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羡与感恩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0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作者简介
引言
序言
第一章 对某些分裂机制[1]的论述(1946)
对费尔贝恩近期论文的一些评论
早期自我的一些特定问题
与客体相关的分裂过程
与投射以及内射有关的分裂机制
分裂的客体关系
抑郁位置与偏执 ——分裂位置的关系
“分裂”与“躁狂抑郁”现象之间的联系
某些分裂防御
分裂病人的潜伏焦虑
结语
附录
第二章 关于焦虑与罪疚的理论(1948)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第三章 关于精神分析结束的标准(1950)
第四章 移情的起源(1952)
第五章 自我与本我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1952)
第六章 关于婴儿情绪生活的一些理论性结论[1](1952)
生命最初的3-4个月(偏执——分裂位置)[2]
婴儿期的抑郁位置
焦虑的进一步发展与缓解
结论
批注
第七章 婴儿行为观察(1952)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结论
批注
第八章 精神分析的游戏技术:其历史与重要性(1955)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九章 论认同(1955)
引言
一部描写投射性认同的小说
解析
第十章 嫉羡与感恩[1](1957)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结论
第十一章 关于心理机能的发展(1958)
第十二章 成人世界及其婴儿期根源(1959)
后记
第十三章 对精神分裂症中的抑郁的论述(1960)
第十四章 论心理健康(1960)
第十五章 关于《俄瑞斯忒斯》的一些思考
第十六章 关于孤独感(1963)
短论
早期分析中词语的重要性(1927)
关于《一个有法医学意义的梦》的短论(1928)
基于对婴儿早期早发性痴呆分析的理论推演(1929)[2]
评论玛丽·查德维克的《女性周期》[3]
附录一 注解[3]
对某些分裂机制的论述(1946)
关于焦虑与罪疚的理论(1948)
关于精神分析的终止原则(1950)
移情的根源(1952)
自我与原我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1952)
关于婴儿情绪生活的一些理论性结论(1952)
观察婴幼儿的行为(1952)
精神分析游戏技术:其历史与重要性(1955[1953])
论认同(1955)
嫉羡与感恩(1957)
关于心理机能的发展(1958)
成人世界及其婴儿期根源(1959)
对精神分裂症中的抑郁的论述(1960)
论心理健康(1960)
关于《俄瑞斯忒斯》的一些思考(1963)
关于孤独感(1963)
短论
附录二 恩斯特·琼斯对梅兰妮·克莱因作品之前版本的介绍
《精神分析论文(1921-1945)》简介(1948)
《精神分析的发展》前言(1952)
《精神分析的新方向》前言(1955)
附录三 克莱因生平年表
版权信息
书名:嫉羡与感恩
作者:梅兰妮·克莱因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5月
ISBN:9787510851339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梅兰妮·克莱因,1882年出生在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是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在大约14岁的时候,她决定学医。在她哥哥的帮助下,她熟练掌握了希腊语和拉丁语,通过了入学考试,进入预备高中。但是她早早订婚,随后在1903年结婚,这一度中止了她的计划。几年后,她发现了弗洛伊德写的一本小册子《论梦》(On Dreams),她将注意力转到了精神分析上。这个时候,她住在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Budapest),当时她的婚姻已经出现问题,她与桑多尔·费伦齐(Sándor Ferenczi)[1]联系并接受其分析,费伦齐鼓励她开始分析儿童。
1921年,她搬到柏林,在卡尔·亚伯拉罕(Karl Abraham)[2]的支持下,继续她对儿童的研究。1926年,她搬到伦敦,一直在那里从事研究和生活,于1960年去世。
【注释】
[1] 桑多尔·费伦齐(Sándor Ferenczi,1873.07.07-1933.05.22),匈牙利心理学家,早期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匈牙利密什科尔茨(Miskolc),逝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908年2月,他拜访弗洛伊德,不久成为S.弗洛伊德的信徒,并一直保持师徒与父子般的关系近20年。1909年,他随同弗洛伊德等人一起访问了美国的克拉克大学。1913年创建匈牙利精神分析学会。1919年受聘于布达佩斯大学任精神分析教授。——译注
[2] 卡尔·亚伯拉罕(Karl Abraham,1877.05.03-1925.12.25),德国精神病学家。出生于德国布里曼,逝于德国柏林。他在1909年出版的《梦与神话》(Dreams and Myths,1st ed.,1909)一书中对梦与俗民心理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1907年,他赴奥地利维也纳与弗洛伊德结交,成为他的学生。回国后供职于柏林市立精神病医院,创立了柏林精神分析学会。——译注
引言
本书收录的论文涵盖了梅兰妮·克莱因从1946年到1960年逝世之前的著作,还包括1963年她辞世后才得以出版的未竟之作。第一卷后半部分的文章:《论躁郁状态的心理成因》(A Contribution to the Psychogenesis of Manic-Depressive States,1935),《哀悼及其与躁郁状态的关系》(Mourning and its Relation to Manic-Depressive States,1942),以及《从早期焦虑讨论俄狄浦斯的情结》(The Oedipus Complex in the Light of Early Anxieties,1945)介绍了抑郁位置这一概念,标志梅兰妮·克莱因的思想呈现出新发展。
本卷的第一篇文章,《从早期焦虑讨论俄狄浦斯的情结》(Notes on Some Schizoid Mechanisms,1946)提出了进一步的发展,即“偏执——分裂位置”(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在梅兰妮与儿童工作的早期,她描述了儿童与部分客体的关系——主要是乳房与阴茎。她观察并分析被害感,以及高度理想化和被害客体间的分裂,她也发现投射(proj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嫉羡与感恩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