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格调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序 李天纲
上海人的腔调与格调
上海格调·日常生活
过“日脚”的心气与精明
盛家女子超然物外
“闲话”里的那点骨气
诺亚方舟里的上海话
“翻行头”里面的派头
旗袍中的上海女子
看吃相,猜心相
咖啡里的上海人
交情是私人珍藏的隐痛
李叔同结义城南
永不凋谢的面子
爱因斯坦,上海的惊鸿一瞥
啥叫“门槛精”?
精明也聪明
白相出点情调来……
用海明威的方式
“轧三胡”的魅力
上海格调·前世今生
乐园与染缸的变通
小南门警钟楼,上海的埃菲尔铁塔
“规矩”给人生买保险
罗宋汤,香草猪排,红肠色拉
藏在大街小巷里的风情
历史语境中的石库门
流浪贵族的血统
终究是侠女和文人
补气提神的古典音乐
点绛唇
阅读的养颜美容
画室里的文人气
海派诗人气质
对面,施蛰存先生
梅兰芳的担当
留辫子的海派名医张骧云
上海格调·她与他
丈夫当家,老婆做主
她比他晚走
“黑漆板凳”上的幸福生活
影后和博士
时代新女性
戏子的尊严
静水微澜话情欲
他们是戏子
上海格调·未来
少做洋盘,多长见识
永远的法语,永远的上海话
劫持VIP的上海梦
千金散尽,不回来也罢
与众不同的迷人腔势
蝴蝶才子
饭碗里盛些什么?
味道
择校不亚于择偶
拗造型、摆功架与搭架子
海派心眼与心胸
阿拉上海人的“中产梦”
自家看看看 海派哈哈镜
深深浅浅的弄堂中藏着多少长恨歌?吴侬软语的关切中又是何种的温柔?
……
伸手抹去一层层细细的灰尘,却也抚出人事飘零、情怀匆匆若水的茫然。恍如一出出的戏,幕启幕落之间,藏半帘梦影。
……
淳子,上海籍女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史及张爱玲研究者,同济大学海派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作有文化散文集《上海闲女》、《上海留声》(与陈钢合作)、《玻璃电台》(与陈钢、李黎合作)、《上海才子》(与宋路霞合作)、《上海老房子里,点点胭脂红》、《前天》、《白天睡觉的女人》、《与名人约会》、《张爱玲城市地图》系列等以及剧本六百万字。
伟立,上海人。生于斯,长于斯。“上海话发音人“的合格候选人。“老三届”中学生“高考一九七七“的幸运者,都市文化的精神漫游者,关注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及海派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上海格调
淳子 伟立 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上海格调/淳子,伟立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7
ISBN 978-7-5326-3425-5
Ⅰ.①上… Ⅱ.①淳… ②伟… Ⅲ.①生活方式—上海市 Ⅳ.①D669.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096204号
策划统筹 刘毅强
责任编辑 杨 凯
助理编辑 马莎莎
装帧设计 王震坤
上海格调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发行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上海市陕西北路457号 邮政编码200040)
电话:021-62472088
www.ewen.cc www.cishu.com.cn
上海市印刷四厂印刷
开本890×1240 1/32 印张9.125 字数280,000
2011年7月第1版 2011年7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5326-3425-5/K·791
定价:38.00元
如发生印刷、装订质量问题,读者可向工厂调换
联系电话:021-59886522
序
李天纲
淳子有个短信过来,说要为她和伟立合作的新书写一些话,放在前面作个序。当时想着简单,贸然答应了。传过来的淳子和伟立的《上海格调》,那可是个高调,真是要我跟,真的让我序啊?既然答应,只有从命,勉力写些感触,或许能说点什么道道,给淳子交差。
《上海格调》是那种热爱生活,赞美城市,迷恋上海,一唱三叹的咏叹调,调门蛮高的。淳子爱上海,她在东方电台的听众们,早就知道。随她在空中行走上海,常常有精妙雷人的赞词跳将出来,这一回,我们也在书里读到了。近几年,上海街头的流行语是“腔调”,常看见一位艺人说“做人要有腔调”。放到书里,作者们抿嘴说:“格调”,不是“腔调”。“上海人的腔调,是形象;上海人的格调,是精神。”开宗明义,淳子他们要的就不是形象,而是精神。或者讲,《上海格调》,讨论的是上海人的精神状态。
看《上海格调》那信手拈来、皆成文章的笔调,想起张爱玲的《流言》。记得淳子是写过一本《张爱玲地图》的,她是“张迷”。张爱玲在大都市里寻俗觅雅,在人情练达中说东道西,这种风格,《上海格调》里有很多。按张爱玲自己的说法,她的《流言》,是“写在水上”(Written on Water)的,《上海格调》的文风有点像《流言》,想到了就说,写就像是在说,思考着的也随口就说,似乎并不深究。淳子在电台做主持,是电波DJ,我猜《上海格调》中的很多素材是在播音节目中积累的。作者们在空中捕捉上海的都市气息,那《上海格调》》就是“写在空中”(Written in Air),写精神(Spirit)了。
《上海格调》讨论我们这个城市的精神气质,总结了不少“上海人”的特征。说起“上海人”,最有争议的,莫过于书中不无强调的“上海闲话”。如作者描述,“上海人之间都讲上海闲话,他们只跟外地人讲普通话,但是会有意无意地不标准,带点吴音苏腔”。上海人讲自己的语言——“上海闲话”,应该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居然成为争议。争议远不止此:上海人要不要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上海要不要保存自己的街区风貌?一代代的上海人,如何在与外界交往中保持相互尊重、交流的姿态?如何在内部融合时既自我,又合作?这些都没有讨论,缺乏共识,足见目前社会意识之混乱。
我们小时候,“民族主义”有天然的合法性,语文课本有都德的《最后一课》,因此我们知道地方语言和传统文化,那是多么的顽强。今天,“多元文化”是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共识,游客们在全世界寻找新鲜好玩、有趣不同的东西,我们却在“富强”、“振兴”的口号下,在抹杀所有的差别。有人说像“国家”、“民族”、“城邦”等等,都是“想象的共同体”,人群各异,靠着很多的“想象”,才结为一体。但是,语言和生活方式,确乎不是“想象”出来的,时时要用,天天发生,它们是在长期的历史当中形成的,如果用暴力手段去“改造”,去“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上海格调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