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传--中华名人传 (中华书局出品)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中华名人传丛书》出版说明
引子
早年成长环境:随母改嫁,曾姓朱
北宋政治环境:与士大夫治天下
初入仕途:下层官员范仲淹
丁忧居丧:应天府书院与《上执政书》
再入仕途:只做了一年半的京官
任职言官:仁宗亲政,先用后贬
贬知睦州:神仙境激发创作热情
徙知苏州:作了家乡父母官
三任京官:仁宗始终不能忘记范仲淹
贬谪饶州:三度被贬,文学创作的又一高峰
移守润州:五十岁仍然自我勉励
徙知越州:频繁调职一“迁客”
西夏崛起:宋朝西北告急
主持鄜延路:范仲淹初涉军权
范韩攻守异同:范仲淹的军事思想
主持环庆路:身在西北边陲,心怀国家大事
宋夏议和:燕然未勒归无计
任职二府:回京任参知政事
答手诏条陈:系统的政改意见
庆历新政:政改全面开花
新政流产:“人治”社会制度下,无法改变“人治”问题
新政以外:知人善任与其他
朋党之说:君子难敌“小人”进攻
和而不同:对“朋党”谬论的有力反击
再赴边塞:一次不知归路的远行
范仲淹罢政:一件小事引发的政治清算运动
退居邓州:求取罢兵南国去,满楼苍翠是平生
优游百花洲:退居养病,赋诗抒情
《岳阳楼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精神境界的最高写照
徙知杭州:远离中央权力中心
设立义庄:创立八百年的慈善事业
徙知青州:留得夕阳无限时
手书《伯夷颂》:知识分子的楷模
因病去世:终老徐州
引用参考书目
中·华·名·人·传
范仲淹传
FAN ZHONG YAN ZHUAN
诸葛忆兵◎著
中华书局
《中华名人传丛书》出版说明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为民族发展、文化传承、科技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这些人物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支柱,是历史留给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的无价瑰宝。为他们立传,既是梳理中华文化的脉络,又有助于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提升全球华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有鉴于此,中华书局正式出版《中华名人传》丛书。
自司马迁著《史记》以来,历朝历代都有人为名人立传。在当代中国,各种传记亦见诸市面,其中亦不乏戏说之版本,但是,能称得上代表国家级水准、资料准确、著述严谨、行文流畅、语言通俗的名人传记并不多见。本套丛书的出版即旨在做出这样一种尝试。
本套传记的作者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全部为在该著述领域有过长期深入研究,对传主生平及所处历史背景十分了解的专家学者。当然,本套传记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一定的文学创造,恰当还原了前人的生活场景和心理活动,相较其他传记,既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又具有相当的可读性。
《中华名人传》收录的人物涉及了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科学、文化等领域。“中华名人”的选择和收录,是经过网友投票、专家审核后确定的。本丛书由文化部原部长王蒙先生题写书名。
我们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为大众提供一种阅读选择。衷心希望这套好读耐看、依据史实的传记读本能够为挖掘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和中华民族凝聚力做出一定贡献。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2年3月
引子
文献记载这样一则故事:明代洪武年间,苏州人范文从在朝廷官至御史,因违背皇帝旨意而入狱,随即判处死刑。明太祖朱元璋在查看死刑犯的案卷时,看到范文从的姓名和籍贯,急忙传唤他到跟前,问道:“你不会是范仲淹的后人吧?”范文从回答说:“我是范仲淹的十二世子孙。”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就命令左右取来锦帛,在上面大字书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朱元璋将这幅书法赠送给范文从,并下旨说:“免除你五次死罪!”
开篇列举这则故事,是要强调指出:范仲淹极力倡导且毕生身体力行的“先忧后乐”精神,深深感动了后人,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其巨大。在浩浩的中国历史长河里,曾涌现出不计其数的仁人志士,他们前赴后继、艰苦卓绝,共同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范仲淹是其中的佼佼者。中国社会发展演变到宋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中有这样的总结:“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这个观点得到海内外众多学者的赞同。换句话说,宋代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型期。在这样一个重大转型期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伦理规范,乃至社会结构、官僚体制、政治制度,都会发生重大的改变。范仲淹则成为这一转型期新型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人物。范仲淹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从道德自我完善到出将入相而建立丰功伟业,都成为这一特殊时代最为典范的历史人物。范仲淹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先忧后乐”精神,是其品德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是其报国利民追求的最完美表现,也是其一生言行的最精炼总结,更是宋代知识分子新的精神风貌的最凝练概括与表达。
早年成长环境:随母改嫁,曾姓朱
范仲淹一生有远大的理想追求,性格刚毅,不折不挠。性格、品格乃至人格的形成,与其早年生长环境、教育背景密切相关。青少年时期生活的艰辛,成就了范仲淹坚毅的品格;家庭为其教育提供的相对经济保障,使得范仲淹养成渊博的学识和开阔的胸襟,保证他的才华将来有用武之地;宋代“重文轻武”的政治环境,赋予范仲淹以治理天下的远大理想。回顾范仲淹成长的过程,在宋代士大夫中非常具有典型意义。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自称是武则天时宰相范履冰的后裔。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正月,范仲淹自作《续家谱序》言:
吾祖唐相履冰之后,旧有家谱。咸通十一年庚寅,一枝渡江,为处州丽水县丞,讳隋。中原乱离,不克归,子孙为中吴人。皇宋太平兴国三年,曾孙坚、垧、墉、埙、埴、昌言六人从钱氏归朝,仕宦四方,终于他邦。子孙流离,遗失前谱。至仲淹蒙窃国恩,皇祐中来守钱塘,遂过姑苏,与亲族会。追思祖宗,既失前谱未获,复惧后来昭穆不明。乃于族中索所藏诰书、家集考之,自丽水府君而下四代祖考及今子孙,支派尽在。乃创义田,计族人口数而月给之。又理祖第,使复其居,以永依庇。故作《续家谱》而次序之。〔1〕
皇祐元年(1049),范仲淹自邓州移知杭州,路过苏州,与族人相聚,收集整理家谱,商议创置义庄。两年后,为整理完毕的《续家谱》作序。范仲淹自庆历朝政变革失败,出任地方长官多年,直至皇祐四 ............

书籍插图:
书籍《范仲淹传--中华名人传 (中华书局出品)》 - 插图1
书籍《范仲淹传--中华名人传 (中华书局出品)》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范仲淹传--中华名人传 (中华书局出品)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