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软件测试(第3版)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全程软件测试(第3版)
第1章 360度看软件测试:一览无余
第2章 全程测试:闪光的思想
第3章 准备:基础设施与TA框架
第4章 准备:个体与团队
第5章 项目启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6章 测试计划:分析与策略
第7章 测试设计:架构与用例
第8章 测试执行:自动与探索
第9章 永不收尾:持续反馈与改进
第10章 全程静态测试:以不变应万变
第11章 全程性能测试:持续优化
第12章 全程安全性:持续加固
第13章 全程建模:彻底自动化
第14章 全程可视化:管理无死角
第15章 测试展望:未来更具挑战
附录A 测试中的记忆符号:测试思维宝库
附录B 测试计划(GB8567—2006)
附录C 代码审查的示范性列表
附录D RF库与工具
附录E 软件测试术语中英文对照
参考文献
第1章 360度看软件测试:一览无余
“什么是软件测试?”这个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也是最难的问题。说它简单,是因为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做软件测试工作多年的小伙伴,自然知道什么是软件测试。说它难,是因为“软件测试”有很多内涵,要了解其全部内涵,并非那么容易。如果我们去问软件研发人员什么是软件测试,得到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门,人们对软件测试有不同的理解。现在最常见的理解就是:
软件测试就是找bug、发现缺陷。
但也有人会认为软件测试就是:
检查软件产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验证软件产品需求、设计和实现的一致性;
确认软件产品是否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对软件产品质量的全面评估;
提供软件产品质量信息;
揭示软件产品的质量风险;
投入较低的保障性成本极大地降低劣质成本;
验证与确认(Verification&Validation,V&V);
调查、分析和比较;
不断探索;
……
有太多的理解,而且都没有错,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虽然回答问题时,也容易脱口而出,不会仔细斟酌,只看到软件测试的一面,没有系统地分析“什么是软件测试”。
下面我们就好好讨论“什么是软件测试”,因为有什么理解就有什么行动。有正确的理解,就有正确的操作;相反,有错误的理解,就有错误的操作。所以,先帮助读者对“软件测试”建立正确、全面的认识,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软件测试”轮廓,不至于陷入“盲人摸象”的困境,对软件测试有片面的理解。然后,我们再展开流程、方法、技术和实践的讨论。也就是在全面讨论“全程软件测试”之前,咱们需要找到共同语言,即对软件测试的一些基本概念达成共识,为后面的沟通扫除障碍。
1.1 软件测试基本认知——正反思维
什么是软件测试?人们常常回答:软件测试就是发现软件产品中的bug(缺陷)。也有人说,不对,软件测试是验证软件产品特性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实际上,上述回答都没错,是对软件测试的正反两个方面的解释。
早期,人们更多的是将“测试”看作是对产品的“检验”,检查软件的每个功能是否运行正常。正如1983年Bill Hetzel将软件测试定义为:“软件测试就是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是为了评估一个程序或软件系统的特性或能力,并确定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从这个定义中,至少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两点。
测试试图验证软件是“工作的”,也就是验证软件功能执行的正确性。
测试的活动是以人们的“设想”或“预期的结果”为依据。这里的“设想”或“预期的结果”是指需求定义、软件设计的结果。
但同时我们知道,软件测试有一条原则:测试是不能穷尽的。测试会面对大量的测试数据、测试场景或代码路径等,测试也只是一个样本实验,不能证明软件是正确的,只能说明发现的缺陷的确是缺陷。但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并不能说明问题就不存在,而是至今未发现软件中所潜在的问题。正如《软件测试的艺术》一书作者Glenford J. Myers所说,测试不应该着眼于验证软件是工作的,相反,应该用逆向思维去发现尽可能多的错误。他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如果将 “验证软件是工作的”作为测试的目的,非常不利于测试人员发现软件的错误。因此,1979年他给出了软件测试的不同的定义:“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一个程序或者系统的过程。”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假定软件总是存在缺陷的(事实上也是如此)、有错误的,测试就是为了发现缺陷,而不是证明程序无错误。
从这个定义延伸出去,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软件问题的测试,否则测试就没有价值。这就如同一个病人(因为是病人,假定确实有病),到医院去做相应的检查,结果没有发现问题,那说明这次体检是失败的,浪费了病人的时间和金钱。以逆向思维方式引导人们证明软件是“不工作的”,会促进我们不断思考开发人员对需求理解的误区、不良的习惯、程序代码的边界、无效数据的输入等,找到系统的薄弱环节或识别出系统复杂的区域,目标就是发现系统中各种各样的问题。
人类的活动具有高度的目的性,建立适当的目标具有显著的心理作用。如果测试目的是为了证明程序里面没有错误,潜意识里就可能不自觉地朝这个方向去做。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就不会刻意选择一些尽量使程序出错的测试数据,而选择一些常用的数据,测试容易通过,而不容易发现问题。如果测试的目的是要证明程序中有错,那我们会设法选择一些易于发现程序错误的测试数据,这样,更早、更快地发现缺陷。毕竟开发人员力求构造软件,以正向思维方式为主,所以逆向思维方式可以提升我们的测试效率。
逆向思维也有不利的一面,容易陷于局部的深度测试,缺乏广度。因为觉得某个地方有缺陷,就对这个地方进行测试,然后不断深入下去,这样容易忽视一些区域。虽然那些地方产生的缺陷不多,但如果产生了严重缺陷,也是我们不能承受的。所以正向思维也是有价值的,它会督促针对软件系统的所有功能点,逐个验证其正确性,哪个功能越重要越要进行检验。正向思维会让我们的测试更有广度——良好的测试覆盖面。
为了做好测试,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既要有效率,又要有测试工作自身完整的质量。所以,我们应该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效率和质量的平衡。换句话说,当我们需要效率时,更多采用逆向思维,当我们需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全程软件测试(第3版)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