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纪行:克什米尔、小土伯特和中亚诸地 (中国边疆探察译丛)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2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克什米尔山谷
沙漠中的一口井
叶尔羌的音乐会
叶尔羌房屋的内部
返回叶尔羌
中亚本土居民的婚礼
中亚本土居民的葬礼
克什米尔妇女
斯拉金特维特三兄弟

马大正
“中国边疆探察译丛”出版在即,主编建英嘱我为丛书作序。这些年来外国各界人士有关中国边疆探察著作的翻译和研究一直为我所关注,并形成了一些想法,故想借此序文篇幅略做记述,与读者共享。
中国边疆是统一多民族国家长期发展的历史产物,中国边疆研究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在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进程中,边疆考察和对边疆探察的研究,始终是研究热点。在中国边疆研究大发展的今天,边疆探察史的研究理应有一个大的发展。
资料的收集是研究深入的基础,以下就资料的收集与积累,抒愚见三端。
愚见之一
边疆考察的资料收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19世纪以来外国人的记录。
19世纪中叶以后,在日趋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下,中国危机四伏,清朝统治者既无法缓和国内阶级矛盾,也无力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入侵,强盛一时的清王朝的衰亡已不可逆转。与此同时,西方列强在对海外殖民地分割完毕之后,又掀起了一股世界性的考古探险热潮。在加紧侵华的大背景下,众多的外国传教士、学者、商人、官员以及形形色色的冒险家纷纷涌入中国,进行考察和探险。他们每个人所抱的目的不同,方法各异,但正是在这些探险考察活动中,他们为后人留下了一批考察报告、探险实录、相关札记和游记。今天,人们面对这样一份值得研究的历史资料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利用呢?
首先,有相当一部分的考察报告是当时的现场实录和实地观察的第一手材料,尤其对那些经破坏性发掘后即被西方殖民者洗劫一空,或历经战乱已荡然无存的中国古代文化遗迹来说这些记录就越显珍贵,对相关学科的研究有着基础材料的重要价值。
其次,大量的札记、游记类作品中,尽管有的因作者政治观点和立场不同,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有的因行色匆匆、道听途说,对事物的认识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但由于作者是当事人或同时代人,他们的亲身经历、耳闻目睹,对当时当地的社会风貌、民族民俗、宗教、地理以及重大历史事件所进行的描述和记录,仍为人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历史提供了具有研究参考价值的史料。
最后,19世纪至20世纪中期,外国探险家们在中国的考察活动,曾是西方列强进行殖民侵略的一项内容。因此作者在记述中有意无意都涉及对中国主权的损害,有的更直言不讳对中国资源、文物的劫掠和盗窃,这就为帝国主义侵华史中那段令国人深感屈辱痛心的历史留下了真实的记录。
长期以来这些相关著作或因深藏国内外书库而难以觅见,或因涉及多种文种而不易为人们阅读,难以为研究者所利用,更无法进入广大读者的阅读视野,成了迫切需要利用此类图书的研究者和关心此类题材读者的遗憾。
20世纪90年代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域探险考察大系”
[1]
和《亚洲探险之旅》
[2]
,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探险”丛书
[3]
,商务印书馆和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著名游记丛书”
[4]
,以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西域考古图记》等,为研究深化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愚见之二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人所撰写的边疆考察记不应被遗忘。
当人们将视线定格于20世纪上半叶,特别是1911年至1949年民国时期的中国边疆研究时,不难发现一大批接受资产阶级史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中国学者,痛心于深重的民族危机,希冀通过边疆研究,激发国人之爱国热忱,他们像矻矻播种的耕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收获;当时还相继成立了第一批有影响的边疆研究学术团体和机构,在组织和推动中国边疆研究上起了开创性作用。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出现了这么一批研究群体和众多学者就是发展的明显标志,用群星灿烂形容20~40年代中国边疆研究并不为过。当时大量的研究成果,尽管有种种不足,有些观点也未必尽善,但在中国边疆研究中的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我们拂去这些成果上的历史尘埃,它们仍能被我们所借鉴和吸收。
追寻民国时期中国边疆研究发展轨迹的工作很多。在宏观上,我们可评述当时中国边疆研究发展的成就与不足;在微观上,可研究学者、学术团体等个体学术活动的成败得失。就个体而言,我们应下大气力总结每个学人的学术成就与不足,调查学人的学术生涯,以便获得生动和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使我们对学人的评述更鲜活、更完整、更有立体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边疆研究的优良传统,从书本和社会实践两个方面获取知识,进而推动学术进步也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边疆研究取得进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边疆实地考察较在书斋中研究有更多的困难与条件限制,因此实践起来就十分不易了。我们还必须注意到随着新世纪的曙光普照人间,在怀旧情绪蔓延的同时,对边疆地区的关注日益成为一种时尚,而边疆的历史、民族、民俗等确有难以抵挡的独特魅力。正是因为边疆实地考察研究得之不易以及边疆所特有的吸引力,所以通过学者艰苦努力而实现的边疆考察,以及撰写的考察报告和旅行记是这一时期众多成果中颇具特色的一个特殊门类而为今人所关注。
这些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民国边疆游记新读丛书”
[5]
,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走进大西北丛书”
[6]
,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探险与发现丛书”
[7]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西北史地”丛书第一、二、三辑
[8]
等,填补了民国时期边疆探察实录不易得的空缺。
愚见之三
组织新中国的边疆学者撰写有特色的边疆考察实录,尤应重视。20世纪下半叶,新中国的边疆研究者,沿着先辈的足迹,进行了更深入、范围更广的边疆考察,大批从事边疆研究、民族研究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地理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他们无私奉献于崇高的科学事业,无暇顾及自身学术、文化探踪活动的披露。且不说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可能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一部曲折而不平凡的小说,单是那多彩的考察生活,那深深陶醉于大自然的情趣,那孜孜求索文明源头的匠心、那归途远眺中的联翩思考,就足以引常人入胜境,然而他们却视为平常。或许正是这种以平常心看待自身非凡经历的雍容气度,更能激荡起常人的 ............

书籍插图:
书籍《中亚纪行:克什米尔、小土伯特和中亚诸地 (中国边疆探察译丛)》 - 插图1
书籍《中亚纪行:克什米尔、小土伯特和中亚诸地 (中国边疆探察译丛)》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亚纪行:克什米尔、小土伯特和中亚诸地 (中国边疆探察译丛)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