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的嬗变》---杨德爱 , 杨跃雄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4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石坪村应海庙龙王碑铭
大理古城以南感通路白龙将军猪神庙大殿内塑白龙将军
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内藏木雕本主像(头戴三龙冕)
河矣城村洱河祠
下关天生桥江风寺碑
前言
此电子书下载自好资源网
人类学将神灵的产生归结为人类群体对自然环境既畏惧又崇拜的复杂心理。一方面,人们希望通过塑造或抽象或具象的神灵形象,赋予他/她某种人格化的情感和超自然的能力,试图对自然环境的种种现象和规律做出相对合理的解释,进而形成某种类型的宗教,并通过祭祀该神灵,以仪式化的方式安抚大自然,祈求其谅解,乃至消除灾祸;另一方面,通过祭祀,人类群体也希望获得该神灵的保佑,并向其祈求阳光、雨水、食物等自然资源,以满足自身在生产生活方面的需求。不论神灵的形态和求神的仪式如何相异,被创造或接受的神灵总是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某一方面相关。
对水神的崇拜也是如此。白族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古代的农业生产取决于大自然的支配,尤其是对农作物(主要是水稻)的丰收有着重要决定作用的雨水,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直接的、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能控制水、能降雨的“水神”崇拜在白族民间宗教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洱海流域的白族水神信仰多元复杂,有成体系之处,多数则分散自立,这与该地区特殊的地理结构和精彩的历史文化背景不无关系。白族有着发达的稻作农业传统,这使白族社会对水利灌溉十分依赖,以龙神为主要崇拜对象的水神崇拜占据了白族民间宗教中的重要位置。而在历史上,洱海流域的主位水神也历经了不同程度的嬗变过程,这些过程既承载了大理地区与外在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也逐步推进和凝聚了白族的民族认同,并在政治上根植了他们华夏一体的文化自觉,这一点在明代以后的地方宗教整治中得以充分体现。本书重点讨论的是被白族人奉为“洱水之神”的段赤城,其信仰体系的建构及其与白族群体自我认同之间的关系。
中国社会如何通过多元的宗教整合过程,实现所谓的“一体化”,历来是人类学研究的重点。大理白族段赤城信仰滥觞于官方权威对地方神祇的关照,是政治结构化的宗教映射。但在具体的宗教实践中,民祀活动却从未缺场,并在历史流变中逐渐成为主流。在段赤城信仰中,官方传统和民间力量同时存在、互为因果,并体现在溯祖、渡魂、分水等问题上,胶着于一系列仪式表征中的各种文化元素,成为地方社会自我形塑的重要构件,而官方传统和民间力量融于一体的过程,也就是其实现社会整合功能的过程。
围绕白族水神信仰体系这一中心,本书对水神传说及其嬗变、水神的封赐与白族的族性、水神的地方化等做了全面阐释,其中包括洱海流域流传的“母猪龙”、段赤城斩莽、小黄龙大战大黄龙等故事,还展示了多幅白族水神的塑像及图片。
目录
第一章 白族水神信仰
第二章 水神的传说、分布与嬗变
第一节 关于水神的两则传说
第二节 庙宇的分布
第三节 水神的嬗变
第三章 水神的封赐与白族的族性
第一节 坝子社会:洱海与白族的宇宙观
第二节 捞尸会:官方的祀典建置与本土化的宗教实践
第三节 私生子:白族文化中的感生神话与“九隆文本”
第四章 水神的地方建构与白族的历史心性
第一节 龙(蛇)冕的流变:白族龙王崇拜的世界史背景
第二节 分水与游神:白族水利社会的运行逻辑
第三节 水神的地方化:白族族性的构建过程
第五章 白族水神信仰体系的现实建构
附录 段赤城庙宇中的部分碑铭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白族水神信仰
大理地区水神众多,它们散布于洱海流域的不同地方,成形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其世俗传说和宗教功能自然也各有所异。为方便论述,我们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和民间资料,将这些水神划分为龙神、狭义的“水神”和洱海之神三类,以便厘清其在整个洱海水神体系中所对应的位置。
大理坝子位于云贵高原,是一个典型的内陆断陷盆地。苍山洱海,西高东低,十八支溪水由山涧流向平原,最终汇入洱海。又有始于洱源的弥苴河、罗时江、永安江及凤仪的波罗江等水量充沛的大河滚滚而来,使大理自古便有水乡泽国之称。雨水沛则龙蟒生,大理地区水神信仰丰富多元,其中又以龙神居多,《滇系》谓:“土主、龙神,即十室之邑亦必建宇而栖焉。”“白族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凡是与水有关,就必然有‘龙’的观念出现。”
[1]
赵橹认为:“白族原始文化中的‘水神’崇拜意识,与诸夏初期的崇‘龙’意识,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同样是基于原始农耕文化形成的,而且为农耕社会生产所决定。两种文化意识一拍即合,易于相互渗透、溶(融)合,相互促进、发展,称为统一体系的龙文化。”
[2]
白族水神崇拜意识与崇龙意识实质一致,这样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再如,“龙,在白族中常称为‘龙王’。湖塘、水洼、泉眼,常被认为是龙王所宿之处,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水塘被称为‘奴本’(龙潭)。‘龙王’实际上也就是‘水神’的代名词”
[3]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白族的水神信仰中首先要讲的是广义的“龙”崇拜,这一类水神在洱海流域最为普遍。根据龙的形态和能力,以及与人的关系,可分为龙、神龙和龙神(龙王)三类。
第一类是作为异兽的龙,多是些有降水施雨能力的罕见生物,它们神奇隐蔽,不可变化为人,样子“似鱼非鱼,似蛟非蛟,圆目细鳞,断尾四足,油油洋洋”
[4]
,或虽潜于水,却“状如蜥蜴,鱼鳞鱼尾四足五爪”
[5]
,这类龙若非主动献身济世,便只能被祭司所召唤。如明李元阳撰文的《赵州甘雨祠记》载:嘉靖年间,大理多地久旱不雨。为了求雨,郡邑官员“多躬亲祈祷,或以春秋繁露致蜥蜴作土龙,或以巫觋致虵,竟无雨”。赵州州守潘嗣冕听从本地耆老的话,去湫龙潭求雨。途中遇一蛇,正迎候潘侯他们前来。耆老见蛇便拜,视之为龙,潘侯不信,他们便解释道:“蛇则无足,今四足俨然,麟角金灿。数十年前,曾有神僧召龙,见之即今状也。”潘侯见此物果有四足,与蛇不同,便拿出祭品和瓦罐,对其说:“若真龙者当受食,入吾罂。”龙即舔食入罂。到了傍晚,赵州郡内果然大雨如注,而“起视邻境,焦土如故”。潘侯便为此龙建祠祀之。
[6]
与生物性的龙不同,神龙是一类可以变化为人的龙,其本质上是龙,却常以人的形象隐藏于世,并在被人发现以后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龙王的嬗变》---杨德爱 , 杨跃雄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