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文选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新青年》文选/陈平原选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9
(博雅文渊阁)
ISBN 978-7-301-30728-1
Ⅰ.①新… Ⅱ.①陈… Ⅲ.①期刊—汇编—中国—民国 Ⅳ.①Z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91653号
书名:《新青年》文选
《XIN QINGNIAN》WENXUAN
著作责任者:陈平原 选编
责任编辑:延城城
标准书号:ISBN 978-7-301-30728-1
出版发行: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100871
网址:http://www.pup.cn 新浪微博:@北京大学出版社
电子信箱:pkuwsz@126.com
电话:邮购部010-62752015 发行部010-62750672 编辑部010-62756467
印刷者:
经销者:新华书店
965毫米×1300毫米 16开本 29.5印张 382千字
2019年9月第1版 2019年9月第1次印刷
定价:98.00元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2752024 电子信箱:fd@pup.pku.edu.cn
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出版部联系,电话:010-62756370
目录
导读: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新青年》研究
一 同人杂志“精神之团结”
二 “仍以趋重哲学文学为是”
三 以“运动”的方式推进文学事业
四 文体对话与思想草稿
五 提倡学术与垄断舆论
六 文化资本与历史记忆
七 编辑方针
论文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我之改良文学观
我之文学改良观
文学革新申义
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一
二
三
四
论短篇小说
一 什么叫做“短篇小说”?
二 中国短篇小说的略史
三 结论
人的文学
白话文的价值
思想革命
文学研究会宣言
文学研究会简章
述学
敬告青年
一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青年与工具
经济学之总原则(在北京学术研究会之演说)
以美育代宗教说(在北京神州学会演讲)
近世三大政治思想之变迁
一 国家观念之变迁
二 乐利主义之变迁
三 民治主义之变迁
女子问题——新社会问题之一
一 经济之发达
二 教育职业之发达
三 思想之发达
读武者小路君所作《一个青年的梦》
偶像破坏论
庶民的胜利
“作揖主义”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吃人与礼教
什么是科学方法?
随感
随感录一
随感录五
随感录十三
随感录十七
随感录二五
随感录二九
随感录三〇
随感录三五
随感录三六
随感录三七
随感录三八
随感录三九
随感录四一
随感录四三
随感录四六
随感录四八
随感录五〇
随感录五一
随感录五五
随感录五六 “来了”
随感录五七 现在的屠杀者
随感录六五 暴君的臣民
随感录七一 调和论与旧道德
随感录七五 新出版物
随感录八三 解放
随感录一一七 青年底误会
随感录一二一 过渡与造桥
新诗
朋友此诗天怜为韵,还单为韵,故用西诗写法,高低一格以别之。
鸽子
鸽子
人力车夫
人力车夫
相隔一层纸
一
二
月夜
除夕
除夕
丁巳除夕歌
除夕
一
二
三
梦
爱之神
三弦
山中即景
一
二
香山早起作,寄城里的朋友们。
小河
爱与憎
白杨树
庐山纪游
一
二
登香港太平山
绍兴西郭门的半夜
一
二
三
儿歌
十一月二十四夜
稻棚
过去的生命
山居杂诗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希望
竹叶
小说
碎簪记
后序
狂人日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孔乙己
药
一
二
三
四
风波
小雨点
波儿
故乡
戏剧
老夫妻
终身大事
人力车夫
通信
通信
通信
通信
通信
通信
通信
论小说及白话韵文
论汉字索引制及西洋文学
新文学及中国旧戏
新文学问题之讨论
论中国旧戏之应废
白话诗的三大条件
导读: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新青年》研究
陈平原
1919年底,《新青年》为重印前五卷刊登广告,其中有这么一句:“这《新青年》,仿佛可以算得‘中国近五年的思想变迁史’了。不独社员的思想变迁在这里面表现,就是外边人的思想变迁也有一大部在这里面表现。”[1]这则广告,应出自《新青年》同人之手,因其与半年前所刊代表群益书社立场的《〈新青年〉自一至五卷再版预约》大不相同:后者只是强调《新青年》乃“提倡新文学,鼓吹新思想,通前到后,一丝不懈,可算近来极有精彩的杂志”[2];不若前者之立意高迈,直接从思想史角度切入。
四年后,胡适在其主编的《努力周报》上发表《与高一涵等四位的信》,既是讲述历史,也在表达志向:
二十五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而《民报》与《甲寅》还算不上。[3]
胡适并未解释为何谈论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杂志时,不提读者面很广的《东方杂志》或备受史家推崇的《民报》。我的推测是:可以称得上“创造了”一个时代的杂志,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政治立场,这样方才可能直接介入并影响时代思潮之走向;其次必须有广泛而且相对固定的读者群;再则必须有较长的生存时间。依此三者衡量,存在时间很长的《东方杂志》与生气淋漓的《民报》,“还算不上”是“代表”并“创造了”一个新时代。[4]
十几年后,思想史家郭湛波正式坐实《新青年》同人的自我期待,称“由《新青年》可以看他(指陈独秀——引者按)个人思想的变迁,同时可以看到当时思想界的变迁”[5]。此后,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评述《新青年》,成为学界的主流声音。政治立场迥异的学者,在论述《新青年》的历史意义时,居然能找到不少共同语言——比如同样表彰其对于“民主”与“科学”的提倡等[6]。可作为一代名刊的《新青年》,毕竟不同于个人著述;如何在思想史、文学史、报刊史三者的互动中,理解其工作程序并诠释其文化/文学价值[7],则有待进一步深入开掘。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新青年文选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