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实践版)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2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情商(实践版)
作者:[美]丹尼尔·戈尔曼
译者:杨春晓
ISBN:9787508636344
中信出版集团制作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推荐序
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约翰•梅耶博士和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彼得•萨洛维博士在 1990 年首次提出“情商”概念时,他们的论文是这个领域里唯一的一篇;到了 2009 年,西方心理学界关于情商的学术论文已经发表了 600 多篇。
2007 年,我回国筹建专门从事情商研究和推广的专业机构情智东方时,我在当当网上搜到的有关情商的图书总共有 40 多本,且大多为编译;短短 5 年后,这个数字达到了 500 多,其中就包括情商普及的开山之作《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这本书的作者正是丹尼尔•戈尔曼。“情商”能从象牙塔走入民间,特别是从实验室理论到付诸管理和教育的实践,又进而促进情商研究的学术繁荣,戈尔曼可以说是立了头功。虽然他本人原不是专门研究情商的学者,但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的学养给予了他足够的学术理解力和判别力,《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的职业角色又赋予了他非同一般的洞察力和文字传播力,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情商》一书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EQ”一词开始在各国语言中流行。2012 年年初我在印度行走时,不经意间就在三个地方看到了这本书:新德里市中心的地摊上,长途汽车的中途休息站,以及一座喇嘛庙的书店里。
不仅如此,戈尔曼还是西方心理学对接东方智慧的积极推动者。他曾参与美国顶尖心理学家对佛教喇嘛的深入研究,发起了“科学与佛教的对话”,希望心理学研究能帮助非宗教信众分享到佛教中的智慧,获得更成功的事业和更幸福的生活。这个研究使藏传佛教大禅师创古仁波切很受触动,他甚至提出佛教应当以“一种心理学”的方式进入西方社会。
如果说 17 年前戈尔曼用《情商》重新改写了“聪明”的定义,以至于当时的《哈佛商业评论》都视情商为“上一个十年里最重要的商业概念之一”;那么,今天的这本《情商(实践版)》就是从“讲概念”到了“教方法”。
情商的概念传播至今,在欧美国家说是妇孺皆知也不为过,就是在国内也早已不再陌生。在我刚刚参加的一个中外管理论坛上,我请“知道情商”的听众举手,台下手臂林立,但当我又请“知道如何提高情商”的听众举手时,在近千名听众中我只看到了两只手臂。显然,人们急需了解的已从“知道”变为“如何做到”。
《情商(实践版)》的到来,既顺理成章又恰逢其时。无论是早期作为情商理论的传播者,还是后来作为情商应用的推动者,戈尔曼始终追踪着情商领域的最前沿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本书可以说是对后《情商》时代最新理论的一次萃取和十几年实务经验的一次总结。科学性一如既往,实操性越发突出。当然,对于中国读者,拿来主义固然是好,但若拿来就上身,恐怕总会发现或这或那不怎么妥帖,但这就不能苛求戈尔曼了。
读这本书,让我不时回想起当年在北美研读情商时体验的震撼。我一是没想到西方学者可以把情商这个貌似虚幻的玩意儿研究得这么细致入微,实在到有图有真相,科学到能用数据说话;二是没想到提高情商居然还有方法论,系统到有章可循,实用到有法可依。而我恰恰以为,中国的教育也好、培训也罢,正缺少这样的“实学”。于是,一头扎到了情商的美丽世界中。
能回国拓荒情商事业,也算是向戈尔曼借的火种。今做此小序,便是带着冥冥天意的感慨,借机向这位引路人致敬。
曾莉
情智东方(北京)创始人
国际认证情商培训师
2012 年 11 月 14 日
前言
1995 年,拙作《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出版前不久,我设想如果有一天无意听到两个陌生人聊天,一个人提起“情商”,对方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就算成功了。这说明情绪智力或称情商的新概念已经融入日常文化。现在,情商的应用与发展远远超出预期,社交与情感学习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情商不仅被公认为卓越领导力的基础要素,而且还是美满人生的催化剂。我在《情商》一书中总结了当时近 10 年大脑与情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情商的概念为分析框架,重点介绍了新兴研究领域“情感神经科学”。《情商》出版后,关于大脑、情绪以及社交生活的研究非但没有停滞,在近几年甚至突飞猛进。后来,我把最新研究成果收入《情商 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Social Intelligence)、《高情商领导》(Primal Leadership)等著作以及《哈佛商业评论》的系列文章。在本书中,我会继续介绍大脑与情绪科学的最新发现,其中一些关键认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情商。不过我不会堆砌枯燥复杂的研究数据,而是继续关注应用型研究成果。
本书包含以下内容:
• 学术界特别关注的问题:有别于智商的情商真的存在吗
• 大脑的伦理探测器
• 创造力的神经机制
• 驱动力、持久力与动机的神经回路
• 保持及增强最佳的大脑状态
• 社交脑:和谐、共鸣与人际互动
• 大脑 2.0 版:网络时代的大脑
• 同理心类型与主要的性别差异
• 情绪阴暗面:工作中的反社会人格
• 训练和提高情商的神经课程
情商研究有三个主要理论模型,每种模型有不同的实验和测量标准。第一种模型来自彼得•萨洛维(Peter Salovey)和约翰•梅耶(John Mayer),他们在 1990 年划时代地第一次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第二种模型是情商领域的活跃研究者鲁文•巴昂(Reuven Bar-On)提出的。
我在《高情商领导》(与同事安妮•麦基、理查德•博亚兹合著)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第三种模型。目前学术界还存在其他几种情商模型,并且更多的模型处于探索阶段,情商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戈尔曼的情商模型
每种情商模型的大部分要素可划分为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以及人际关系管理等四种类型。
《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文版已由中信出版社 2010 年出版。——编者注
《情商 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一书中文版已由中信出版社 2010 年出版。——编者注
《情商》是一本影响力很大的书。它真的能让人相信,要想成功,情商比智商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情商(实践版)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