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分析史(第3卷)(美)约瑟夫·熊彼特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所有权利保留。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经济分析史
第三卷
〔美〕约瑟夫·熊彼特 著
朱 泱 易梦虹 李 宏 陈国庆 杨敬年 陈锡龄 译
商务印书馆出版
(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 邮政编码 100710)
商务印书馆发行
河北三河市艺苑印刷厂印刷
ISBN 978-7-100-01241-6
1994年7月第1版 开本850×1168 1/32
2009年7月第5次印刷 印张20 1/2
定价:40.00元
Joseph A. Schumpeter
HISTORY OF ECONOMIC ANALYSIS
Eleventh Printing, 198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本书根据牛津大学出版社1980年第11次印刷本译出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说明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1992年先后分六辑印行了名著二百六十种。现继续编印第七辑,到1997年出版至300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未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1994年3月
目录
出版说明
第四编 1870至1914年(及以后)
第一章 导言与计划
1.包括的时期
2.工作的条件
3.本编的计划
第二章 背景与形态
1.经济的发展
2.自由主义的失败
3.政策
4.艺术与思想
第三章 邻近学科的某些发展
1.历史
2.社会学
3.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政策与历史方法
1.社会政策
2.历史主义
第五章 这一时期的一般经济学:人物与派别
1.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
2.英国:马歇尔时代
3.法国
4.德国和奥地利
5.意大利
6.荷兰和斯堪的那维亚各国
7.美国
8.马克思主义者
第六章 一般经济学:性质与内容
1.前言
2.想象、企业和资本
3.价值和分配理论的革命
4.马歇尔的态度和实际成本
5.利息、地租、工资
6.实用领域的贡献
第七章 均衡分析
1.本时期经济理论的基本一致性
2.库尔诺和“数理学派”:计量经济学
3.均衡概念
4.竞争假说与垄断理论
5.计划理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6.部分分析
7.瓦尔拉派的一般均衡理论
8.生产函数
第七章 附录 有关效用理论的注释
1.早期的发展
2.现代发展的开端
3.与功利主义的关系
4.心理学与效用理论
5.基数效用
6.序数效用
7.相容性假设
8.福利经济学
第八章 货币、信用和循环
1.实际问题
2.分析工作
3.基本原理
4.货币的价值:指数法
5.货币的价值:交换方程式与“数量法”
6.货币的价值:现金余额法与收入法
7.银行信用与存款“创造”
8.危机与循环:货币理论
9.非货币循环分析
第五编 结论 现代发展的梗概
第一章 引言与计划
1.本编的计划
2.过去二十五年间理论经济学的进步
3.背景与形态
第二章 源出于马歇尔—维克塞尔工具的发展
1.消费者行为的现代理论及“新”生产理论
2.单个企业与垄断竞争的理论
第三章 “极权主义”国家的经济学
1.德国
2.意大利
3.俄国
第四章 动态学与经济周期研究
1.总量理论动态化:宏观动态学
2.统计的补充:计量经济学
3.宏观动态学与经济周期研究的相互影响
第五章 凯恩斯与现代宏观经济学
1.对凯恩斯著作的几个较为广泛的方面的评论
2.《通论》的分析工具
3.凯恩斯启示的影响
人名译名对照表
第四编 1870至1914年(及以后)
第一章 导言与计划
1.包括的时期
2.工作的条件
3.本编的计划
1.包括的时期
本编包括1870年左右至1914年分析工作的历史。为了说明采用第一个年代的理由,我引证几乎没有经济学家会否认的一个事实:正是在1870年前后,一种对社会改革的新兴趣,一种“历史主义”的新精神,一种在经济“理论”领域内的新活动开始表现出来;或者说,传统被打破了,在从根本上说必然永远是一种连续不断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期望观察得到的,再没有比这种破裂更为明显的了。为了说明采用第二个年代的理由,可以提出这样一个论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个足够有力的“外部因素”,使得能够把它的爆发当作一个终点,虽然结束这个经济分析时期并迎来另一个经济分析时期的那些影响在此以前全都可以清楚看出,虽然这些影响还要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得到胜利。
在接受上述的时期划分时,必须注意到两种限制,特别是第二种:一种限制适用于对任何事物划分历史时期的尝试,另一种限制则类似于我们在捍卫我们关于前一时期的概念时觉得必须加上的限制。有许多人物和许多著作跨越两个时期,要将其归入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免过于武断;而且在观点上、态度上和方法上,有许多相互重叠之处。部分地因为这个缘故,就把某些在年代上属于前一时期或后一时期的人物和著作归到了这一编。可是,还有另外一个理由使我们要谈到——有时是相当详细地——我们自己这个时期的发展,并就某些事情把我们的故事一直说到现在(1949年),这个理由就是,第五编将只简略地叙述现代的发展;因而似乎有必要利用适当的机会,指明——至少就若干重要之点——现代的分析工作怎样可以追溯到1870—1914年的工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我们自己是在后者所奠定的基础上进行建筑。
但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经济分析史(第3卷)(美)约瑟夫·熊彼特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