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 2015年14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3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超级社交货币“我是歌手”:一场皆大欢喜的真人秀歌手李健,规则之外我是歌手:企图心和保鲜期真人秀大爆炸佐科·维多多:从家具商、市长到总统阳春村丢了尊肉身佛王府井劫案,“笨匪”故事2022,北京冬奥会的可能性中国制造2025来了放缓之后,“快马”如何驾驭记忆看见特朗斯特罗姆《黑镜》凸显的英式“反乌托邦”当前卫艺术家度过他严谨的一生冷酷仙境与世界尽头Tango:一日一画,一笑一忘李玉,青春是至死方休万晓利,狐狸依旧二进制代码的诗意图解在米兰:一场关于食物的旅行安吉丽娜·朱莉和她的乳腺癌基因经济学家的思维模式作为帝国新边疆的澳大利亚家有四男100%天花板美丽心灵的新奖章来之不易的草莓适度、干净和有趣是不是“准航母”谁说了算?环球要刊速览读者来信天下消费与理财好消息·坏消息声音活在朋友圈里的文艺女青年大咖姓增和平凡的世界对峙别问为什么好东西大家都有病餐桌记
超级社交货币■ 王鸿谅  2015年1月29日,湖南卫视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第三季第五期录制中的一幕   为了进入“我是歌手”第三季的演播现场,刘谦只能刷他的“人情卡”,这个故事由他来说,已经有了几分传奇。朋友们人托人,关系找关系,重重叠叠,曲折繁复。这并不是直播的决赛现场,不过是第四场比赛的录播而已,需要这样杀鸡用牛刀吗?面对我的问题,刘谦更加神秘。按他的说法,饶是这样,也没有谁敢把话说死。一直到比赛录播的前几天,依旧没有笃定的消息,他人在腾冲,心在长沙,干脆带着两个朋友提前飞过来继续等。终于,在录制的那个周四,他们拿到了3张入场券。   先入场的是500名大众评审,然后,才轮到刘谦这样的“门票观众”。演播厅其实没有电视上看起来那么大,500个座位刚好给500名评审。他们只能见缝插针坐在台阶和通道的地上,演播厅的热气腾腾,一半来自超强劲的空调,一半来自入场安检的漫长酝酿。彼此寒暄打听一下,有座位的说自己如何经过了四五轮筛选,跟中彩票一样被挑出来;没座位的,刷了人情卡的抛出一个云淡风轻的遐想,花了钱的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心情复杂的数字。刘谦说,比起来,他们的往返机票,似乎也不算什么。   虽然每个人关于自我的表述,多少都会有一点夸张,但我并不怀疑,这张入场券的难度。因为就在准备这个选题的时候,我的同事提前去了湖南卫视,她赶上的是突围赛,就是决赛前的最后一场录播,尽管她事先已经跟节目组做了多次沟通,最后还是没有办法进入真正的演播现场,去感受据说能够把地板都震得发颤的顶级音响,她只能和当天到场的许多媒体记者一样,在另一个媒体现场看着大屏幕。对,跟坐在电视机前的普通观众唯一的区别,或许就是屏幕更大一点,而且离现场更近一点。   我想不出2015年上半年还有什么娱乐节目,能够像“我是歌手”这样,成为全民话题。不用罗列收视率的枯燥数字,只需要留意一下网络社交圈里,尽是一轮一轮的刷屏轰炸。我试着上网搜索了一下,后知后觉地发现,原来“‘我是歌手’为什么这么火”,早在2013年就已经成为一个知乎话题。换着关键词再检索下去,这档节目里的每一个要素,从台前的歌手、评审、赛制,到幕后的导演组、乐队、设备,我所能想到的每个环节,都已经可以分门别类地成为一个新话题。我脑子里当时出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那个古老的Windows屏保图像,那些线条勾勒出的水管,每个节点都可以无限延伸,蜘蛛网一样无穷尽。   回到还没有冷却的歌王决赛现场,3月27日晚的直播之前,从早上开始,我的朋友圈里就在一轮一轮地刷着竞猜。我不用看电视和报纸,已经知道了帮帮唱的嘉宾名单,歌手们的两轮比赛歌单。到中午,我看到了千里之外湖南台大门前人头攒动各个角度的照片,接下来,是秀入场券和分析黄牛党票价的时间。直播开始,我依旧不用看电视,也知道谁唱得好谁又出了什么差错。第一轮的小高潮,还只是帮帮唱里的各种帮倒忙,到了突发状况的孙楠退赛和汪涵救场,话题的延展,就像那幅无限循环的屏保图像,再次成为一张蜘蛛网。一路飙升的收视率,已经没有任何台能够阻挡。专业分析收视率的朋友跟我解释,从数据来看,当天晚上看电视的人群,平均10个里有4个在看“我是歌手”的决赛。大概,春晚也莫过如此。 2013年4月12日,“我是歌手”第一季总决赛现场观众参与互动   为什么人们会如此争先恐后地追逐和分享关于“我是歌手”的信息?   从科学层面,我能寻找到的解释依据,只是关于分享。这是一个来自哈佛大学的实验,哈佛大学神经科学家简森·米歇尔和戴安娜·塔米尔做过实证研究,他们把脑扫描仪放置在被试者的脑部,然后提出各种分享信息的问题,比如他们喜爱的动物或者运动项目,结果发现,他们在分享个人观点时的脑电波,和他们获得钱财和食物时一样兴奋,他们的结论是:“自由表达和披露信息,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奖励。”通俗地讲,就是分享本身会让分享者得到获奖一般的生理喜悦。   如果这个前提成立,人类本质上就是热爱分享的动物,那么我们就能进入到第二个层面,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我们乐于去追逐和分享?这其实是一个恒久的问题,我所查找到的资料,早在公元前350年,亚里士多德就已经开始思考。在他那个盛产辩论家和哲学家的年代,传播方式还只是演讲。如何才能让演讲内容具有说服力并且能让人记住,亚里士多德的答案是三个要素:道德、情感、逻辑。这个古典的结论,可以贯穿几千年,应用于我们的移动互联时代吗?我觉得传播学研究者应该可以给我答案,结果却发现,找到的一大堆传播学论文里,依旧还在套用着基于“使用—满足”说的受众理论,跟10年前我毕业的时候没有任何区别。   反倒是新兴的社交媒体经济学理论里,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社交货币。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教授乔纳·博格和他的同事凯瑟琳·米克曼一起,就内容分享这一问题,也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自我分享的特质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这些共享我们的思想、观点和经验的意愿成为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能够流行的基础。”“我们对其他人谈话的时候,不仅仅是想传达某种交流信息,而是想传播与自己相关的某些信息。”通俗地说,就是我们的潜意识里,都是想 ............

书籍插图:
书籍《三联生活周刊 2015年14期》 - 插图1
书籍《三联生活周刊 2015年14期》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三联生活周刊 2015年14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