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的命运气候疾病和帝国的终结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6.3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罗马的命运
气候、疾病和帝国的终结
[美]凯尔·哈珀 著
李一帆 译
版权信息
书名:
罗马的命运:气候、疾病和帝国的终结
作者:
[美]凯尔·哈珀
译者:
李一帆
书号:
978-7-5596-3038-4
版权: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目 录
时间线
中文版序
引 言 自然的胜利
第一章 环境与帝国
罗马帝国的形态
我们变幻无常的星球
人的故事
第二章 最幸福的时代
伟大的医生与伟大的城市
帝国的规模
人与繁荣
罗马气候最优期
韧性:罗马帝国的压力和承受力
新的时代
第三章 阿波罗的复仇
阿里斯蒂德斯与帝国:富有然而病患缠身
罗马帝国的疾病生态学
帝国的疾病、健康和死亡
罗马人与全球联络网
大瘟疫
韧性与新平衡
第四章 世界的晚年
千年帝国
漫长的安东尼时代:塞维鲁王朝
世界的晚年:3世纪的气候变化
西普里安瘟疫:被遗忘的瘟疫
血色浪潮
复兴与革命
复苏之路
第五章 飞速旋转的命运之轮
帝国的疆域
帝国的新平衡
有利的环境
拱形的结构
新地缘政治:地中海与中亚
东方与西方:不同的命运
第六章 上帝烈怒的榨酒池
帝国中心的仪式
收复与复兴
凶手的诞生:鼠疫耶尔森氏杆菌的自然史
全球背景:科斯马斯的世界
濒临灭绝的人类
两百年的死亡:顽固的鼠疫
走向世界末日
第七章 审判日
大格列高利的世界
冰河时代降临
最后的轨迹:衰败地带,能量地带
帝国的衰败
最终时刻:穆罕默德的世界
后 记 人类的胜利?
致 谢
附录 A 意大利历史人口的股骨长度数据
附录 B 第一次大规模鼠疫期间的扩散事件(558—749)
注 释
资料来源
出版后记
在我的开始中是我的结束。隆替演变
屋宇建起又倒坍、倾圮又重新扩建,
迁移,毁坏,修复,或在原址
出现一片空旷的田野,或一座工厂,或一条间道。
旧石筑新楼,古木升新火,
旧火变灰烬,灰烬化黄土,
而黄土如今已化为肉,毛,粪,
人和兽的骨,麦秆和绿叶。
——T. S. 艾略特,《东科克》(汤永宽译文)
时间线
中文版序
赖建诚
我长期从事经济史研究,对罗马经济史一无所知,常感愧疚。著名计量经济学家雨宫健(1935—),长期在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任教,2007年出版《古希腊的经济与经济学》(Economy and Economics of Ancient Greece
)。虽然希腊史专家对此书颇有意见,但也够让我印象深刻,中文经济史界也该往此方向迈出一小步了。
2018年4月,我在美国经济史学会的网络书评(Eh.net Book Review),看到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史学者彼得·特曼(Peter Temin)写了3页书评推介凯尔·哈珀的《罗马的命运》(2017)。我长期关注特曼的著作,很少见他这么正面的评价。特曼在《经济展望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刊了一篇《早期罗马帝国的经济》(The Economy of the Early Roman Empire [2006, 20:33-51]),2012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出版了一本《罗马的市场经济》(The Roman Market Economy
),显示他是此领域的专家。能让他高度评价的著作,自然引起我高度的兴趣。
正想找哈珀的书来看,没想到北京的后浪出版公司已译得差不多了。2018年9月至10月,我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研究院驻访,9月中就收到中译初稿,印出粗读一遍,参阅特曼的评论与相近的文献(列在文末),当作对此书的初步理解。罗马经济史的著作,英文的研究成果已很丰硕,本书末的文献多到让人惊奇,够我们学习很久了。中文读书界对此题材所知较少,我这篇推介是综述性的,不是研究性的层次,以下综述特曼对此书的评价。
整体而言,本书有两大优点:1)对罗马帝国的衰亡提出崭新视角:着重瘟疫和气候变迁这两项过去较少关注的角度;2)文字简明,条理清晰,证据充分,佐证十足。作者是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的古典与文学教授,兼任副校长。他长期耕耘此领域,从书末的参考文献可看出,他已有丰富的著作经验,才能写出这本可读性很高的新见解。
过去认为影响罗马命运的主角是:皇帝、蛮族、将军、军士、奴隶。现在换个角度,认知到“非人因素”其实更有决定性:细菌、病毒、火山、太阳黑子周期。换言之,气候变迁与疾病瘟疫,才是决定剧本的匿名作者,将相英雄只是棋子。棋盘的变化决定了棋子的命运,过去的“棋子史观”恐怕要重新思考了。细菌、病毒、气候的威力,远比过去认知的更深刻,也就是说:大自然与生物学的角度,能对历史的理解产生新视野。
开篇先谈罗马经济的兴起,主要表现在人口增加、实质所得上升。为何能突破马尔萨斯陷阱(粮食或实质所得的增加率,超过人口的增加率)?主因是帝国扩大了与地中海域的贸易,扩展了航线,也减少海上往来的风险。贸易的好处,甚至在埃及都可明显见到:实质工资(购买力)增得比小麦价格(粮价)快。帝国在地中海域的贸易,创造出多边皆赢的成果。
然而福祸相倚、利弊互生,地中海的经济整合,也为细菌和瘟疫的整合提供了绝佳机会。第一场大瘟疫称为安东尼瘟疫,约是公元160年之后的第2世纪。依现代知识判断,应该是天花大暴发,这给帝国敲了警钟。紧接着瘟疫的是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显现的场景就是:帝王将相更替频繁,人物的起伏变化更快。
第二场称为西普里安瘟疫,约在第3世纪,可能就是近年来在非洲肆虐的埃博拉病毒。天花是细菌性的(另有一说是天花病毒),埃博拉是病毒性的,两者都会引发瘟疫。第二场瘟疫使通膨问题更恶化,也激化了政治与社会问题。
第三波大动荡源于气候变迁,与瘟疫无涉。帝国早期几世纪间气候稳定温和,约从第4世纪末起转劣,干旱与低温逼迫帝国东北方的邻国,开始向南迁徙成为日后的西罗马。过去认为的“南侵”,本质上更属于“迁徙”,因为那是族群性的移动,携家带眷妇孺同行。匈人凌驾罗马士兵,哥特人侵入意大利,公元410年洗劫了罗马。这些戏剧性的事件,标志了帝国的衰落。
第三场瘟疫史称查士丁尼瘟疫,也是本书所称的第四场大劫难,从 ............

书籍插图:
书籍《罗马的命运气候疾病和帝国的终结》 - 插图1
书籍《罗马的命运气候疾病和帝国的终结》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罗马的命运气候疾病和帝国的终结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