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1]曝光表,亦叫测光表。摄影时计量光的强弱并以控制摄影曝光时间和光圈大小的仪表。——编者注
本书赞誉
《稀缺》是行为经济学领域一部了不起的新作。经济学家穆来纳森和心理学家沙菲尔用心理学的实证研究重新解读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资源稀缺”,发现贫穷和忙碌并不是简单地因为缺少金钱和时间,而是一种心态和能力的匮乏。一本《稀缺》,会让忙碌的人警醒,贫穷的人振作。物随心转,境由心生,有容乃大,命由己造!
彭凯平
清华大学教授、心理学系主任
把“稀缺”界定为一个心理问题而不是资源问题,这真是一个奇妙且深刻的视角。正如本书的两位作者所说,稀缺会俘获一个人的大脑,使他过于关注稀缺的对象从而失去正常的判断力,这恰恰会导致稀缺状态进一步恶化而不是使它得到改善。因此,真正可怕的不是资源的稀缺,而是俘获我们大脑的稀缺心态。我想,这个结论对所有读者都将是一个终身受用的告诫。
叶航
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没有什么就嚷嚷什么,越没有就越嚷嚷,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的现象。两位作者将我们的直观感受上升到了理论高度,提出了稀缺会导致认知障碍的观点。他们的研究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是:如果你想要什么,不要等急需的时候才去要,而要提前积累。
李淼
著名物理学家、中山大学教授
为什么穷人会更穷、富人会更富,而拖延症患者永远没时间?针对这一现象,社会学家称之为马太效应,经济学家称之为稀缺现象,但是所有这些说法都不如心理学的解释来得更妙趣横生又直抵人心,让人时常产生“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感。
周濂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为什么稀缺心态会让我们无法摆脱稀缺?因为处于稀缺中的人们,其心智容量和认知能力会受到很大限制,从而导致了其习惯于应付匮乏的行为模式。个人如何才能摆脱财务困境,组织如何才能重获时间,而社会又如何才能帮助穷人?《稀缺》一书以独特的行为经济学视角,不仅从理论上进行了开创性的分析,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的心理学与社会学实验,为摆脱稀缺之道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周健工
福布斯中文网总编辑
天底下只有四种事:重要且急迫的、不重要且不急迫的、不重要但急迫的、重要但不急迫的。人们不大会在前两者上犯错误,但经常会在后两者上犯错误:被急迫但不重要的事情占去有限的注意力“带宽”,而忽视了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情。读完《稀缺》后就可以避免这个错误。
王烁
财新传媒主编
我们的肉身刚刚步入富足时代,但我们的精神还滞留在稀缺的恐惧之中。穷人思维,植根于人类的基因。率先用理性击碎它的人,也将率先获得身与灵的富足。
罗振宇
《罗辑思维》主讲人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是著名经济学家,埃尔德·沙菲尔是著名心理学家,而《稀缺》就是他们强强联合的佳作。他们将科学的严谨和人文的独到巧妙地融为一体。在《稀缺》一书里,直觉与理性实现了完美契合,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丹尼尔·卡尼曼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畅销书《思考,快与慢》作者
这是一个必胜组合:一位行为经济学家,一位认知心理学家,他们都是各自领域内著名的领导者。让他们富有创意的头脑相互碰撞,从中得到的就是一本充满原创思想和精彩观点、具有高度可读性的著作。一位想要在大型律师事务所升迁为合伙人的单身母亲,与一位用一半收入支付利息的农民有何共同之处?答案就是稀缺。读一读这本书,就能惊奇地了解到稀缺是如何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
理查德·泰勒
芝加哥大学行为决策研究中心主任,畅销书《助推》作者
《稀缺》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充满了新思想、精彩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道理,很可能会改变你的生活方式。
史蒂芬·列维特
畅销书《魔鬼经济学》作者
《稀缺》一书将故事与研究成果自然而然地结合为了一体。它告诉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的比需要的少,这种情况会缩小我们的视野,扭曲我们的判断力。这本著作对个人发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都有着极大的参考意义。
丹尼尔·平克
畅销书《全新思维》、《全新销售》作者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和埃尔德·沙菲尔告诉我们,稀缺的逻辑,无论贫富、受教育程度高低、亚洲文化、西方文化、拉美文化还是非洲文化,都同样适用。两位作者的独到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改变个体行为,同时也能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开拓出一片新视野。真是令人振奋的成就啊!
安妮-玛丽·斯劳特
普林斯顿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新美国基金会总裁兼CEO
《稀缺》一书思想深刻,完全原创,令人手不释卷。本书是那些没有时间看必读书人士的必读之作。
丹尼尔·吉尔伯特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畅销书《哈佛幸福课》作者
《稀缺》测试题
关注“庐客汇”,回复“稀缺”查询测试结果
本测试题由著名营销及销售行为专家孙路弘特别编制
阅读一本书并不是要把书中的每一行的每个字都认一遍,而是较真地弄明白作者的意思,并理解作者的思想,才能进一步真正掌握一本书的观点、视角以及可能的现实应用。
在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你是否有器官来“消化”这些文字,尤其是文字中的许多术语,有时还有转折词,有时还有抽象词汇。当它们都凑到一起时,即便是完整的句子也可能会出现多种理解思路。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构建多种可能的意思,并将不同的意思解读出来,以帮助我们在阅读图书的时候,不受作者的限制,而是站在作者提出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丰富,不断强化,并形成能对自己产生现实帮助的观念和思想。
这才是阅读的目的,请自测一下,你的阅读段位是多少。就眼前这本书,阅读40页,尝试回答以下10个问题,来决定你的阅读段位。10道测试题满分为80分,最高段位就是8段,请看看你是几段。
每本书都有其必然的阅读难度,这本《稀缺》的阅读难度指数为8(中文图书阅读难度指数衡量的是所有中文图书的难度,难度最高为24,最低为1)。
请通过以下10道选择题,找到匹配自己阅读段位的图书。
1.在《稀缺》一书引言的第4页中,黑体字显示了如下这句话: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这句话的意思是:()
A.稀缺是人们心中比较结果的感觉
B.稀缺是客观存在的某种稀有之物
C.稀缺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比较的感觉
D.稀缺是生存需要无法得到满足的感觉
2.在《稀缺》一书引言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