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趣说1-3(套装共3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
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
孟子趣说3:我向皇帝说真话
目 录
第一章 “礼仪之邦”
第二章 河南人惹谁了
第三章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第四章 朱元璋是怎么篡改书的
第五章 谁也不知道
第六章 制度才是第一生产力
第七章 孟大侠天下无敌
第八章 姓陈的没一个好东西
第九章 自由主义在齐国
第十章 胸有成竹说错话
第十一章 书生好谈兵
第十二章 怎么都有理
第十三章 民心(1)
第十四章 民心(2)
第十五章 我爱周杰伦
第十六章 与民同乐(1)
第十七章 与民同乐(2)
第十八章 李陵的委屈
第十九章 劳民伤财有助于社会稳定
第二十章 助人为乐式外交
第二十一章 炫耀型消费
第二十二章 可靠的中医不可靠的风水
第二十三章 “永不加赋”不是善政
第二十四章 诡辩无处不在
第二十五章 科举好,八股更好
第二十六章 可爱的侵略者
第二十七章 真遇上小国也没辙
第二十八章 孝道与河童
第二十九章 人间佛国(1)
第三十章 人间佛国(2)
第三十一章 人间佛国(3)
第三十二章 人间佛国(4)
后记
返回总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公孙丑不丑
第二章 古人怎样起名字
第三章 公孙和公孙先生
第四章 宁死也不能坏了规矩
第五章 管仲最像人·最佳损友
第六章 晏婴,齐国的好丞相
第七章 时机
第八章 揠苗助长
第九章 舌战群儒
第十章 做人不能太谦虚
第十一章 再看伯夷、叔齐耻食周粟
第十二章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第十三章 《尚书》错了还是《孟子》错了
第十四章 天作孽,人作孽
第十五章 宋景守心
第十六章 孟子的乌托邦
第十七章 励志书的祖师爷
第十八章 孟子对求职者的重要忠告
第十九章 被误读的名言
第二十章 儒家的优良传统(1)
第二十一章 儒家的优良传统(2)
第二十二章 山中宰相帝王师
第二十三章 绵羊世界
第二十四章 看谁读书最仔细
第二十五章 边城孟子
第二十六章 显微镜下看圣人
第二十七章 和圣人相提并论
第二十八章 谁是小人?
第二十九章 孟子的GPS路线分析
第三十章 刺儿头王充
返回总目录
第一章 我向皇帝说真话
第二章 身是菩提树,还是芭蕉树
第三章 奇妙的汉字
第四章 简体字又惹麻烦了
第五章 风云际会,还是羊入虎口
第六章 猜
第七章 尽孝实在不容易
第八章 三加三等于几
第九章 梁山第一百零九条好汉
第十章 孟子在说废话吗
第十一章 总有新气象,别去翻旧账
第十二章 名门宗师vs邪派高手
第十三章 河南:北方的西双版纳
第十四章 塑造假孔子
第十五章 天天都是“3·15”
第十六章 打破沙锅说亮话
第十七章 又一名孟门弟子:陈代。
第十八章 打人不打脸,那,打动物呢
第十九章 大丈夫的上下文
第二十章 环境逼人去做官
第二十一章 小国行仁政的真实后果(1)
第二十二章 小国行仁政的真实后果(2)
第二十三章 隐士和官员的通信
第二十四章 偷鸡要讲计划性
第二十五章 “微言大义”的解读传统
第二十六章 另一家论敌的祖师爷
第二十七章 听罗隐爷爷讲故事
返回总目录
第一章 “礼仪之邦”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一书,从这一节开宗明义,先把“利”字一棒打杀,再捧出“仁义”二字,真有当头棒喝的味道。
“孟子见梁惠王”,单单“梁惠王”这三个字就已经有些噱头了,要知道,搞明白“梁惠王”这三个字后面的故事,就能明白一些圣人们痛心疾首的所谓“礼崩乐坏”大概是怎么回事了。
梁惠王是魏国的诸侯王,因为魏国的国都叫做大梁,所以这里以“梁”指“魏”,这就好比我们现在会说“华盛顿的意见是……”用法是一样的。
在此之前的春秋时期,是没有魏国这个诸侯国的。当年统治魏国这片地盘的是强大的中原诸侯晋国,它主要的领地就是现在的山西,所以,现在的山西省还被我们简称为晋。在春秋末年,晋国发生了一件世界级的大事:成功应付过一次次外敌威胁的晋国居然被自己人从内部给搞垮了,韩、赵、魏三家权贵瓜分了自己的祖国晋国。从此,这个曾经威名赫赫的中原强国便不复存在,而在兼并战争中诸侯国越来越少的周朝土地上却多出了韩、赵、魏三个新的诸侯国。这段历史,称做“三家分晋”,后来的司马光就是以这件大事作为《资治通鉴》的开头的,更加重要的是,还以这件事情来作为历史断代上的标志——“三家分晋”以前算做春秋时期,以后算做战国时期。
晋国本是超级大国,就算被瓜分成三份了,这三份各自也都不弱,其中最强的当属魏国。而后,就如同人一旦发财通常都会牛一鼻子,暴发户魏国很快有人开始要称王称霸了。
说到这里,先得澄清一个概念:春秋战国时期的“称王称霸”和我们现代汉语里的“称王称霸”意思不大一样。现在我们用这个词通常都是虚指,可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时候,这个“王”和“霸”却都是实指。“王”指的是中央政府的头子,普天之下属他最大,每一任的周天子就是这个“王”,比如知名度比较高的周武王、周平王等等,天下诸侯都得听周天子的号令;而“霸”这个概念本来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打个比方来说,周天子和各个诸侯国的关系是摆在明面上的,是“白道”,而“霸”和各个诸侯国的关系却很像是“黑道”。所谓霸主,有点相当于若干个诸侯联盟推举出来的大哥大,或者说是武林盟主,我们熟悉的“春秋五霸”便都是这一号家伙。如果我们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想混得好点,就得黑白两道都能吃得开才行。但是,如果做不到这点,非得得罪一头的话,忠告就是:宁得罪白道,千万别开罪黑道。
话说回来,如果“王”只能是指周天子的话,那么各个诸侯国的头子们都怎么称呼呢?答案有五个:公、侯、伯、子、男。这就是从高到低的五种爵位。比如,“春秋五霸”中的第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孟子趣说1-3(套装共3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