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的生命重建课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阿德勒的生命重建课/(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张积模,江美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4
ISBN 978-7-201-17082-4
Ⅰ.①阿… Ⅱ.①阿…②张…③江… Ⅲ.①心理学-通俗读物 Ⅳ.①B84-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262293号
阿德勒的生命重建课
ADELE DE SHENGMING CHONGJIAN KE
出  版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人 刘 庆
地  址 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35号康岳大厦
邮  编 300051
邮购电话 (022)23332469
电子信箱 reader@tjrmcbs.com
责任编辑 范 园
特约编辑 姜晴川 华 序
装帧设计 仙 境
制版印刷 嘉业印刷(天津)有限公司
经  销 新华书店
开  本 787毫米×1092毫米 1/32
印  张 7.25
字  数 110千字
版次印次 2021年4月第1版 2021年4月第1次印刷
定  价 55.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图书如出现印装质量问题,请致电联系调换(010-82069336)
目 录
第一章 缺陷也是一种优势
第二章 自卑情结
第三章 优越情结
第四章 分析生活风格的成因
第五章 不完美的记忆
第六章 态度与行为
第七章 梦与梦的解析
第八章 医治受伤的童年
第九章 不完美的社交
第十章 社会适应不良
第十一章 包容婚恋对象的不完美
第十二章 不成熟的本能
第十三章 结语
第一章缺陷也是一种优势
伟大的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只有与生命直接相关的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也就是说,在与生命直接相关的科学中,理论与实践几乎是分不开的。生命科学建立在生命的律动之上,正因如此,它又是一门研究生活的科学。这一点尤其适用于个体心理学。个体心理学把个体生命视为整体,而个体的每一个反应、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冲动都是其生活态度的具体体现。这样一门科学势必是以实践为导向的,人们可以借助有关知识来修正乃至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
个体心理学是在努力了解神秘的生命创造力这一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正是有了这种神秘的力量,人们才会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甚至可以做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种力量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具体表现在对目标的追求之中。在这一过程中,身心配合,天衣无缝。因此,抛开整体概念,抽象研究身体活动与精神状态是非常荒谬的。比如,在犯罪心理学领域,过度重视犯罪而忽略罪犯是不科学的。事实上,罪犯(而非犯罪)才是研判犯罪最为重要的因素。如果不能把犯罪行为视为特殊个体生活中的一段经历,那么,再怎么研究犯罪行为都是毫无意义的。同一个行为在一个案件中是有罪的,而在另一个案件中则可能是无罪的。关键是,要弄清罪犯的生活背景,了解其生活目标。只有了解了这些,方能做到沿波讨源、顺藤摸瓜,对其行为举止追根究底。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理解诸多独立行为背后的含义,将其视为整体的组成部分。反之,研究局部时,只要我们将其视为整体的一部分,对更好地了解整体就大有裨益。
就作者本人而言,对心理学的兴趣源于医学实践。医学实践为理解心理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即目的论视角。在医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所有器官都有明确的发育目标,发育成熟后都有明确的形状。如果器官出现先天不足,人体会千方百计加以弥补,或培育出新的器官来替代缺损器官的功能。生命总是这样,源源不断、川流不息,绝不会轻易屈服于外界阻力。
人类的精神活动与有机生命的运动十分相似。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理想,通过设定具体的目标,弥补缺陷、超越现状。有了具体的目标,有了对成功的希冀,个体就会信心满满,克服障碍。相反,没有明确的目标,个体的所有行为都将失去意义。
所有证据都表明,具体目标必须在早期(童年时期)确立。成熟个性就是在这个时期慢慢出现原型的。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当一个软弱自卑的孩子深陷绝境时,便会努力发展,沿着既定目标砥砺前行。在这一阶段,发展目标比发展所需的物质条件更为重要,因为目标决定着努力方向。目标是如何确立的,没人说得清楚,但显然是客观存在的,并主导着孩子的一言一行。此时,孩子的天赋、冲动、理智、能力乃至缺陷,我们都所知甚少。时至今日,这一切仍然是个未知数,因为只有当目标确立之后,孩子的发展方向才能明晰可辨,只有在看清孩子的发展方向之后,才能预测其未来将会怎么走。
原型蕴含着个体人生目标的早期个性。原型一旦形成,人生的发展方向也就确定了,人生目标也就明朗了,个体的命运也就可以预见了。此后,个体的统觉(1)自然而然地与人生方向趋于一致。儿童不会客观地看待具体情况,而是完全跟着统觉走。也就是说,儿童会戴着有色眼镜根据个人好恶去理解身边的世界。
这种联系揭露出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有生理缺陷的孩子总是把自己的经历与缺损器官联系起来。比如,患胃病的孩子对食物有着异常的兴趣,视力欠佳的孩子则热衷于一切可见的事物。这种痴迷与个体的统觉完全一致。因此可以这么说,要想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只需要知道他哪个器官受损即可。然而,事情往往没有这么简单。儿童的器官自卑并非像外人观察的那样,事实上,器官自卑完全是源于自己的统觉。因此,尽管器官自卑构成儿童统觉的重要因素,然而,对这种自卑感的外部观察不一定能为了解儿童的统觉提供任何线索。
这一切都是相对的。在这一点上,孩子和成人没有什么两样,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掌握绝对的真理,即便科学,也是如此。科学是建立在常识的基础之上的,常识需要不断修正,将大错慢慢变成小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要知错必改。纠错在原型期相对容易。如果当时没有及时纠错,那么,日后再想纠正,就必须回忆当时的情形。因此,在治疗神经症患者时,关键不是去探讨他成年后所犯下的一般性错误,而是要回到他的早期生活当中,了解其在原型形成期间所犯下的根本性错误。一旦找到症结,就可以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按照个体心理学的看法,遗传基因并非十分关键。一个人遗传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遗传基因在他早期生活中打 ............

书籍插图:
书籍《阿德勒的生命重建课》 - 插图1
书籍《阿德勒的生命重建课》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阿德勒的生命重建课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