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竞争 康有为与维也纳体系的衰变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1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序一 康有为: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间
序二 多种普遍性的世界时刻:19世纪的全球史读法
一、 作为全球史问题的“世界观”
二、 作为地方性知识的自由贸易与维也纳体系
三、 自由贸易不平等的起源
四、 从“五霸共治”走向国际主义
导 言
第一章 康有为的“纵横家时刻”
一、 联英、日而拒俄
二、 中、英、美、日“合邦”论
三、 徒劳的“秦庭之哭”
四、 庚子之变
五、 余 论
第二章 在“国竞”中“去国”
一、 从“众小竞争”到大国争雄
二、 物质之盛
三、 政制之妙:从“国竞”到“大同”
四、 偶像的黄昏?
五、 余 论
第三章 帝国立宪之危
一、 奥匈帝国
二、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三、 余 论
第四章 不能共则不能和
一、 “通”“公”“同”:《长安演说集》中的共和思考
二、 军权与共和宪制
三、 君宪何以救国?
四、 余 论
第五章 小康、大同与国际体系
一、 维也纳体系崩溃后的康有为
二、 “民众的联合”与向“大同”的突进
三、 “全面小康”与新国际体系
四、 余 论
参考文献
一、 中文著作与论文
二、 外文著作与论文
后 记
序一
康有为: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间
丁  耘
清德既衰,士人横议。康南海以旧学出新义,因客帝保孔教,一时天下耸动。而学术新新不已,政教激荡陵夷,其人其学,身后寂寞久矣。不期于清鼎革后百年,势迁运转,时贤佳构迭出,以康子为先知大哲,而非仅近代史上一过时人物也。
迄今为止,康有为研究无非三种方式。一是老派的近代史研究。此派之长,在考订史料,编撰文献。康有为一度身陷晚清政局漩涡,后周游列国,辙迹遍天下。交游广泛、著述繁多而又好矫辞自饰。故收集、考辨、核实有关史料,极费周章,非精勤老成工夫不办。姜义华、朱维铮、茅海建诸公,用力甚勤,贡献甚巨,是史家康有为研究之典范。注1此派之长处即其短处,考叙有余,自然诠释不足。盖解释必逾越史料,史家谨慎,议论有限,无可厚非。
另一路为思想史研究。思想史虽亦为大史学之一科,然而其旨趣不在史料,而在理解人物或时代之观念。而理解观念、阐释观念,必据观念。思想史之观念每有二层,表层为所研究之观念,底层则为据以研究此观念之观念系统。思想史研究中较素朴者,多自以为能够纯粹客观地叙述传主之思想,而对据以解释之观念,则少自觉。然而亦因此能尽量避免主观意见。老派的、思想史个案进路的康有为研究,李泽厚、萧公权等先生贡献良多。注2与此相应,哲学史进路中康有为亦列为专章,如冯友兰先生之有关著述。注3唯冯先生以哲学家治哲学史,故怀整体之史观,于深层观念,不无自觉。其撰述意图,亦非纯粹“历史”之客观,而是体现于历史之“逻辑”之客观耳。此等研究固有卓见,唯在此系统史观中,康氏无非已消逝的哲学史环节之一。而中国“哲学史”之难,恰在于近代以来之中国思想,并非传统中国“哲学”之合乎“逻辑”的推演,故冯契先生不名之为“逻辑发展”,而名之曰“革命进程”,以古今中西问题为近代哲学之主轴。此真大见地也。然而此“革命”既为“进程”,则无非又是“从……到……”之演进。故康氏仍为一环节,处“进化论”阶段,贡献止于“初步探索”注4而已。此哲学史之整体观与思想史之个案差别所在。两者亦有相通处,皆以康氏为对象、为过往、为仅供借鉴之历史“初步”而已。
本世纪以来,康有为研究虽有不同方向之推进,但大体重视康氏之“旧学”,而非徒取其“新义”。上世纪研究偏爱康氏之激进,本世纪研究则重视其保守。后见易明,所谓数千年大变局,今日似已波澜不惊,然而要知那首当其冲之世,四顾皆有生路,四顾亦皆是绝路。或生路毕竟走绝,或路路走绝乃现生路。其左右彷徨之郁苦、东西隳突之躁厉,非后世所能想见。王纲解纽,祸福相缠,夷夏易位,天崩地解,其纠结纷乱远超以往末世。如不能于此处体贴、深入,随其行止,共其悲欣,其研究就难免隔膜、轻巧。故体会康氏情境愈切,则理会康氏思想愈真。本世纪之康有为研究有所推进,皆缘于此。
汲取旧派思想史个案研究之长处,而又以整体史观为本者,有汪晖及张广生之研究。注5汪晖以“现代中国”或“中国现代”为研究之轴,以政治史、社会史中所嵌之“思想史”为进路,不复仅据观念研究观念,亦不复将“中国现代”之上限定于晚清。张广生则重视今文经学传统中的康有为对晚清实际政治局面的应对。汪及张对康有为身处之错综诡谲情境皆有更为深入清醒的认识。汪之历史叙述远较一般思想史学为复杂;其理论解释,亦远较一般近代史学为精致,是其兼综两派所长处。而其骨架,则无非“天理”、“公理”之变,盖仍以思想史概观为本,无非将议论之简易,化为叙述之繁复矣。这是第二路研究近期之变化,亦思想史学一时之盛也。
康有为研究之第三条道路,以曾亦、唐文明、干春松的有关著作为代表,可谓横空出世。注6此种研究虽亦以思想史研究之面目出现,但既不将康氏对象化,更非视其为过往,而是将康尊为整个现代中国思想史的“先知”式人物(唐),或儒家传统应对中华政教文明现代总危机的终结式人物(曾、干)。先知式人物也就是终结式人物,因为他们都超越了时间。“先知”与“初步”属于两种时间性。“现在”包含了、超越了“初步”,而“先知”则既包含“现在”也包含“将来”。没有一个时刻可以超越先知,先知则超越了任何时刻。“初步”是被后人扬弃的,而“先知”始终是支配性的。如果说通常的思想史阅读是“对象化”的,那么这种阅读则属于“基源化”或曰“资源化”的。在这种阅读态度中,康有为在思想史的写作时刻非但仍然在场,而且比思想史写作者的同时代人更有支配力。因此,这第三条道路体现了思想史研究从单纯的“对象式”到“基源式”的转折。这种转折在其他的精神形态史门类(例如哲学史、经学史等一切不被现代科学知识增长法则所支配的精神形态)中虽一再发生,但在康有为研究中并无先例可循,故仍能算作突破。当然,曾、唐、干只代表基源化阅读之一派,盖用其为资源未必即尊其为先知。
“基源化”阅读是诠释学的,而非科学的。不过诠释学本身也有各种形态。诠释性实践基于被诠释者与诠释者两者视域或情境的关系,这层关系的另一面相是文本与情境之间的 ............

书籍插图:
书籍《万国竞争 康有为与维也纳体系的衰变》 - 插图1
书籍《万国竞争 康有为与维也纳体系的衰变》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万国竞争 康有为与维也纳体系的衰变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