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此时,何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导读
普里莫·莱维:一种鉴赏
欧文·豪
有些作家——寥寥数人——会顿时触动读者切身的感应。只需阅读他们的数页文字,就会感到那种隐而未发的冥契绽放出来。通常,俘获你的不是作家的观点或作品的主题,而是叙述的语调,也许是些许苦涩幽默的真挚,又或是沉思的呢喃。
在我读来,意大利犹太人回忆录作家、小说家普里莫·莱维就是这样的作家。我生活的环境截然有别于他的文化,更有别于他的经验。他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然而我阅读他的著作时,感到一种欣喜的契合。我欲展开一场想象的对话,仿佛我与普里莫·莱维是故旧,相知经年。
在他的故乡意大利,普里莫·莱维颇具声名;而在美国,他的著作仍未触及广大读者。这其中有一些常见的原因:翻译迁延,近来美国读者的品位变得狭隘,专注于自身,从而排除了很多外国作家。但另有一个更复杂的原因。莱维的名字与大屠杀文学相关联,很多人觉得,关于这方面的作品,自己已经读得够多,达到了所需要或所能承受的程度。而另有一些人——更无可非议地——被大屠杀的庸俗化公众讨论吓坏了,从而宁愿远离关于这个主题的作品。
所有这些障碍都是真确的,但我们终究会找到拆除或规避的方法,因为莱维是如此正直、严肃且迷人的作家。
他也是被我们这个世纪塑造,并留下深深烙印的作家。他知道——难道这真的值得争议?——自己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时代。背负这种意识的作家无法假装“理解”奥斯维辛和古拉格。但他们——尤其是集中营的幸存者——知道,他们必须带着给他们留下永恒伤疤的经验活下去。他们反复地、时常强迫性地回到这个主题。我可以有把握地说,纵使宣传家和政客的大话空话令他们痛苦,他们也不得不写下去。这些作家没有选择:他们是历史的俘虏,他们的写作是出于心理需要。
年轻的普里莫·莱维完全不可能预料自己会有如此沉重的命运。一九一九年,他出生在都灵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犹太人家庭。这是欧洲最古老的意大利犹太人社区,有着著名的宗教和文学传统。然而,在莱维青少年时期,这里的犹太人早已受到同化,融入意大利社会,大多数人成为专业人士或进入知识分子阶层。有些意大利犹太人跟过去维持些许联系,不是信奉作为宗教的犹太教,就是保存关于犹太传统和知识的一缕记忆。一些犹太家庭至少仍口头传授零碎的希伯来语,以及相关的仪式和习俗。十三岁时,莱维行了受诫礼,但这个仪式并非真正地象征执守犹太教的戒律。晚年追忆年轻时代,他说起做犹太人就是做“欢喜的小异类”,仅偶尔给他跟非犹太朋友之间的友情造成困扰。那些年间,意大利似乎不曾沾染毒害欧洲社会的种族反犹主义。
年轻的莱维学的是化学专业,要不是“突如其来的”冲击——虽然现在我们知道并非“突如其来”——他或许会继续走在专业生涯的传统道路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墨索里尼以其险恶的小丑风格,开始模仿盟友希特勒的反闪族残酷行径。家庭和周遭的生活环境皆不曾让年轻的莱维有机会熟悉犹太人数百年来习以为常的迫害,他察觉自己被傲慢或羞愧的教授“拒斥”。唯有一位资历尚浅的老师收他做博士生,甩出一句简慢而让人难忘的话:“跟我。”一九四一年,莱维获得博士学位,却因种族法而找不到化学家工作,只能在清漆厂和镍矿打零工。
不久后,莱维漂到意大利的文化中心米兰,在这里,他才开始有了一些政治意识。他得知一些意大利反法西斯的孤立群体,“仍不曾弯腰”。他听说了一些英勇无畏的事迹(值得指出的是,这些是犹太人的事迹),诸如罗塞利兄弟(Rosselli brothers)这样的自由主义者,被墨索里尼手下的恶棍谋杀;卡洛·莱维(Carlo Levi)被判流亡。大多意大利犹太社区警惕地远离政治,少数一些人抱持机会主义心态投靠法西斯,而另一些少数派参加对立阵营,其中很多人四散流亡。然而,战争年间,开始出现一种崭新而可观的抵抗运动,莱维写道:“犹太人的军事参与实则相当可观。”
一九四三年九月,他加入一支在皮德蒙特山麓活动的游击队。由于缺乏经验,这支队伍很快就被告密者出卖。莱维在十二月被捕。受法西斯审讯之时,他承认自己是犹太人,“一半是出于疲惫,一半也是出于骤然涌起的傲慢的自豪”。一九四四年二月,意大利法西斯将他转到德国纳粹手中,以流放到奥斯维辛集中营:
载我们往集中营的火车装了六百五十人,其中五百二十五人随即被处死,二十九名妇女被拘留在比克瑙集中营,九十六名男子,包括我自己,被押到莫诺维兹-奥斯维辛集中营。这是附属法本化学工业公司的集中营。从这里生还的大约只有二十名男女。由于一连串的境遇,我幸存下来:从来没有生病、得到一个意大利砌砖工帮助(他给莱维送食物)、得以在法本的实验室做了两个月化学家。幸得红军在一九四五年一月进军迅捷,我被解放出来。
正是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数月里,莱维的思想成熟起来。这就是我们在他的著作中感受到的那份仁厚的敏感,既谦逊又刚毅。奥斯维辛将会是“我人生里最根本的经验……我知道倘我存活,我非要讲述这个故事不可”。很多幸存者也想“讲述这个故事”,其中有些人遭受的苦难远甚于莱维,却极少有人能以他这般深思来写作。
这里的一个原因是,在奥斯维辛之时,他与东欧犹太人囚徒产生友谊,他们教莱维一些关于意第绪文化的知识——其精神和道德的来源——这些有助于他汲取崭新的个人力量。有些来自波兰和俄罗斯的犹太人,纵然在如此非人的处境里,也依然保有良善的人性,也有些人在磨难中扭曲了心灵和道德。莱维在所有这些人身上看到从前不曾见过的犹太价值观。对他来说,奥斯维辛“残酷地印证我作为犹太人的处境:一种谴责,一种复返,再度体验流亡和迁徙的圣经故事。这是一种悲剧的回归”……
战后,回到意大利,他从朋友那里听说一支说意第绪语的游击队,在东欧的战争里存活下来,不知如何抵达了米兰。这个故事,再加上他在奥斯维辛听说的那些故事,似乎深刻地烙印在他的脑海里,尽管他隔了多年,出版了数部作品之后,才回头写这支意第绪游击队。一九八二年,一部以他们的经验为题材、名为《若非此时,何时?》(If Not Now, When?)的小说面世。《若非此时,何时?》在意大利深得好评,我们应将这部小说当作献给东欧犹太人的颂歌,他们欲尽绵薄之力抵 ............

书籍插图:
书籍《若非此时,何时?》 - 插图1
书籍《若非此时,何时?》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若非此时,何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