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晚清二十年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5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激荡:晚清二十年
作者:马勇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05-01
ISBN:978-7-5133-4400-5
目录
CONTENTS
序言
引子
第一章 大转折
东邻日本转身向西
群雄逐鹿东北亚
日本不宣而战
终于知道什么是兵败如山倒
以战促降与乞和议和
第二章 维新时代
四万万人齐落泪
维新运动发生
京沪强学会
南梁北严
湖南区域试验
官场上的迟到者
失控的改革
“康不得去,祸不得息”
一场未遂政变
第三章 尴尬记忆
大阿哥引爆政治动荡
“运动”义和团
冲突在犹豫徘徊中持续升级
走向对抗
一场奇怪战争
又是乞和与议和
第四章 重新起步
而今迈步从头越
构架现代新教育
现代军事体制的重建
自由经济的充分发展
现代法律体系的确立
改革又到困难时
第五章 短暂徘徊
一个人的革命
一场奇怪战争
震动与启示
君主专制与君主立宪
又是一个成功典范
第六章 这才是中国的希望
上下联手
临门一脚
五大臣出洋
总算有了一个开始
第七章 让理想变成现实
改定中央官制
重建地方官制
革命促改良促立宪
政治改革突然提速
一个美好期待
第八章 向立宪政治艰难行进
一个偶发事件
王朝终结者
制造敌人
新时代,新希望
第九章 民主政治短暂的春天
咨议局:民主初步与有序参与
有计划政治:立宪日程表
皇族内阁≠责任内阁
铁路干线国有:国进民退引爆革命
第十章 一个王朝的终结
又到剿抚犹豫徘徊时
独立与光复:墙倒众人推
走向共和
清帝逊位:最后的潇洒
序言
《激荡:晚清二十年》新星版将要发布了,文彧嘱我写一篇新序。我也觉得有必要结合新的研究及其相关问题给予一个说明。
这本书原来并没有主标题“激荡”,而是直愣愣的“晚清二十年”,就是描写清帝退位之前大约二十年的历史进程。这一次仍由新星出版社总编辑彭明哲先生给出一个让人荡气回肠的新名字,也与我先前在新星出版的《晚清四书》单册书名相呼应。这确实是激荡的二十年,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大变动。
在这部书中,我想表达的意思也非常简单,就是我们能不能重构我们的晚清史。大致而言,几十年前,当我们这一代学者还没有出道时,我们的晚清史,不论中外,也不论两岸,其实都是一个叙事模式,都是将晚清视为后世中国发展的拖累,是后世中国一切罪恶的根源。不论我们去读台湾学者的著述,还是去读《剑桥中国晚清史》《哈佛中国史》《讲谈社中国史》,可以发现东西方学者的晚清叙事,都在强调晚清中国的悲剧意义。
就拿美国学术界来说,自费正清的“冲击-反应”论,至其及门弟子、再传弟子的“在中国发现历史”,以及“新清史”等各种各样的新视角,其对晚清中国的整体观感总体是负面的,带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
对于这些中外前辈以及同辈时贤的研究,我始终心怀敬意,汲取甚多。只是我所接受的知识、信息,又让我几乎从一开始就不太认同传统的晚清中国历史叙事。我以为传统叙事太过于悲伤了,这个叙事看到了晚清中国受到的伤害,但也极大低估了晚清中国的历史进步,忽略了历史主导者的话语,太过相信后来的历史胜利者之自言自语。
我之所以强调“后来的胜利者”,主要是想说,不论是清帝国的自我历史建构与描述,还是接替清帝国的中华民国早期对晚清中国的历史叙事,并不是以悲情为主基调。民国初年的中国人对于走过的路固然有反省,有批评,但总体而言对于晚清中国几十年特别是最后二十年的进步并不是完全抹杀,而是接续。就制度层面说,清帝国与中华民国固然是帝制与共和之别,但这个“別”用当时人的话说,是“国体变更”,是“君主立宪”与“人民立宪”的不同,并不是另起炉灶从头开始。这在清末民初前后三十年的制度史研究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相信读史者均有程度深浅不同的体会。换言之,清末民初几十年构成了一个大致完整自成一体的时代,这个时代固然与之前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三千年的中国根本不同,也与后来的一百年不太一样。那时人所说的“三千年未有之巨变”,用历史研究者习于使用的话来说,是社会性质在这连为一体的几十年发生了变化,而不是帝制结束之后的突变。
对于“三千年未有之巨变”的内涵与外延,中外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我的看法是要从两个相互关联的视角解析这个变化。第一个视角,是时代性质的突变,是一个时代的觉醒。
我们今天都知道,近代中国的全部问题均不来自于中国内部,中国经过先前几千年的发展,在政治、社会、文化、教育诸方面,均获得了长足进步,如果我们去读大航海之后至十八世纪晚期长达三四百年间进入中国本土的那些域外有识之士的记录,大有几十年前福山所谓“历史终结”的感觉。中国的政治架构,根据利玛窦的观察,大致实现了西哲“哲学家治理”之模式,君主、大臣,以及帝国全境的大小官员,个个接受良好教育,彬彬有礼,上马打仗,下马治国,公平正义得以彰显,上下声音的传导反馈,更有机制性保障。即便是商业、贸易、城市生活,那时的中国,并不比东西洋落后。乾隆皇帝不愿向西人学习,他的自信有足够的理由,仅仅是凭借巨大的贸易顺差,他也有资格对强行入境贸易者说不。
但是,就在乾隆大帝对马戛尔尼说不的时候,西方社会正在发生一场划时代的革命,蒸汽机改变了世界,让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被迫卷入工业化运动。那时的中国有足够的贸易结余,乾隆皇帝那时如果答应了英国人的要求,与英国重构国家关系,打开国门,自由贸易,像英国一样发展自己的工业化,那么十九世纪之后的中国史甚至世界史都会改写。然而,聪明过人的乾隆大帝并没有看到人类历史的趋势,不知道正在发生的工业革命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中国错过了工业化的早班车,这一错就是一百年,至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才不得不开始自己的工业化。
一百年的错失,让中国后来的步履几乎全乱。中国被迫开始自己的工业化之后,以为这个运动只是“坚船利炮”四个字,最多是“坚船利炮声光电化”八个字。因而那时的中国拼命追赶,集中一切精力、一切资源发展自己的工业化。实事求是地说,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获得了巨大成功,重工业、制造业、交通、通讯,以及城市化方面都有骄人进步。至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已走出半个世纪以来的困境,甚至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已经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激荡:晚清二十年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