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争与和谐:海德格尔对早期希腊思想的阐释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总 序
绪 论
第一节 主 题
一 主题
二 本书思路
三 几点原则
第二节 名 称
一 名称
二 三个开端性的思想家
第三节 文 本
第一章 海德格尔回到早期希腊的过程
第一节 早期希腊在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出现
一 自然与φύσις的涌现: 《形而上学的基础概念:世界—有限性—孤独》
二 早期希腊的地位
第二节 古典希腊与早期希腊的区分
第二章 为什么要回到早期希腊?
第一节 20世纪初的德国古典语文学
第二节 柏 拉 图
一 《泰阿泰德》中的遮蔽问题
二 相论
三 柏拉图与柏拉图主义
第三节 技术、退步、等待
第三章 阐释早期希腊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敬 畏
第二节 悬 搁
第三节 对 话
第四节 翻 译
第四章 人与存在的斗争:从πόλεμος [战争]出发
第一节 《形而上学导论》之前的πόλεμος[战争]解释
一 第一次解释:海德格尔与施米特
二 第二次解释:πόλεμος [战争]与ἁρμονία[和谐]
第二节 《形而上学导论》与πόλεμος[战争]
一 赫拉克利特的πόλεμος [战争]
二 巴门尼德与πόλεμος [战争]
三 悲剧与早期希腊思想
第五章 从斗争转向和谐:阐释的高峰
第一节 早期希腊思想在存在历史中的位置
第二节 阿那克西曼德:现身在场与僵持性
第三节 巴 门 尼 德
一 πόλεμος [战争]地位的下降
二 λήθη[遮蔽]地位的提高
三 对敞开性、自由域的阐发
第四节 赫 拉 克 利 特
一 φιλεῖ [爱]
二 ὁμολογεῖν [协调一致]
第六章 存在与人的和谐:晚期阐释
第一节 需用(χρὴ)
第二节 本有(Ereignis)
第三节 疏朗(Lichtung)
评 论
第一节 贯 通 性 总 结
一 希腊的,更希腊的,不再是希腊的
二 原初统一
三 从赫拉克利特到巴门尼德
第二节 思 想 简 别
一 文本基础
二 巴门尼德解释
三 游戏:海德格尔未予重视的残篇
四 柏拉图
五 原初统一:存在与存在者
第三节 斗 争 与 和 谐
一 斗争与和谐:Innigkeit
二 早期希腊与古典希腊
参 考 文 献
一 海德格尔文本
二 海德格尔研究文献
三 其他文献
附录 海德格尔对早期希腊思想家残篇的翻译对照表
一 阿那克西曼德
二 巴门尼德
三 赫拉克利特
后 记
学术顾问(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庆节(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邓晓芒(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叶廷芳(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 司徒立(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刘小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关子尹(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许 钧(南京大学教授) 李秋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张再林(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张异宾(南京大学教授)
张志扬(海南大学教授) 张祥龙(山东大学教授)
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尚 杰(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
庞学铨(浙江大学教授) 倪梁康(中山大学教授)
韩水法(北京大学教授) 童世骏(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靳希平(北京大学教授)
编辑委员会
编委会主任: 周家伦
主 编: 孙周兴 冯 俊
主编助理: 张振华
编 委(按姓氏笔画为序):
于雪梅 叶 隽 冯 俊 冯晓虎 刘日明 孙周兴 孙宜学
李乐曾 杨 烨 杨熙楠 吴建广 张永胜 陆兴华 陈家琪
林子淳 彼特·特拉夫尼 郑春荣 单晓光 赵 劲 赵旭东
胡春春 柯小刚 徐卫翔 黄凤祝 梁家荣 韩 潮 谢志斌
总 序
同济大学外国哲学学科初创于2003年,先设硕士点,两年后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本学科自始就把德国哲学和法国哲学立为研究重点,并于2003年开始主编、出版“同济·德意志文化丛书”,次年又启动了“同济·法兰西文化丛书”。几年来,承蒙海内外学界朋友的鼎力相助,上述两套丛书共出版了52种学术图书(均在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得了良好的学术反响。
2007年,我们整合同济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和法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成立了国内唯一的“欧洲文化研究院”。稍后又与香港道风山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合作,在研究院内设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从而初步形成了同济大学欧洲哲学文化研究的基本框架,研究重点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展,涉及德国哲学、法国哲学、欧洲诗学(文艺)、欧洲基督教哲学等多个学科。为适应新的形势,我们随即把“德意志文化”和“法兰西文化”两个系列合并成一套丛书,并把它冠名为“同济·欧洲文化丛书”。自2013年起,该丛书移至商务印书馆出版。
众所周知,欧洲曾经是、现在重又是一个整体单位。中古基督教的欧洲原是一个统一的帝国,所谓“神圣罗马帝国”。文艺复兴前后,欧洲分出众多以民族语言为基础的现代民族国家。这些民族国家有大有小,有强有弱,也有早有晚(德国算是其中的一个特别迟发的国家了),风风雨雨几个世纪间,完成了工业化— 现代化过程。而到20世纪的后半叶,欧洲重新开始了政治经济上的一体化进程,1993年11月1日,“欧盟”正式成立。至少在名义上,又一个统一的欧洲诞生了—是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么?
马克思当年曾预判:要搞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至少得整个欧洲一起搞(可惜后来列宁同志单干了)。一个统一的欧洲显然也是哲人马克思的理想。而今天的欧盟似乎正在一步步实现马克思他老人家的社会理想。虽然欧盟起步不久,内部存在种种差异、矛盾和问题,但在我看来,在今天以美国主义为主导的全球文明格局中,一个崇尚民主自由的欧洲,一个重视民生福利的欧洲,一个趋向稳重节制姿态的欧洲,是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价值的。这样一个统一的欧洲的存在,不仅具有地缘战略上的显赫意义,更可以具有某种文化上的示范和警示意义。
欧洲是“世界历史性的”欧洲。有鉴于此,我们当年创办了“欧洲文化研究院”。也正因此,我们今天要继续编辑出版“同济·欧洲文化丛书”,愿以同舟共济的精神,推进我国的欧洲文化研究事业。
孙周兴
2013年12月14日于沪上同济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斗争与和谐:海德格尔对早期希腊思想的阐释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