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作品集 - 余冠英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出版说明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孕育了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学传统典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变迁,曾经通俗易懂的民歌和朗朗上口的诗歌对现代读者而言却形成不小的挑战。为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出现了众多的古代文学选本,其中余冠英先生选注的《诗经选》、《三曹诗选》、《乐府诗选》、《汉魏六朝诗选》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版以来,一再重印,广受读者欢迎。
余冠英先生(1906—1995)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得到杨树达、陈寅恪、黄节、刘文典、朱自清、俞平伯等著名学者的亲炙。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任教。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后任文学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遗产》杂志主编、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余冠英先生不仅在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各体文习作、历代文选和国文教学实习指导,还曾主编了《国文月刊》的第三期至第四十期。《国文月刊》是抗战时期在上海孤岛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发行的著名学术期刊,这本以国学专家写作深入浅出的文章,介绍中国语言文字及文学上的基本知识给青年读者为宗旨的刊物,因保全中华文化命脉而驰誉一时。
“余冠英作品集”所收录的《诗经选》、《三曹诗选》、《乐府诗选》和《汉魏六朝诗选》至今仍被专家公认为现代选注本中的经典之作。余冠英先生善于在纵向的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评价每位作家、每首诗的地位,并在与同时代作家、作品的横向比较中分析其特色,从而客观地评估其历史价值。在每种选本的“前言”部分,余冠英先生都对所选篇目和作家进行了深入的评析和阐发。这几种选注本集中体现了余冠英先生博洽精深、自成一家的学术追求,其翔实的资料、严谨的观点中折射出令人叹服的学术功力和公允、平易的学风。
此次出版“余冠英作品集”,以余冠英先生生前最后的修订本为底本重新排版设计,版面更加疏朗大方。对原书除修订部分注音、调整一些注释体例外,一仍其旧。相信读者在阅读这些经典选本时,在学术大家的引领下能更深入地体悟到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2年8月
前言
从汉兴到隋亡约八百年。在这一段时间里,诗歌园地中生长了不少花果。我们想通过这个选集向读者介绍其中重要的部分。
这里选录的诗约三百首,其中有几组或几家的诗选得比较多,从数量上可以看出这些是重点部分。在汉代诗歌里重点部分是乐府歌辞中的民歌和无名氏的五言诗(包括《古诗》和曾经被误认为李陵、苏武所作的那些“别诗”)。魏代的重点是曹植和阮籍的诗。西晋的重点是左思的诗。东晋的重点是陶渊明的诗。刘宋一代以鲍照的诗为重点。南齐以谢朓的诗为重点。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各为重点之一。庾信的诗也是一个重点。从这些重点部分可以看出乐府民歌和无名氏的作品在汉魏六朝诗里占了不小的分量。
这个选集分为九部分:汉诗、魏诗、晋诗、宋诗、齐诗、梁诗、陈诗、北朝诗、隋诗。
从汉魏六朝诗的发展过程看来,两汉是由于民歌被大量集中、整理、加工,在《诗经》、《楚辞》之后开创诗坛新局面,又在这些民歌的丰富营养和《诗经》、《楚辞》的一定影响之下,产生五言诗体的时代。魏晋诗歌(以五言为主)在曹植、阮籍、左思、陶渊明这些优秀作家的手里,沿着一条现实主义道路,继续发展,形成《古诗》之后的新的典范。在东晋、宋、齐,长江流域和汉水流域产生大量民歌,宋、齐是诗歌在民歌的新影响和其他新条件、新要求之下变化翻新的时代。梁至隋是“宫体诗”的逆流泛滥,形式主义的影响较大,杰出作品比较稀少的时代。北朝诗歌除民歌呈现异彩之外,文人诗的作风和梁、陈大体相似。
关于各阶段诗歌的具体特征,在下文还要说明。
一
在汉初的六七十年间诗坛还十分寂寞,高祖唐山夫人的《安世房中歌》和韦孟的《讽谏诗》、《在邹诗》,曾经被封建时代的文人认为“大文字”,其实这些文字不过是模仿《诗经》、因袭《楚辞》,毫无意义,还不如《垓下》、《大风》之类的抒情短歌,表现新鲜的风格。这两首都是楚歌体,楚歌原是楚地的民间形式。我们以《垓下歌》和《大风歌》填充这一段空白,可以表示汉初诗歌和楚文学的衔接。
从汉武帝立乐府、采诗合乐以后,许多闾巷歌谣被记录、集中,因而流传。尽管这些民歌不免在记录和配乐的时候被统治阶级所改动,但它们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劳动人民的粗犷气息终不能掩。
这些诗真实地直接描写了下层人民的悲苦生活。例如《妇病行》写一个穷人,妻死儿幼,向人乞讨;《十五从军征》写一个老兵,从十五岁服兵役直到八十岁,临了却无家可归。只有生活在这些受难者之间的人,才会以那样同情的精神歌唱这些故事。
这些诗也反映了人民对于这种生活的不满和反抗,例如《东门行》,写一个贫民因为无衣无食铤而走险,《战城南》和《东光》写军士对于战争的诅咒,都有鲜明的斗争性。
这些诗也描写了上层社会的生活,用人民的眼光来作批评。例如《陌上桑》暴露了使君的丑恶和愚蠢,赞美了罗敷的坚贞。《陇西行》称扬了一个独力支持门户的“健妇”。其中的爱憎褒贬,显然和统治阶级文人所持的标准有别。
上面所举的例子都是叙事诗。徐祯卿《谈艺录》云:“乐府往往叙事,故与诗殊。”以叙事为主确实是汉乐府民歌最显著的特色。《诗经·国风》里没有叙事诗,南朝乐府民歌里也没有叙事诗,北朝乐府民歌里只有一首《木兰诗》,而汉代叙事乐府在十五篇以上。本书所选还有《孤儿行》、《艳歌行》、《孔雀东南飞》、《上山采蘼芜》等篇,这些诗或写生活中小小的片段,或叙有头有尾的故事,反映社会上大大小小的矛盾。汉乐府因为多叙事,篇幅一般也比较长,像《孔雀东南飞》那样一千七百多字的长篇,代表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顶峰,在文学史上是非常突出的。
汉乐府里的民歌正与《诗经·国风》和南北朝乐府里的民歌相似,不乏表现男女爱情的作品,但是在汉乐府里却有几篇因为特别慷慨、强烈,给人不同的印象。例如《上邪》篇,一气连举五件事来发誓,说明除非天地合并、世界毁灭,爱情不会终止。这和《诗经·鄘风·柏舟》的“之死矢靡它”和《吴声歌曲·欢闻变歌》的“没命成灰土,终不罢相怜”本是同样的感情,但这里却写得如此的奔放。又如《有所思》写相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作品集 - 余冠英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