死
晚清政局中的关键人物
令人遐想的十三天
扑朔迷离的决策内幕
闪电击倒了翁同龢
第四章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感觉错位的一次召见
“政治新锐”的失望
设译局透露出耐人寻味的信息
第五章 党争:中国政治的顽疾
变科举为新政第一要义
新旧党争拉开了序幕
乘胜而进,立废八股
“政治边缘人”的权利诉求
所谓维新志士
第六章 其实不是一个新旧问题
以改革的名义
结党攻讦,各立门户
礼部六堂官“集体下岗”
超常升迁的军机四章京
废我军机?
军机大臣找到了应对办法
不仅仅是一个饭碗问题
第七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风乍起
一个值得琢磨的细节
谁知我心
“康不得去,祸不得息”
想象中的敌人
“非袁莫属”
告不告密确实是个问题
第八章 巧合,还是阴谋
期待客卿
一笑泯恩仇
觉悟似乎太迟了
了无深意的会面
列强斗法与宠臣失宠
走,还是留?
解铃还须系铃人
墙倒众人推
第九章 失望的结尾
“钦差大臣”悄然出走
吁请太后出园训政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
事情正在起变化
归复旧制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维新 / 马勇著.--北京:新星出版社,2017.1
(马勇讲史)
ISBN 978-7-5133-2357-4
Ⅰ.①维… Ⅱ.①马… Ⅲ.①戊戌变法-史料 Ⅳ.①K256.50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258681号
维新
马勇 著
策 划:彭明哲
责任编辑:李文彧
责任印制:李珊珊
装帧设计:阳洪燕
出版发行:新星出版社
出 版 人:谢 刚
社 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丙3号楼 100044
网 址:www.newstarpress.com
电 话:010-88310888
传 真:010-65270449
法律顾问: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
读者服务:010-88310811 service@newstarpress.com
邮购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丙3号楼 100044
印 刷:北京市松源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660mm×970mm 1/16
印 张:22.25
字 数:280千字
版 次:2017年2月第一版 2017年2月第一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5133-2357-4
定 价:65.00元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如有质量问题,请与印刷厂联系调换。
晚清的魅力[1]
自1986年毕业入所至1991年,五年间,我基本上都在看书,补近代史的课,读了许多过去没有接触过的资料,特别是过去不易看到的港台书、旧报刊。我那时根本没有写文章发表的冲突,因为我一直信奉老一代“五十岁之前不要写东西”的教诲。张德信老师无意中的提醒、讥讽让我如触电然。此后数月,我集中精力连续写出《辛亥后帝制复辟思潮平析》(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1991年第7期)、《辛亥后尊孔思潮评议》(《安徽史学》1992年第2期)、《黄老学与汉初社会》(《中国史研究》1992年第4期)、《严复晚年思想演变之重估》(《哲学研究》1992年第4期)、《辛亥革命后复辟思潮的文化审视》(《南京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李斯的思想品格与秦文化政策的得失》(《齐鲁学刊》1992年第5期)、《公孙弘与儒学中兴》(台北《大陆杂志》第85卷第3期,1992年9月)、《清政府对百日维新对检讨与反省》(《人文杂志》1993年第1期)、《民族主义与戊戌维新》(《江汉学刊》1993年第6期)等几篇文章,每篇均在一万五千字左右。写完后,请专门为我们所很多人抄稿的一位老先生誊清,复印一份留存,将抄件通过邮局寄出。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投稿,为避免不录用的尴尬,我回避了熟人。我后来一直劝说我的学生,投稿被退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只有自己知道,相信自己只要是用心写出来的,有新意、有材料的,相信编辑的眼光,任何编辑都期待好稿子,都希望自己编发的稿子能够引起关注,最好轰动。
也许是我的幸运,也许是我处于一个从业者偏少的时代。我投出去的这八篇稿子,第一篇《辛亥后帝制复辟思潮平析》当年就被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刊用,或许因为我算比较早重新思考辛亥后帝制复辟历史文化背景,因而这篇论文在知识界引起了一点小小的反响。记得那时《二十一世纪》编辑与我有过几次通信,但我这个来自小地方的人实在怯于交往,渐渐与他们失去联系,只是免费看了几年刊物。
另外几篇稍后也被各个刊物刊用。这真是我的幸运。不过从那之后,我好像再也没有主动向任何刊物投寄过稿件,一是因为自己写得越来越少,二是总会有编辑朋友不时询问在做什么,我又是一个知无不言的人,总是如实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形,因而不论书稿,还是文章,总是在写作时就被预定。我非常感谢出版社、杂志社这些朋友的厚爱,几十年走下来,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不可能做这么多事情。
在一年稍多的时间里我连续发表如此多的文章,应该说引起了一点小小的轰动。这一点我个人当年也有一些明显感觉,有一种飘飘然味道。此时,还应该感谢张德信先生及时提醒。他在一次喝酒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每年保持一两篇有分量的就足够了,书也不要出那么多,有节制,有进步,否则得不偿失,会引起许多不必要麻烦,甚至会引起争执。张老师的及时提醒又一次让我猛醒。此后,直至我的职称系列全部评完,在发文章、出书方面,我都很克制,有的书稿在出版社久已完成技术编辑,但我依然很坚决地阻止出版,我不希望节外生枝,不希望惹来无妄的麻烦。直至1999年评完研究员,我才稍微放开了一点,渐渐回复到一种自然的平衡状态,而不是人为调控。
从民初看晚清
《黄老学与汉初社会》《李斯的思想品格与秦文化政策的得失》《公孙弘与儒学中兴》三篇属于延续我读书时的研究,由于均属于古代学术史,与我现在叙述主题无关,就不在这里细说了。但说另外几篇文章,显然期待从后来的视角回望近代史,回望晚清。也毫无疑问,在我的意识中,有对传统叙事的疑惑。
按照传统叙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维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