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
作者:[美]尼尔·波斯曼
译者:何道宽
ISBN:9787521700497
中信出版集团制作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献给费伊和曼妮
无论技术是否利用新近的科学研究,它总是道德哲学的分支,而不是科学的分支。
——保罗·古德曼《新革新运动》
中译者第二版序
在“中译者第一版序”之首,我写了这样一段话:“这篇序文准备回答6个问题:(1)什么是媒介环境学?(2)麦克卢汉和波斯曼主张技术决定论吗?(3)什么是技术垄断?(4)技术垄断为何在美国兴起?(5)什么是波斯曼的警世危言?(6)今天怎么读《技术垄断》?”
在“中译者第二版序”里,我也回答6个问题:(1)《技术垄断》的总体效应如何?(2)为何其中国效应大于美国影响?(3)中国学者如何欣赏他特别犀利的洞见?(4)为何说波斯曼高扬人文主义的旗帜?(5)AI大发,“奇点”将至,如何应对?(6)《技术垄断》中译本第一版有何遗憾?
一、《技术垄断》的总体效应如何
2017年12月12日,据“中国知网·文献”检索结果,《技术垄断》中译本被引用605次。简要回顾该书10年来的接受情况,可以断言,该书在人文社科学术译著中独占鳌头。
甫一问世,《技术垄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即好评如潮,书评家、时评家、跨界学者、学界和业界人士的大小书评数以百计。次年,《技术垄断》进入《光明日报》20本年度推荐书目。2010年,北大版《技术垄断》繁体字版登陆台湾,书名变通为《科技奴隶》,但译者署名未变,译文未变。自此,它成为北大出版社的畅销书和长销书,受到大中华地区出版界、读书界和评论界的持续关注。2011年,《技术垄断》获得深圳大学学术创新奖三等奖。2011年9月14日,在“豆瓣·读书”检索发现,优良评级者占压倒性多数,具体数据是:285人评价,评五星级者占48.5%,四星级者占43.1%。2017年12月12日,在“豆瓣·读书”检索,结果显示:670人评价,获高分8.6分,势头不减。
二、为何其中国效应大于美国影响
尼尔·波斯曼以教育学、语义学和传播学成名,是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第二代精神领袖。就社会批评而言,其名气似乎略逊于诺姆·乔姆斯基之类的社会批评家。就展望未来而言,他不如麦克卢汉,更不如托夫勒、奈斯比特、丹尼尔·贝尔那样的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
但《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和《技术垄断》证明,他对电视文化、大众娱乐、唯科学主义的批判胜过一般的社会批评家和未来学家。
他把人类技术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工具使用文化、技术统治文化和技术垄断文化。又把人类文化分为三种类型:工具使用文化类型、技术统治文化类型和技术垄断文化类型。这样的划分独具只眼,仅此一人。
《技术垄断》问世于1992年。彼时,互联网尚未到来,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尚未挑战人的智能,但技术发展已然使美国人乐以忘忧。波斯曼忧虑,美国进入了技术垄断文化阶段,美国文化可能会向技术投降。他挞伐盲目的技术崇拜,捍卫人文主义和道德关怀,痛陈技术垄断的严重后果:医疗技术垄断、计算机技术垄断、隐形技术垄断、唯科学主义、传统符号的流失。他是技术垄断危害的先知先觉者,知音难觅,孤掌难鸣,他的批判不受“大众”欢迎。
他的批判矛头直指屈从于“技术垄断”的“社会学家”,包括他的弟子。1998年,在媒介环境学会成立大会上的主旨讲演《媒介环境学的人文关怀》里,他旗帜鲜明地张扬现实关怀、人文关怀和道德关怀,严厉批评缺乏道德关怀的倾向。他对弟子的告诫震撼人心:“你们之中有些人可能自信是媒介环境学者,但不同意我这一番话。如果真是这样,你们就错了。”
波斯曼的私淑老师马歇尔·麦克卢汉被认为是技术乐观主义者,甚至被视为“技术决定论者”。波斯曼不完全赞同麦克卢汉的技术媒介观,所以坦言:“他们都知道,自己是麦克卢汉的孩子……不是很听话的一个孩子。”麦克卢汉梦想的是人类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太和之境”,而波斯曼却警钟长鸣:文化绝不能向技术投降。
波斯曼心仪马克思主义,他主张:《共产党宣言》应该是圣典,比肩《圣经》和《古兰经》。他坚信马克思主义的持续影响:“紧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人绝不会放弃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将继续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规定和约束为指南。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唤起了十几亿人的想象和忠诚。”(英文版第198页,以下同为英文版页码,即中文版边码)。他这样的左派知识分子自然难以抗衡“美国例外论”。
中国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以此观之,发展优先、脱贫优先、科学发展是硬道理,人们的主要关怀是技术发展,容易忽视技术发展的负面效应。
30年来,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奈斯比特的《中国大趋势》、贝尔的《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以及近年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在中国可谓洛阳纸贵。因为他们鼓吹在电子技术上我们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世界是平的”,很有安抚作用!
迄今为止,没有一位学者公开批评过波斯曼主张“技术决定论”,也没有一位学者旗帜鲜明地肯定他不是“技术决定论者”,然而,不少学者暗暗把媒介环境学派的大多数学者都想象为“技术决定论者”。
麦克卢汉和波斯曼在中国都很红。麦克卢汉倾向于肯定电视和计算机的正面效应,波斯曼则警惕其负面效应。麦克卢汉憧憬和预言互联网时代,是21世纪的朋友;波斯曼则痛批“娱乐至死”的电视文化和大众文化,是21世纪的诤友。
在中国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变革超乎寻常、日新月异的语境下,中国人亟需他们两人互补的盛世危言!
三、中国学者如何欣赏他特别犀利的洞见
波斯曼的“媒介批评三部曲”《童年的消逝》《娱乐致死》和《技术垄断》,大体上反映了他媒介理论和社会批评的思想轨迹和不懈追求,他的批判越来越犀利。《童年的消逝》叹息电视戕害儿童,抹杀成人和儿童的界限。《娱乐至死》控诉电视对读写能力的戕害。《技术垄断》断言:“技术垄断就是极权主义的技术统治”,“技术垄断是文化的‘艾滋病’”。他死死盯着技术加害于人的可能性,仿佛在说:人们,你们要警惕啊!
《技术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