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之道》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自序
古道通天
我们现在的人,通常认为,道家思想是老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孔子创立的。百家争鸣时期的诸子之学,如同中国文化的一个源头。实际上,并非如此。孔子并不是儒家思想的源头,他只是笔削六经,传文王、周公所立圣王之道。
文王、周公所立圣王之道,也不是他们所原创,而是在夏商两代大禹和商汤所立圣王之教的基础上,损其敝,维其新,是以立周代之教。也就是说,孔子承周,周承商,商承夏。
夏、商、周,谓之三代。大禹、商汤、文王,谓之三王。三代所立圣王之道,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源头吗?也不是。因为三代三王之道,是承自五帝。那五帝是华夏文明的最早的源头吗?还不是。
因为五帝承自三皇。三皇,指伏羲氏、女娲氏和神农氏。三皇时期,被称之为上古。老子之道,便是承自三皇。所以,无论是老子还是孔子,他们都是上古道术在后世的集大成者,并非原创者、开创者。是以孔子言道必崇周,老子言道必崇古圣。
在三皇之前,则是太古时期。太古时期的道术,后世不可考。所以我们可考可信的文化最早源头,就在三皇这里。
有人要说了,既然如此,为什么没有考古发现三皇时期的文字?这是由于对中国文化源流缺乏深入了解,才产生的迷惑。在三皇时期,华夏先祖并不是以文墨记事,而是以结绳记事。要找到三皇时期的文字,那就是在去找一些不曾存在过的东西,注定不可能找到。可见,所谓的疑古,其实就是倒行在历史长河中的刻舟求剑。以后人之所志,索古人之所契,不是刻舟求剑是什么呢?
结绳记事、刻木记事是比文墨记事更古老的文字体系。后世的文墨记事,半天而半人。而上古的结绳记事,则是备于天,而不失于人,因为那时候,天人相通,合而为一。
三皇之后,在五帝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必须要开天立人,开人立物,是以渐渐的天人两分,以至于人不复能通天。文墨记事,便是天人两分后的产物。
天人两分之后,人失其天,道德不一。以至于天下始乱,为平天下之乱,息民之争斗,不得已,圣王开人之天,立人之道,使天下齐之以礼。这便是儒家最早的源头。也就是说儒家思想的最早源头,是在五帝时期。
从五帝时期到三代,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华夏圣王之道一直都是天人两道共存而并用。直至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法家以权道戡乱治平,开始了后面的两千多年的郡县制。郡县制的帝制之道是什么?权道也,法教也。
天道坏,则行人道;人道坏,则行权道;权道坏,则天下皆盗。天、人、权三道,正是华夏文化的核心。故谓道、儒、法,三家同源一体,其道为一,而用之各异。未乱用道,将乱用儒,已乱用法。欲治天下,不通天,则无以立人;不知人,则无以正纲;不执权,则无以戡乱。
道之衰,每况愈下。是以今人之弊,好以衰亡之细末,而责古人之大备。以天可以立人,而以人不可以立天。故此,要解读《道德经》这本阐述上古道术的圣王经典,唯有以古察古,以天入天。
何谓天之道?上古之圣,通天之道。通天何为?事天以安民,使天下无以乱,是谓古道通天。以古察古,以天入天,原古圣之道,通天人之际,以期能使人复天归道。以此治身则养身,以此治家则兴家,以此治业则功成,以此治国,则天下万安。这正是写作本书的宗旨和目的。
导言一
道德训义
一、道者,万物之所宗
我们要讲《道德经》,首先,需要理解“道”到底是指什么,“德”到底是指什么,“经”又到底是指什么。所以,要对“道德经”三个字进行训义解读。
万物从何而来?我们可以追溯到万物乃天地相合而生。那么天地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继续往前追溯,在未有天地之前,宇宙充满了虚漠鸿蒙之气,此冲虚之气为天地万物之始。此时,虽见有气,而未见有质,更未见有形,故谓未曾有物。
虚漠鸿蒙之气,又是从何而来呢?道生之。那又是什么生出来的道呢?道无形无物,无名无状,所以无物可生道。追溯到道,那么就是万物最原初的宗始。所以说,道为万物之宗,万物非道而不能生。
其次,道为伦理之宗。道生天地万物,同时还要给天地万物的运行设定一个法则和秩序,我们称之为伦理。万物不伦则不类,无理则不序。无序则乱,乱则亡。所以万物不仅在形质上以道为宗,并且在伦理上,也要以道为宗。
再次,道为造化之宗。道生万物,又给万物设定伦理,那么又是谁推动万物生生不息地永恒演化呢?是谁提供的这个动力呢?依然是道。所以,道是万物的性质之宗,是万物的伦理之宗,还是万物的造化之宗。故,道者,万物之所宗也。唯有宗于道,万物才能生,才能类,才能化。宗者,出也,则也,禀也。
二、德者,万物之所府
德又是什么呢?我们上面说,道为万物之所宗。那么道是怎么作用在万物之上的呢?以德府之。万物合道故积德,积德则能养正,养正则能久。万物离其道宗,则失德,失德则不能养正,不能养正,则病,病则亡。
道为根,德为本,万物为末。离道德不生,离德物不成。根生本,本生末,万物成之,昭然纷纭若道德之华。视其华,可以窥其根基。根本牢固则物可以长久;根本不固物必将衰亡。故物昌盛者,必宗其根本;物败亡者,必先失其所。
府者,蓄也,养也,容也,成也。德之不府,则万物不能成。不积德,则不能久。于万物而言,道若母,德若乡。圣人积天德府天下,畜而养之,而使天下万物皆能得其天,成其全。故谓,德者,万物之所府。
三、经者,万世之所奉
中国圣人所传真人真言,用以治国安民,万世之所奉,谓之经。何谓圣人?抱神合道,通天彻地,能以道德安定天下者,谓之圣。非中国之人,不可以称为圣。非中国之圣人所言,皆不可称为经。
道、德、经,三字合起来是说,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大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为万物之所宗。人行于道上,则能有德。圣人阐述这个道,以及告诉人们怎么把握它,行道积德以蓄天下,并实际用以治国理政的君王教育经典,叫作《道德经》。
道、德二字,已经被后世庸常流俗化,多用于人伦琐事之意。世无大道,妖异邪僻者以道居之;世无上德,妄人自鸣功德。
经字,也被流俗化了。古人云,先有真人,后有真言。真人真言,方能万世不朽。之所以万世不朽,因其非人之言,而实为原天地至美之真言。而后世佞人狂语,自诩为经,夷狄胡鬼,出口成经,何其鄙哉。
导言二
老子列传
本篇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为依准展开。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

书籍插图:
书籍《老子之道》 - 插图1
书籍《老子之道》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老子之道》 - (EPUB全文下载)