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吴浊流:面对新语境》 作者:石一宁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2mb。
书籍内容:

《吴浊流:面对新语境》
石一宁 著
 绪 言
 第一章 淡泊生涯荆棘多
 第一节 家族自广东来
 第二节 读公学校
 第三节 师范生
 第四节 照门教书时期
 第五节 在贬谪地
 第六节 包办的婚姻
 第七节 辞职抗议
 第八节 在大陆
 第九节 在黎明前的黑夜
 第十节 山河复旦泪依然
 第十一节 创办《台湾文艺》与吴浊流文学奖
 第十二节 雄心未已身先去
 第二章 介入精神与中国民族主义
 第一节 介入文学与中国民族主义文学
 第二节 小说:介入的写作与讽刺的艺术
 第三节 诗歌:民族形式与性灵
 第四节 散文:历史和文化视角
 第三章 台湾新文学的丰碑
 第一节 《亚细亚的孤儿》的故事
 第二节 《亚细亚的孤儿》的双重主题
 第三节 《亚细亚的孤儿》的叙事
 第四节 《亚细亚的孤儿》的结尾问题
 第四章 知识分子的激情与理性
 第一节 建设新中国的激情
 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理性反思
 第五章 “中国文化风格”与民族认同
 第一节 “中国文化风格”和“中国文化格律”
 第二节 “台湾意识”还是“中国意识”?
 附录:“吴浊流文学奖”(1966―1976)颁奖概略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第一章 淡泊生涯荆棘多
  此章系根据吴浊流自撰年谱、有关回忆文章、游记、杂感及自传体小说《无花果》《台湾连翘》等写成。一般认为,《无花果》和《台湾连翘》采用自传体小说形式乃是为了应付戒严体制下的新闻出版审查,而涉及吴氏个人经历的部分,大抵是真实的。如吕新昌《铁血诗人吴浊流》(台北,前卫出版社1996年4月初版)、蓝博洲《吴浊流的文学原乡――西湖》(台湾,苗栗县西湖乡公所1999年5月)二书即持此立场。钟肇政《铁血诗人吴浊流》一文(发表于“吴浊流学术研讨会”,1996年10月5日,台湾新竹县立文化中心)认为,《无花果》大多以吴氏自身经历为主;《台湾连翘》“干脆就说是自传,或许也不算太离谱。因为书里每个句子、每个字,都平平实实,几乎可以说毫无虚构的成分”。许俊雅《小说/历史/自传――谈〈无花果〉〈台湾连翘〉及禁书现象》一文(发表于“吴浊流学术研讨会”,1996年10月5日,台湾新竹县立文化中心)亦云:“吴老这两本书有大半生平事迹见诸其随笔杂文或与其他小说相呼应,基本上,应是有意为历史做见证,并无捏造、说谎、虚构之情实。”为了更接近真实,本书介绍吴氏生平尽可能优先考虑年谱、回忆文章、游记、杂感所提供的材料;同时,也适当参考和采信吴氏生前友好所撰述的有关回忆录。
第一节 家族自广东来
  1804年(清嘉庆九年),广东镇平县(今蕉岭县)兴福乡的客家人吴卓官携妻挈子渡过台湾海峡。吴卓官即为吴浊流的高祖,赴台时年五十一岁,其子吴庆荣时年仅九岁。吴家人到台后,先在台北的大稻埕住三个月,接着搬到新庄住了四年,最后定居于新竹县新埔镇的下林排。
  远离故乡,来到陌生的海岛,吴家人生活上面临着极大的艰难困苦。然而他们的血管中流淌着客家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穷困面前不愿低头,而是为发家努力打拼。他们在下林排开荒垦地,种甘薯,养猪鸭,很快就赚了钱。吴卓官发财后便盘算买田置地。此前大茅埔全境仅值八十元,小茅埔则只需三十元即可从当地原住民手中买过来。然而因大小茅埔只是一片草长蛇窜的蛮荒之地,起初并没有人要。以后该处发现了泉水,地价立即飞涨。吴卓官无奈,只好以五百元的价格买下大茅埔的四分之一。他在较潮湿的地段修了三口蓄水池,开造水田,稳固家业。
  吴庆荣继承家业后,兼经营油车工厂,获利甚巨。大茅埔的土地几乎都被吴家买下了。吴家处于鼎盛期时,从村头的土地公祠起往北十公里内的稻田以及村后绵延起伏十几里的山峦都属于吴家所有。当初吴卓官到台时的全部财产仅是身上的一套衣服而已,经过荜路蓝缕的创业拼搏,吴家竟成了当地首富,人生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吴庆荣有五个儿子。幺子吴芳信为吴浊流的祖父。吴庆荣请了两个秀才到家中教儿子们读书。吴芳信的哥哥们有的读书读到三十二岁,吴芳信则读到二十四岁。吴芳信年轻时曾游历广东和香港,还曾做过一阵时期的丸药商,四方游走兜售,颇为博见多闻,为人也慷慨大度。吴芳信嗜赌,终有一次在宜兰豪赌失手,被迫卖掉了大茅埔的二嵌全部的田地。幸而儿子即吴浊流之父吴秀源还算争气,毅然肩起当家责任,当中医、人参行商,经营药店、碾米厂,搞橘子栽培……拼命工作和赚钱,最后将吴芳信卖掉的田地差不多又都买了回来。
  吴家虽然到吴芳信一辈,家道已是走下坡路了,但生活毕竟还是平静的。而甲午战争的爆发,则粉碎了吴家和所有中国人生活的安宁。
  1894年2月,朝鲜东学道发生农民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7月25日,日军突然袭击朝鲜半岛海面的中国北洋舰队舰只。接着,又进攻在朝鲜的中国军队。8月1日,清朝政府对日宣战,甲午战争肇始。1895年2月,威海卫被日军攻陷,举国上下寄以厚望的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清政府被迫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战败的清政府已无讨价还价的余地,只得接受日本的全部条款。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全权代表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讲和条约》,因签约地点在马关春帆楼,通称《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中国承认朝鲜完全自主;割让辽东半岛;赔款二万万两;允许日本人在内地设厂制造;增开通商口岸;中国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以及“澎湖列岛”和当地的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公物,永远让与日本。
  马关签约,中国举国震惊。从4月中旬至5月初,各级大小官员以至督抚将军、宗室贝勒共五百多人次上折上书共一百多件次。御史高燮、礼部主事罗凤华、兵部主事何藻翔等均上书反对这一条约。侍读奎华等一百五十六人联名上书指出《马关条约》是“五大洲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礼科给事中丁立瀛等指出:如果放弃台湾,就是失民心,“民心一失,何可复收”。广东举人康有为、梁启超等联络正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集会上书。在都察院前,举人上书请愿的队伍长达一里多。由梁启超、林赞统领衔的八十一名广东举人在上书中大声疾呼:台湾是祖国的门户,岂可拱手让与侵略者。他们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第四卷《吴浊流:面对新语境》 作者:石一宁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